第3章 人生貴在低調做人(1)(3 / 3)

在為人處世中,要使別人對你放鬆警惕,造成親近之感,隻要你很巧妙地、不露痕跡地在他人麵前暴露某些無關痛癢的缺點,出點小洋相,表明自己並不是一個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人物,這樣就會使人在與你交往時鬆一口氣,不以你為敵。這就是故意示弱給人看。

故意示弱可以減少乃至消除他人的不滿或嫉妒。事業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運兒,被人嫉妒是難免的,在一時還無法消除這種社會心理之前,用適當的示弱方式可以將其消極作用減少到最低程度。

示弱能使處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有利於與人交往時掌握主動。

示弱,必須善於選擇適宜的內容。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的麵前不要展示自己的顯赫,應表明自己實在是個平凡的人。成功者在別人麵前要多說自己失敗的紀錄,現實的煩惱,給人以“成功不易”、“成功者並非萬事大吉”的感覺。對眼下經濟狀況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適當訴說自己的苦衷:諸如健康欠佳、子女學業不好以及工作中的諸多困難,讓對方感到你“也有一本難念的經”。某些專業上有一技之長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對其他領域一竅不通,坦陳自己日常生活中如何鬧過笑話、受過窘等。至於那些完全因客觀條件或偶然機遇僥幸獲得名利的人,更應該直言不諱地承認自己是“瞎貓碰上死耗子”了。

示弱可以是個別接觸時推心置腹的交談,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廣眾之下,有意以己之短比人之長。

示弱有時還要表現在行動上。自己在事業上已處於有利地位,獲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小的方麵,即使完全有條件和別人競爭,也要盡量回避退讓。也就是說,平時小名小利應淡薄些,疏遠些,因為你的成功已經成了某些人嫉妒的目標,不可以再為一點微名小利惹火燒身,應當讓出一部分名利給那些暫時處於弱勢中的人。

示弱是收而不是放,是守而不是攻,因此它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可以說,為人處世中,懂得示弱是人際交往中掌握主動權的“靈丹妙藥”,也是謙遜為人、低調處世的製勝法寶。

低下頭來,道路更寬

俗話說“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人在一生中總會有不同的際遇、不同的處境。順風好行船,逆境難為生;位高好成事,位卑難做人。但曆數古今中外得大成之人,無不是善處逆境和善待位卑的智者。他們能伸能屈、能俯能仰,從不把自己看得比別人更高貴、更顯赫。特別是在屈尊和低就於別人的時候,更能顯出低調做人的風範。

即使是在今天,“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仍不失為我們為人處世的訓誨,隻是我們認為這條訓辭中的“不得不”充滿了無奈、勉強、不情願,這種“低頭”太痛苦,因此,這句話應改為“人在屋簷下,一定要低頭”!

把“不得不”改成“一定”並不是在玩文字遊戲,而是有很多考慮的。

所謂的“屋簷”,說明白些,就是別人的勢力範圍。隻要你在這勢力範圍之中,並且靠這勢力生存,那麼你就在別人的“屋簷”下了。這“屋簷”有的很高,任何人都可抬頭站著,但這種屋簷不多,以人類存在著的排斥“非我族群”的天性弱點來看,大部分的“屋簷”都是低的!也就是說,進入別人的勢力範圍時,你會受到很多有意無意的排斥。這種情形在所有人的一生當中幾乎都出現過,除非你有自己的一片天空,是個強人,不用靠別人來過日子。可是你能保證一輩子都可以如此自由自在,不用在人“屋簷”下避避風雨嗎?所以,在人屋簷下的心態就有必要好好做些調整了。

我們的主張是:隻要是在別人的屋簷下,就“一定”要低頭,不用別人來提醒,也不要等撞到屋簷了才低頭。這是一種對客觀環境的理性認知,是審時度勢後一種明智的選擇。

做這種選擇起碼有這樣幾種好處:

不會因為不情願低頭而碰破了頭。

不致因為自尊自大而招嫉恨以致成為被人打擊的目標。

不會因為沉不住氣而執意要把“屋簷”拆了。要知道,不管拆得掉拆不掉,你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不會因為不忍屈就而離開“屋簷”下。離開不是不可以,但是要去哪裏必須考慮,而且離開後想再回來就不容易了。

在“屋簷”下待久了,甚至有可能成為屋內的人。

總而言之,“一定要低頭”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與現實環境有一種和諧的關係,把二者的抵觸和摩擦降至最低;是為了保存自己的能量,好走更長遠的路;是為了把不利環境轉化成有利環境。這是處世的一種懷柔、一種權變,更是行走社會的生存智慧。

“在人屋簷下”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它會以很多不同的方式出現。當你看到了“屋簷”時,請不要“不得不”而是要告訴自己“一定要”低頭。

當然,一定要低頭,脖子也會酸,但揉一揉也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