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尾聲:舊似(2 / 3)

鬱重華側目見寧嵐神色一時頗為不豫,即刻溫言道:“不過是個伶人罷了,得見天顏難免有些怔忡也是自然。三丫頭喜歡,母後不妨應了便是,討個開心也就是了。”他笑得靜默,又隱然有些意味深沉“人,總是調教得好的。”隻是偏偏寧嵐覺得,那笑容裏有一種隱約的揶揄。

聽得太子言畢,蘇倦斂容一笑,展袖低首道:“臣於坊間曾聞帝後仁和,太子卓才,今日見之,果如世言,臣心惶恐驚悅,未料失禮於前,還請娘娘、殿下恕罪。”

寧嵐同時靜一福身,笑言:“母後不是一直責寧兒不守禮數麼?寧兒的人,自然也當有幾分怪脾性。”她抿唇道,“母後這是答應了,是麼?”

鬱重華一笑抬手,“母後,寧兒素來喜音律,早些學也未嚐不可。”他籠在寧嵐身上的目光清淺而寵溺。

謝黎這才笑著頷首道:“那便如此了。你的觀瀾閣尚有空房,就住那裏吧。”

寧嵐笑容燦燦,福身一禮道:“謝母後恩典。”她回身牽住蘇倦的衣袖,笑道,“你叫蘇倦是麼?我叫你阿倦可好?”

蘇倦在清風之中淡淡微笑,乍然如清蓮盛開:“三公主既然開口,臣下自無異議。”

觀瀾閣極大,寧嵐將蘇倦安置在夕梧院之中,與她的聽潮水榭僅相隔幾十米遠。常常是寧嵐在清晨醒來,就能聽見淨明空遠的琴聲,她時時靜默地聽著,總覺心中瞬間清明,漸漸徹曉。

鬱氏教養子女極嚴,故而寧嵐常在傍晚看書,蘇倦進門時,總能看見她就案枕書沉睡,靜謐而秀麗的側臉在昏黃的燈光下,有著少女特有的柔光,雖然不是特別豔麗,卻有一種青澀的溫婉。

蘇倦常常將她的晚膳溫了又熱,因為寧嵐醒來時總會迷蒙著一雙眼,乖巧地輕拉蘇倦的袖管說:“阿倦,我餓了。”她溫暖的表情猶如一隻蜷縮著的小貓,靦腆而甜美。

幾次鬱重華來時,見到這樣的場景亦是一笑置之,每當這個時候,寧嵐就會亮著眼睛,巧笑嫣然地叫著“太子哥哥”,她的快樂單純明亮,令人從心底裏滲出舒服來。

寧嵐擅簫,她的簫是鬱重華教的,一般的曲子聽過便能記個七八分,故而那日她聽蘇倦奏《鬱輪袍》,就立刻知曉這是過去重華暗地裏帶她出宮時聽得的調子,這才有了當時一幕。

重華自己卻更擅琴,教給寧嵐吹簫,本就是為了給她找些事做,也免得這個靜不下來的丫頭鬧得宮裏一團亂。

自蘇倦入了觀瀾閣後,重華便似尋得了知己,一旦公務處理結束,就僅帶一個侍從,翩翩而來,與蘇倦相較琴藝。寧嵐多數時候隻是站在一邊,靜靜聽著,隻覺心情暢快,安樂美滿。這樣的生活對一個十二歲心性未成的孩子而言,的確已是愜意悠閑了,尤是與宮外常常刻苦讀書的寒門學童相比。

她時常會感到重華與蘇倦之間有一種難言的默契,仿佛早已相識。而每每她追著重華詢問之時,他隻是微笑,輕描淡寫地道:“不過是去端敬王府那裏見著的。”寧嵐又會笑著追問:“那傳說中冷傲俊美的端敬王世子可是真的完美如市井傳言?”

重華的眼神輕輕滑過她的明朗笑顏,落在含笑不語的蘇倦身上,抬手一指道:“不如問你的阿倦,他認識的蘇湛,一定不同於常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