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開鑿會通(2 / 2)

聖旨上寫明,朝廷將撥款150萬緡、米400萬石、鹽5萬斤供開新河開鑿所用,臨近郡縣征調民工3萬人,將這條新河賜名為會通河。

有了如此充裕的物資,民工的生活需求可以得到保障,馬之貞還特意到李謙的府上表示感謝,據李謙講,皇上請他喝了葡萄酒,到底醉了,還在皇上的側寢裏睡了一覺。

李謙曾為太子的老師,身份尊貴,這件事又是他挑頭,朝堂上縱有人不滿,也沒鬧起來。

雖然費了些周折,但事情的結局比預想中還要圓滿,馬之貞帶著王連,告別郭守敬,重新返回東昌城,準備開鑿會通河。

此時的元朝,正從連年的戰亂中恢複,雖然疆土廣闊,但人口密度很低。馬之貞拿著聖旨,開始通知附近的路、州、縣各級衙門,務必征募到三萬青壯年民工。

十月中旬,忽必烈派出斷事官忙速兒、禮部尚書張孔孫、兵部尚書李處巽帶著大批物資和五千兵馬趕來,共同主持管理開挖會通河的具體事宜,這些都是一等一的權臣,足見朝廷對此事的重視。

在郭守敬的幫忙下,工部指派下屬部門,以最快的速度,打造了兩千輛顛倒車,也一並帶了過來。

馬之貞感到壓力很大,親自跟這些官員進行商談,詳細說明王連在運河規劃上的獨到見解和水利技術上的優勢。最終,這些官員一致決定,委派王連為會通河工程總監,跟馬之貞一道,全麵管理會通河的開鑿工程。

馬之貞是真心為了王連,沒有官職就無法施展才華,其餘官員的想法王連也能猜到一二,交給馬之貞和王連,一旦出了問題,也能有個替罪羊。

隨著各地征募的民工不斷趕來,東昌城內已經人滿為患,不但會消耗物資,也帶來了安全問題。

至元二十五年十二月,會通河開鑿工程正式啟動,比王連所掌握的資料提前了一個月,但也隻能如此,王連沒能力讓這些人必須遵循曆史的節奏。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王連和馬之貞騎著馬,整日奔走在工程現場,重點監督兩件事兒,第一,士兵不要輕易鞭撻民工,第二,一定要遵循八小時工作製。

王連不斷告誡民工們,這些福利是爭取來的,李謙大人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隻有提高效率,才能換來充分的休息時間,才能將這一現狀保持下去!大家明白其中利害,也沒人偷懶,工作積極性很高。

首要的工作還是修建閘堰,用以提高水位,過春節就免了,在王連的積極主張下,還是在大年初一的那天,給民工們做了一頓豐盛的美食,都是漢人官員,也無人提出反對。

三個月後,十三座閘堰已經完工,官員們象征性地檢查了工作,紛紛滿意地點頭。

接下來,便是引大清河之水進來,並且在須城跟濟州運河連接起來,顛倒車的使用,讓民工們的勞動強度大幅度減低,而經過郭守敬改良的設備,運轉起來更為流暢。

隨著大清河水不斷彙集,第一道閘堰緩緩升起,將水位提升到新的高度,接著就是第二道閘堰進行放水,讓水流繼續向北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