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後,王連告辭戀戀不舍的袁紫煙,跟皇甫議一起,在百名士兵的保衛下,渡過了黃河,一路北上。
按照規劃圖,馳道的起點是黎陽城,中間過並州,轉向到終點涿郡,也就是今日的北京地區。
中原要地,道路四通八達,經過多個朝代的修整,由洛陽到黎陽的道路寬闊平整,符合戰時快速調運兵馬的需求。
黎陽這個城市王連很熟悉,三國時期,他跟蔡文姬在這裏生活過,北麵有些連綿的山脈,好似一道屏障。當年,正是因為路途不通,曹操才決定修建白溝,進而一舉拿下鄴城。
永濟渠走得就是白溝路線,卻不是王連這次考察的重點,在黎陽住了一晚之後,隊伍開始朝著西北方向前進。
還是老問題,沒有現代化設備,開山炸石或者挖掘隧道都是不可能的,隻能利用兩山之間的平整地帶修建馳道。
看著從黎陽拿來的地圖,王連眉頭一直皺著,之前估計太樂觀了,修建馳道比疏浚運河的難度大多了。
馳道是專用的軍事道路,百姓不能隨便走,也就不能利用原有的道路,不能離城池太遠,會影響行軍途中的補給。要盡量減少上坡下坡,遇到溝壑和河渠,還要修建橋梁。
任務已經接下來,反悔是行不通的,隋煬帝是個急性子,必須確保在永濟渠開工之前,完成馳道的修建工作。
王連和皇甫議帶著士兵們,披荊斬棘,沿著太行山西側緩緩向前推進,時不常就要停下來查看地形。王連安排製作了一些水平尺,每隔幾十米就插在地上進行標注,計算這一段高度和長度,非常得細致繁瑣。
“兄弟,不需如此麻煩吧!”皇甫議道,在他看來,很多地方坡度變化並不大,直接修路就行。
“要認真些,我們規劃得越細致,百姓在修路的時候,工作量就會越小,減少勞動強度的同時,也能加快修路的進度。”王連堅持道。
“兄弟這份體恤百姓之心,令我著實敬佩。若天下官員都如兄弟這般愛民如子,大隋必能開創千古之盛世。”皇甫議道。
“老哥別誇我了,這些話要是被有心之人聽去,又會大做文章。”王連笑道。
“嗬嗬,自不會與他人講。”皇甫議笑道,行程雖然艱苦,他卻樂在其中,就他目前的現狀講,能夠遠離朝廷,那就是最安全的。
兩個月後,隊伍終於推進到婁煩郡附近,王連用於記錄的紙張,已經厚達一尺。目前統計的數據是,淺溝八百個,深溝三十,河流五條,路程並非筆直,繞過兩座高山,長度大約一千五百公裏。
淺溝相對好處理,王連計劃用鐵管作為水道,而那些深溝與河流則必須建橋,好在並沒有水勢很大的河流。
這天中午,王連的隊伍正停下歇息,一支幾十人的隊伍疾馳而來,有人還扛著一杆大旗,上書一個“李”字。
隨行的士兵立刻拿起武器,翻身上馬,做出防範的姿態,皇甫議卻不以為然,認定是這是唐國公、婁煩太守李淵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