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你與皇上關係密切,能否幫我進言,允許告老還鄉?”皇甫議試探著問道。
“怎麼不想幹了?”王連問。
“我能有今日,全是楊大人一手提拔,心中憂懼。”皇甫議坦白道。
“你跟皇上請示告老還鄉,他沒批準?”
“把我的奏折丟在地上,看都不看。”
皇甫議不住地搖頭,隋煬帝的這個做法,無疑會讓他更加害怕,想來想去,還是來找皇上身邊的紅人王連幫著解決,隻求能平安度過此生。
“老哥,不是我說你,這種做法太不聰明了,楊大人剛剛故去,你就提出辭職,皇上能高興嗎?”王連道。
“在朝為官,如履薄冰,回頭想想,做法確實不妥。”皇甫議也是後悔了,卻處在騎虎難下的局麵上。
好歹共事一場,再說了,當初楊素要殺自己,皇甫議也幫著說了不少好話,王連動了惻隱之心,點頭道:“老哥別著急,咱們一起想個好辦法。”
皇甫議開心起來,把杯中茶喝了,目光灼灼地看著王連,等待著下文。
“離得遠了,也就安全了。”王連道。
“難道要我請求做一名州官?”
“申請降職也不可取,皇上讓我明年負責修建道路,不如還是咱們搭檔,遠離這裏。”王連道。
“謝過兄弟!”皇甫議鄭重地抱拳。
“修路很複雜,我想過幾天就去北麵,查看一下路況,這一走恐怕就要兩三個月,等回來的時候,皇上早就不關注你了。”王連又說。
“甚好,還請兄弟舉薦。”
王連馬上動手寫了一封奏折,這次沒用皇甫議代筆,卻還是托他交給皇上,皇甫議很勉強地答應,他現在一看見皇上就害怕。
王連認為沒必要拐彎抹角,隻會引起隋煬帝的反感,更何況,修建禦河也有皇甫議的功勞,相信奏折會得到通過。
三天後,皇甫議喜氣洋洋地來了,奏折被批複了,皇上同意他配合王連去修建馳道,而且,還帶來一幅簡單的規劃圖和一些要求。
“兄弟,你救了我,大恩不言謝。”皇甫議鄭重道。
“別這麼說,如果不是你全力相幫,我也不可能那麼快修好禦河。”王連擺手道。
“若是修好馳道,再建功勞,則我心安矣!”皇甫議由衷地說道。
兩人一邊喝茶,一邊商議如何修路,如果按照反饋的要求,難度也不小,道路必須平整結實,做到馬蹄過不留痕,寬度是百步,五十米左右,這差不多就是高速公路。
皇甫議講,秦朝就有過這方麵的工程,稱作秦直道,以鹹陽為中心,留下記錄就有九條,現在都荒廢了,不能像禦河一樣,加以整理利用。
王連注重實地考察,光靠想是不行的,修路的最大問題,恐怕就是占用良田,給地方官會帶來一些壓力。
王連是學水利的,對運河的情況很了解,卻不知道隋朝還修了這樣一條馳道,沒有曆史資料,一切隻能靠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