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培養孩子做人做事習慣的合同(3 / 3)

劉涵玉的父母首先要讓孩子自立起來,不能太過溺愛,以至於孩子認為父母做飯是應該的,對媽媽的病情不聞不問。讓這樣的孩子首先學會去處理自己的事務,不可一味地為其付出愛,要讓她感受到並理解這種愛,才能懂得怎樣關心別人。

孩子自私自利的根源於父母的私愛和溺愛,這種隻管耕耘不問收獲的父母之愛,培養出來的孩子很容易變成一個沒有愛心、冷漠的人。

父母若不下點功夫培養孩子的愛心,將來孩子就可能使父母寒心,並可能帶給父母無窮的哀傷、痛苦,特別是當父母年老時會更加悔恨。必須牢記,為國盡忠、為民立業、孝順父母、友愛同伴、尊敬長輩和老師、對周圍的親友鄰居有禮貌、遇到有困難的人盡力給予幫助,這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父母自身的榜樣作用是很重要的。如果父母沒有理想追求,隻知道喝酒、打牌,這樣就無法去教育孩子約束自己,專心學習。如果父母在公共場合都表現出缺乏社會公德,就無法要求孩子做得更好。因此,父母要能和學校、社會攜起手來,共同把孩子引導好、教育好。

培養愛心,首先要落實在平時的點滴行動中,更需要的是情感的熏陶和榜樣的示範。讀一些報刊上少年兒童為父母分憂、立誌再艱苦也要完成學習的真人真事,特別要以父母本人的愛國敬業、關懷長輩和他人的行為去感染子女,讓孩子汲取豐富的精神營養。同時,要擴大孩子的視野,讓他們敢於麵對現實和具體困難,樂於為父母分擔責任。從家人的重病、下崗、遇盜、受災中,進一步理解生活的多麵性;從電視報刊上反映兒童少年被拐騙、上當、吸毒、犯罪等的事實中,逐步培養其判斷是非、抵抗不良誘惑的能力。做父母的不必為患病、災禍或下崗造成的經濟拮據、生活質量下降等向孩子說謊、隱瞞,應使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向其說明情況,說明困難,共同分憂解難,使子女領悟人世間每一片麵包都是要用汗水換來的道理,認識生活中的挫折,體驗父母的愛心和撫養自己的艱難,從小懂得向別人奉獻愛心的歡欣和快慰,知道戰勝挫折、困難帶來的成功感、自豪感。培養愛心,還要學會關心他人的本領。要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以幫助他人為快樂,以會勞動、能負責為榮耀。例如承擔適度的家務,主動幫爺爺澆花、喂魚;給晾衣服的媽媽遞衣架;父母對孩子良好的言行要給予微笑、鼓勵,而不是物質允諾。愛心應當是不圖回報、不計代價的。有的父母拒絕和不準孩子參加家務或社區勞動,生怕減少了孩子看書、習字的時間,怕分了孩子的心,影響學習成績,其實,如果安排得當,適量的勞動與專注的學習交叉進行,可以調節大腦不同區域的負荷,更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認真負責的勞動態度、有條理的勞動習慣可以遷移為相同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使孩子終生受益。

溺愛是父母與孩子關係上最可悲的事,用這種愛培養出來的孩子不會把愛獻給別人一點兒。並不是孩子生來就缺少愛心,而是由於父母對孩子的溺愛、不注意教育方式等,把孩子的愛心在不經意間給剝奪了。培養孩子的愛心,要從孩子很小的時候抓起。父母要經常對孩子微笑,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父母要把自己看作孩子的夥伴,陪孩子遊戲、聊天、學習,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感受到被愛的幸福。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父母要富有愛心。隻有富有愛心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富有愛心的孩子。孩子時時刻刻把父母作為自己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因此,父母平時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父母首先要做到孝敬自己的老人、關愛家人、樂於助人。這樣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是富有愛心的人,他們自己也會自然而然地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

附:爸爸媽媽跟孩子簽訂的愛心合同

甲方:爸爸媽媽

乙方:

乙方認識到隻關心自己、不關心別人是不對的,隻有大家互相關心,都奉獻自己的愛心,世界才會更美好。為了進一步培養乙方的愛心,甲乙雙方簽訂如下協議:

①甲方會一如既往地關心、疼愛乙方,乙方保證孝敬爸爸媽媽,感激媽媽每日的操勞。如果爸爸媽媽有病了,乙方會給他們應有的關心。雙方要互相體諒。

②乙方保證為爸爸媽媽分擔一些家務活,自己的事自己做,不給別人添麻煩。學會自己洗頭、洗腳、掃地、鋪床、倒垃圾、洗鞋襪等事情。

③乙方要和小夥伴友好相處,遇到同學夥伴有煩惱或者生病時,應積極打電話或前去問候。

④乙方會珍惜媽媽做飯、洗衣等家務勞動,體會其中的艱辛,說些溫暖安慰的話語。

⑤當爸爸媽媽外出回家時,乙方要為他們做些拿拖鞋、搬椅子、端茶水、送報紙、遞眼鏡等小事。

⑥遇到家中長輩生病時,乙方能給他們唱歌、講故事、捶捶背、摸摸胸等,並把自己最愛吃的東西給他們吃。

⑦如果看到可口的水果、香氣撲鼻的雞魚肉蛋時,乙方不會獨吃獨占,要與爸爸媽媽一起分享飲食。

⑧乙方會常常幫鄰居老爺爺拿牛奶、傳信件、送書報。

⑨小區裏組織的愛心捐獻活動,甲方會積極參加,並帶乙方一起參加。

⑩家裏養的鮮花開放時,乙方會約同學一起來觀賞,有可能時帶到學校給老師觀看。

本合同自雙方簽字後生效執行。

甲方(簽字):乙方(簽字):

年月日年月日

合同執行要點:

①父母培養孩子的愛心,可以采取多做有益遊戲,多看益智圖書的方法。孩子喜歡做一些趣味遊戲,就為他們設計一些表達愛心的遊戲來吸引他們,讓他們開闊視野,學到更多的知識,懂得真善美。

②讓孩子多與人交往,拓展交往空間。愛心,是在交往中建立起來的。孩子就像一張純潔的白紙,要讓他們學會多與人交往,從交往中學到東西,孤獨的孩子容易產生心理上的障礙,甚至患上自閉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父母要重視多教育,善於引導孩子。

③作為父母,要高度重視自己孩子的日常生活習慣與學習情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加表揚,讓他們的愛心行動得到鼓舞。

④父母要注重言傳身教,大人們就要做出有愛心的行動。大人們的舉手投足,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言傳身教更有說服力。

7.培養孩子樂觀習慣的快樂合同

樂觀的態度在人生中擔任著極為重要的責任。人生會有很多坎坷與曲折,保持樂觀的情緒將更好地走好人生之路。樂觀是一種性格也是一種情緒,同樣也會成為一種習慣,開朗樂觀的人不僅健康,事業上也易獲得成功。

袁洋經常是一副沒精打采、鬱鬱寡歡的樣子。學校裏有知識競賽,他根本不去積極參加,有別的同學參加了,他也感覺自己的班級不會贏的,這種悲觀的性格讓他做什麼事都信心不足,遇到一點挫折就打退堂鼓。

一個晴朗的星期天,袁洋的爸爸媽媽帶著他去郊區爬香山。爸爸媽媽發現,本來就不喜歡運動的袁洋,進入冬天以後,越來越懶得動了。這樣肯定對他的身體不好,所以組織了這次一家三口的登山活動。

坐了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車到達以後,袁洋就有些疲憊感,表現得很懈怠。爸爸說:“打起精神,戰鬥馬上開始了,我們來比賽呀。”到了山腳下,一家三口開始了的登山比賽。

剛爬了十多分鍾的工夫,袁洋就落後了。他抬頭看看那數不盡的石階,沒精打采地選了旁邊一塊大石頭,一屁股坐在上麵了。

走在前麵的媽媽發現他沒有跟上來,回頭來找。她看到袁洋的樣子,問到:“兒子,怎麼了?戰鬥才剛剛開始,你就準備繳械投降啦?”

袁洋說:“媽媽,這麼高的山,看不到頂,登山的石階也沒有盡頭,什麼時候才能爬上去呀?我可以放棄嗎?你們上去吧,我在山腳下等。”

爸爸這時也回頭來找他了,聽到袁洋的話,不高興地說:“洋洋,香山的主峰才五百多米,你完全有能力輕鬆地爬上去的,你看,還有很多小朋友都走在了你的前麵呢。”

媽媽也說:“不要把困難想象得太大,眼是懶蛋,腳是好漢。石階大概有一千多階,你把它們分開一個一個的小目標,比如,每登五十個台階就休息一會兒,然後再繼續。說不定,你還能得冠軍呢。”

聽到這裏,袁洋說:“那好吧。我試試。”

果然,在爸爸媽媽的提醒和督促之下,袁洋和爸爸同時到達了頂峰,把媽媽甩在了身後。

登上山頂之後,袁洋顯得非常興奮。他說:“爸爸,原來事情並不像我想的那麼難呀。看,香山已經在我腳下了。我們的城市盡收眼底啊。”

爸爸大笑著撫摸了一下他的頭,“兒子,記住,要永遠保持樂觀的心境,它將助你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功。”

快樂是一種動機力量,有利於個人的成長。袁洋正是在樂觀情緒的支配下,成功登山的。讓孩子學會樂觀,他會對世界、對社會和人生有信心,待人也多了寬容和忍耐。孩子的快樂不一定是由物質的東西引發的,需要父母的培養和精神上的支持。

健康的情緒能引導人積極向上,不良的情緒會阻礙人的健康成長。孩子擁有樂觀、穩定的情緒是與父母分不開的。積極的心態有助於人們克服困難,使人看到希望,保持進取的旺盛鬥誌;消極心態使人沮喪、失望,對人生充滿了抱怨。情緒有著極強的感染性,父母情緒的好壞會通過言行、舉止反映出來,影響到孩子的情緒。父母的樂觀情緒能夠感染孩子,使孩子胸襟寬廣、熱愛生活、處世豁達,使孩子懷著積極的心態去想辦法解決問題。和諧幸福的家庭氣氛,父母樂觀自信,幽默豁達,能將自己的樂觀精神感染給孩子,孩子就會樂觀。即使在他們以後的生活中碰到困難挫折,他也能始終保持健康的心態,具備心理承受力,克服困難實現既定的目標。

樂觀的孩子活潑可愛,思維活躍,他們將來可成為事業上的成功者,幸福家庭的組織者。相反,有的孩子怕見生人,怕在大庭廣眾之下說話,怕做錯事,愛哭泣。很少與父母家人說話,喜歡縮在自己的小房間裏。在學校熱鬧的地方找不到他的身影,這類小孩子長大之後極有可能成為悲觀主義者。一個心存渴望的人看見的是成功的一麵,而悲觀失望的人看見的則是失敗的一麵;積極向上的人覺得生活中總是陽光燦爛,而失望沮喪的人見到的隻是陰雨暴風。擁有自信十分重要,一個自卑的孩子往往不可能開朗樂觀。可見,擁有自信與樂觀性格的形成密切相關,對充滿自卑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多發現他的長處,並多加表揚和鼓勵,父母的肯定有利於孩子克服自卑、樹立自信。

一個充滿了敵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絕對不可能培養出快樂的孩子的。父母不要在孩子麵前呈現一副唉聲歎氣、無能為力的樣子。即使事情關係到孩子,父母也要給孩子克服困難的信心。父母對小孩的舉止、行為不要太過苛刻,應幫助引導孩子擺脫困難的處境,或者使孩子學會忍耐和隨遇而安,也可使孩子在困境中尋找到另外的精神寄托。

父母還要鼓勵孩子多接觸人,多交一些朋友。友誼在人的一生中起著重要作用,對孩子而言,也是一樣的。孩子在與同伴相處中享受到友情的溫暖,將會使他們更加快樂。努力教會孩子如何與他人融洽相處,與他人的融洽關係有助於培養孩子快樂的性格。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孩子具備了各種興趣愛好以後,會在不同的愛好中發現自己的快樂。

父母要時常讓孩子自己為自己的事情做主,要設法給孩子提供機會,使孩子從小就懂得自如地使用決策權。還要讓孩子能夠主宰自己的情緒。在孩子受到挫折時,父母應該為他們指出,前途總是光明的,使他們在恢複快樂心情的環境中尋找到安慰。父母應該使孩子懂得,人生的快樂不是與物質財富的占有劃等號的。告訴孩子,不要過分追求物質上的滿足,對物質占有適可而止。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一輩子生活優裕,但是如果把所有的東西都給孩子準備好了,這樣就在不自覺的過程中嬌慣了孩子,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什麼都應該給我”,孩子因此容易形成“患得患失”的心態。

附:爸爸媽媽與孩子簽訂的快樂合同

甲方:爸爸媽媽

乙方:

甲方希望乙方成為一個快樂的孩子,一個樂觀的人,乙方也願意在這方麵改變自己,為此雙方簽訂協議如下:

①甲方承諾遇到不高興的事情時,要克製自己,不把消極的情緒帶回家。遇到困難可以開誠布公地與乙方探討,共同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問題解決後與乙方共同慶祝。

②甲乙雙方共同選擇一些可以一起完成稍有難度的事項,比如登山、家庭小試驗等,在完成過程中雙方互相鼓勵。

③甲方為乙方讀一些勵誌書籍(乙方也可自己挑選閱讀),了解、學習那些在逆境中奮鬥並取得卓越成就的人。

④乙方承諾以後在遇到問題時,先想一想該怎麼辦,要主動出擊,而不是悲觀等待。

⑤在做一件事情時,乙方要不斷告誡自己堅持再堅持,取得成功後要與甲方和他人分享內心的喜悅,同時也要分享他人的成功。

⑥乙方感覺不快樂時,閉上眼睛默數到100,然後把不快樂拋到腦後,強迫自己想想高興的事或去做一件自己願意做的事。

⑦乙方要有意識地選擇幾位性格活潑的同學交朋友,甲方歡迎乙方帶同學來家裏作客,並保證熱情招待。

⑧本合同自雙方簽字後生效執行。

甲方(簽字):乙方(簽字):

年月年月日

合同執行要點:

①孩子從成人那裏得到的快樂,使他相信成人。父母要激勵孩子,告訴孩子:“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讓孩子接觸各類事物,接觸的事情多了,心胸自然就開闊,悲觀思想便不容易產生了。父母不僅要盡量在孩子麵前表現出樂觀,營造快樂的氣氛。更重要的是要真正擁有一顆樂觀的心。父母樂觀處事的實例是孩子最好的教科書。讓孩子學會愛別人,積極去幫助他人,向他人顯示自己的信心,並把這種信心傳遞給別人。

②教孩子做事情不要拖遝。孩子的大多數煩惱都是由於習慣拖延,從而使其產生一係列的擔憂。

③快樂隨完成某種成就的努力而產生。在成功中,孩子得到快樂的同時,也體驗到了力量和信心,有助於自我肯定。讓孩子多看一些幽默漫畫書,培養幽默感,盡可能地用幽默的態度對待事情。父母要注重孩子的愛好,為孩子培養各種興趣,並給以必要的引導。

④對於孩子的想法、興趣愛好,作為父母千萬不要過分限製,它將壓抑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多參加有益的文娛活動。比如和夥伴玩遊戲,參加學校的體育項目等,開闊視野。父母要設法給孩子提供機會,使孩子從小就知道怎樣使用自己的決策權。要盡量給孩子一個自由自在活動的空間。

⑤不論工作有多繁忙,父母都要抽出時間來陪陪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滿與和諧。從小沒有得到感情體驗,沒有感情依戀的孩子,長大後不會對別人報以愛和同情,他們將形成冷漠無情的性格,難以與人相處,很少體驗快樂,當然也不會具有樂觀精神。

⑥父母要少發些牢騷,多一些寬容心,盡量用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這樣孩子就會明白,有些人一生快樂,在於他們有很好的心理狀態,這使他們能很快從失望中振作起來。孩子在遇到挫折時,就會調整心理狀態,恢複快樂的心情。

8.培養孩子感恩意識的“懂事”合同

感恩之心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永遠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幫助他的人,更不會主動地幫助別人。凡事習慣於感恩,就會使孩子擁有平和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習慣於感恩,當孩子遇到種種失敗、無奈時,都能勇敢地麵對,豁達地處理;習慣於感恩,能詮釋生命中的挫折與不幸,創造生命中的奇跡。

鄧女士的兒子鄭洋已經上小學四年級了,或許是遺傳他爸爸的基因,鄭洋長得比同齡孩子高出半頭,加上他的濃眉大眼和一幅大大咧咧的性格,活脫脫一個小霸王的形象。但奇怪的是,在老師、家長、鄰居眼中,鄭洋是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說起鄭洋對他爸爸媽媽小大人似的關心和體貼,鄧女士的同事們都羨慕不已,大家紛紛向鄭女士取經。

鄧女士笑著說:“其實也沒什麼,重要的是要讓他有感恩的意識,咱們做父母的不能對孩子除了疼愛還是疼愛,隻是一味地付出,讓孩子覺得你的無休無止的付出和他的無休無止的索取都是理所當然的。現在孩子小還好說,等他帶著這種意識長大成人後,就有咱們好看的了。”

確實,對於家長工作中的辛苦,鄧女士和丈夫都有意識地讓鄭洋看到,在自己勞累的情況下,鄭洋能幹的事情就盡量讓他代勞。同時,工資收入等情況也都讓鄭洋了解,讓他知道他買東西花的錢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平常看電視看到相關話題的節目,鄧女士與丈夫也是不失時機地向鄭洋灌輸從身邊的人和事做起、懂得感恩的觀念。

鄧女士很欣慰,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現代孩子在父母無微不至的嗬護與關愛下,所有的事情都不去幹,在潛意識裏就形成了——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不用回報。有些父母對孩子不知感恩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孩子還沒長大,以後長大了自然會懂得的,這樣就形成了一種現象:父母為孩子任勞任怨,孩子卻毫無感激之情,甚至還認為是應該的。尊老愛幼、孝敬父母作為良好道德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忽視了,父母的付出、外來的幫助和關懷在孩子眼裏變得理所當然,談不上什麼感恩。孩子不懂得愛父母,更不會體會到父母的辛苦,一旦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怨恨父母。所以,父母如果愛孩子,就要讓他們從平常的生活小事中感覺到愛,在愛中領略被愛。當孩子漸漸長大,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才會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是一種愛的表達,可以使人感到愉悅和溫暖。讓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學會感恩,就不會一味地怨天尤人,才有信心去麵對生活的挑戰。一個不知感恩父母的人,就更不可能感恩別人。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是一種習慣。“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那麼父母對子女的湧泉之恩就可以不報了嗎?“施恩不圖報”是施恩者的美德,“知恩圖報”是受恩者做人的良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報恩是報不過來的,但知恩圖報是起碼的,要讓孩子在心裏保有一份愛,父母怎麼愛他們,他們就應該怎麼愛父母。

要讓孩子真正學會“感恩”,就要讓他們懂得尊重他人。“感恩”是尊重的基礎。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對父母懷有感激之心,牢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對老師懷有感激之情,牢記老師的教育之恩;對周圍的人懷有感激之情,牢記他人的知遇之恩,向他們道一聲“謝謝”,這些都是一種感恩心態的體現。

附:爸爸媽媽跟孩子簽訂的感恩合同

甲方:爸爸媽媽

乙方:

感恩就是對別人的付出心存感激,有感恩心的孩子才是懂事的孩子,乙方願意做這樣一個懂事的孩子,為此雙方簽訂如下協議:

①乙方應體貼、尊重甲方,孝敬祖輩,經常打電話問候他們。

②甲方買學習用品及禮物送給乙方時,乙方應使用“謝謝”來表達感激之情。

③乙方不應對甲方提出超越家庭實際收入狀況的要求。

④乙方應在節慶日子裏向甲方及家庭其他長輩表達真摯的問候。

⑤乙方有什麼需要應同甲方協商,不能為達到自己的目的而無理取鬧。甲方有責任向乙方說明不能滿足其要求的理由。

⑥乙方能做的事要自己做,應理解甲方的辛勞。

⑦乙方承諾在與他人相處中,對於別人的幫助要真誠致謝。

⑧乙方不得以哭鬧、不吃飯等方式來要挾甲方達到自己的目的。

⑨在甲方勞累的時候,乙方要自覺地為甲方做搬椅子、倒洗腳水、捶背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⑩乙方要幫助甲方做些家務,如洗碗、擦地板等。

本合同自雙方簽字後生效執行。

甲方(簽字)乙方(簽字)

年月日年月日

合同執行要點:

①在父母與孩子簽訂了合同以後,要督促雙方堅決執行,並且在施行當中不斷地完善其中的內容。當孩子頂撞父母時,父母要注意聆聽孩子說了哪些話,多去理解和寬容孩子,隻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孩子的真實想法,再去進行坦誠的教育和說服,孩子才會主動放棄不合理的要求,接受父母的意見。

②父母更應該以身作則,在要求自己的孩子懷有感恩之心的同時,對於家中的長輩要懷有一顆感恩、孝順之心。對於孩子所表達出來的對父母的愛,應給予積極的肯定。感恩不能隻局限於對父母的感恩,還要培養孩子對老師、同學以及對幫助過他的、為他付出過的人懷有感恩之心。從多方麵展開感恩教育,讓孩子從感恩父母開始,學會關心身邊的人。

③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沒有責任感,很少會考慮到別人,更不可能客觀地看待問題。父母應當教育孩子待人處事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啟發孩子站在別人的位置上考慮問題,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在生活中,父母更要鼓勵孩子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如果別人有事相求,孩子又可以幫得上忙,就讓孩子幫別人一下。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父母還可以教育孩子做一點力所能及的捐款活動,以幫助那些生活更加困難的人,養成樂善好施的美好品德。通過實際生活的鍛煉和父母的指點,孩子漸漸就會懂得“感恩”。

④培養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感,指導孩子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體驗父母的辛勞,使他更加珍惜家庭生活的幸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