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0章 明睿前世(上)(1 / 3)

李家是書香門第之家,在當地有著數百年的曆史了。五服之內的族人就有上千人。

前朝混亂,腐敗不堪,天下大亂。書香門第的李家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不過李家運數極好,跟對了人。跟著的主子就是當朝的太祖皇帝。李家祖先識時務,知道跟普通人享富貴容易共患難不易,而跟皇帝卻不一樣,跟皇帝共患難容易享富貴難。等到天下平定以後,李家的祖先就歸隱了。

李家的這個老祖宗英明神武的。跟隨太祖皇帝的那些有功之臣,十有八九最後都被清算了。而歸隱的李家祖先卻得到豐厚的優待。經過多年的努力,李家在當地是名副其實的名門望族。當地一半的產業都屬於李家。地方上的官員也都要給李家三分薄麵。

李家大老爺當年殿試時,是被皇帝欽點為榜眼,仕途一片大好。為此娶了錦鄉侯的嫡長女為妻。隻是人生起起伏伏,李大老爺因為被事牽連,最後被罷官。並且再沒起複。

李大老爺有三個嫡子,嫡長子聰慧過人,擁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小小年紀顯露出過人的天賦,被李大老爺寄予厚望。嫡三子自小聰明伶俐,長得也跟玉雕出來的娃娃似的,嘴巴也如抹了蜜,甜的很,得上下一致的喜歡。嫡次子資質平平,不論資質跟長相都哥哥弟弟都是無法比擬的。加上往日裏沉默不語。很不得父母喜歡。在家裏,也基本數屬於隱形人。

李暉去正院請安,走到正院外麵聽見屋子裏歡聲笑語一片。腳步頓了一下還是走了進去。就見著弟弟在母親這裏,不用想就知道一定是弟弟說了什麼高興的事逗得母親開懷了。

他一走進去,母親臉上的笑容就沒有了。隻是淡淡地看了他一人。他走上前去給母親行了禮。

弟弟李兆朝著母親甜甜地笑著說道:“娘,我聽阿萌說,二哥昨天又挑燈夜讀了。娘,二哥真勤奮,我得向二哥學習。”

母親攏了攏弟弟說道:“要學也得跟你大哥學。”說完皺著眉頭對他說道:“好了,你下去吧!”對這個兒子她是真喜歡不上來。木訥遲鈍,愚笨不堪,長得也不像她跟老爺。若不是生下來的時候身邊也都是心腹,她一定以為是被人掉包了的。

李暉麵無表情地說道:“是,孩兒告退。”這種狀況他已經習慣了。

母親不喜歡他,聽下麵的人說是因為母親生他時難產,差點害了母親的命。所以就一直厭惡他。長大後資質又不行不得父親喜歡。據說母親還懷疑過他不是親生的。其實他也希望自己不是母親生的。他寧願是庶出的,也比現在這樣尷尬的位置好。

在家中,唯一對他好的就隻有大哥。大哥並沒有因為他資質不好就不喜歡他,相反對他指點甚多。可是弟弟總是針對他。仿若跟他有仇一般。他聽別人說弟弟李兆認為有這麼一個哥哥丟他的份。經常給他沒臉。所以有弟弟在的地方,他就別想好過。有時候他真的忍不住想,是不是上輩子跟這個弟弟有仇,這輩子來報仇了。

李暉身邊的貼身小廝阿寧見著主子麵色黯然,開解道:“二少爺,再有兩個月就要鄉試了,少爺到時候過了鄉試就會得大老爺喜歡的。”隻要自家少爺過了鄉試,有舉人功名,日子會比現在好過的。

李暉沒吭聲了。哥哥十歲就得了童試第一,十二歲會試第一。隻是父親壓著沒讓大哥再下場,說著現在年紀太小需要好好磨練磨練。等再過三年下場。哪裏知道第三年的時候,祖母去世了,哥哥因為守孝沒能參加那年的會試。這次哥哥是準備充足,三年前就去了國子監,聽說這次哥哥是準備衝刺前三甲。

他童試考了三回才考中。第三次考中的時候,弟弟是第一名,他排到四十多名去了。很是讓人譏笑了一回。隻不過第二年鄉試弟弟因為生病沒進場,他進場卻落榜了。再過兩個月,是他第二次進場了。這回弟弟也跟著他一起進場。

若是弟弟考中他沒考中,怕是這個家更沒他的地位了。回到書房,拿著四書五經,他看不下去。從一堆的書裏抽出一本,封麵是科舉的書,翻開裏麵都是講述排兵布陣。

看著被自己翻了多少遍可以倒背如流的兵書,他臉上浮現的隻有苦澀。他其實對四書五經並無多大興趣的,更不想科舉。他自小的願望就是參軍,成為叱吒疆場的大將軍。如今朝廷有外患,隻要他參軍一定能一展抱負,實現心中的夢想。可是出生這樣的家庭,注定不能讓他如願,家族不可能讓他參軍。

家裏都是讀書人,全部都瞧不起帶兵打仗的武將。在他們的眼裏心裏,那些武官都是粗鄙草莽的化身。他隻要冒出這個由頭一點點,不用說,肯定會家法伺候。甚至還會驅出家族。所以他連看兵書,都隻能偷偷摸摸地看,就怕被發現。

兩個月後的鄉試,他過了,考中了一百多名。弟弟考中了第二名。而同父異母的三弟也中了,考中了八十多名。

有弟弟這塊朱玉在前,他考中了舉人也被眾人選擇性遺忘。可他聽下麵的人說,弟弟為此很不高興。說著本來可以考第一的,卻考了個第二。但是再不高興也與他無關。

鄉試以後,哥哥從京城寫信回來。說著江城到底不如京城的好。讓父親將他們兄弟送到京城去。到國子監學習。大哥還說他已經求了在國子監授課的堂叔幫忙,留出了兩個名額。隻要他們過去通過考核就可以進國子監學習了。

哥哥說的兩個名額,不用想也知道是給他跟五弟的。若說大哥對他是慈善,對五弟是疼愛,那對三弟那就是厭惡了。按照大哥的說法,人心本就隔著肚皮。更何況還不是同胞兄弟。

但是容姨娘不知道從哪裏得到了這個消息,哭死哭活地求父親給三弟這個機會。

容姨娘是父親最心愛的小妾,也是祖母的心腹丫鬟。有祖母的撐腰,容姨娘膽氣足,聽下麵的人說祖母在世的時候,容姨娘與與母親爭鬥得厲害。隻不過祖母過逝以後,容姨娘也收斂了起來。可是這回為了三弟的前程,容姨娘鬧起來了。

在家裏,若說大哥是被父親寄予厚望的,那父親最疼的就是三弟了。不僅三弟是容姨娘的兒子,長相酷似他,性情各方麵也都像足了父親。所以容姨娘這次拚死一求,父親也猶豫了。

三弟資質不如大哥跟五弟,但是卻比他資質要好。念書很有天份,這次鄉試也在他的前頭。

父親對他談不上苛刻,嫡子該有的一分都沒少他的。但也僅僅如此,在其他方麵多的也沒有。從小到大,父親給他的印象都是刻板嚴厲。從沒露過一個笑臉給他。小的時候為父母都不喜歡他難過了許多次,但是難過太多,傷心太多,長大了也就已經期盼了。

在父親的眼裏,他這個嫡次子顯然比不上他心愛的兒子。所以衡量一二,最後還是決定讓三弟跟五弟去京城。反正理由也是現成的,他的名次沒有三弟的好。

他其實是想去京城的。在江城他就好像被人禁錮了一般。做什麼都不方便。到了京城,天高皇帝遠,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至少看兵書也方便。為此,他將這個消息透露給了母親知道。

若是其他事情,他相信母親決計不會管的。但是事關容姨娘,母親對容姨娘厭惡透頂。若不是父親一直庇護著容姨娘,容姨娘怕是已經被母親除了。這次的事,母親決計不會讓容姨娘如願。若是讓三弟去了京城,進了國子監,以後三弟可就出息了。而且這個機會還是屬於他的,母親雖然不喜歡他,但也絕技不願意看到三弟揚眉吐氣。讓容姨娘得逞,就算爭一口氣,也不會同意。

不出他所預料的,母親得到消息當下反對父親的決定。母親也不是無理取鬧,而是說著大哥的意思是讓他跟五弟去的。現在讓老三去算怎麼回事。反正就一個意思,不同意。

正在這個時候,五弟找著他了。對著他說讓他主動放棄機會:“反正你去了也是浪費機會。還不若將這個機會讓給三哥。三哥以後一定會給家族增添助力的。”

他當時一愣,過了好一會說道:“你知道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也許他資質是不行。但是誠如大哥所說,人心隔肚皮。若是三弟是個好的,也不可能讓哥哥這麼厭惡。大哥說三弟心思不純。隻是他沒想到,現在竟然連五弟這邊都哄上了。

他看著五弟,麵色淡淡地說道:“若是父親跟母親讓三弟去,我自然不會阻止。若是父親跟母親讓我去,我也不會推辭的。”他好不容易得來可以離開家裏的機會,怎麼會就這樣走了呢!

五弟恨恨地看著他,轉身出去了。他看著五弟的身影,不知道為什麼不由自主地搖頭。五弟這是被娘寵壞了,不知道人心險惡。他讓人去打探消息,結果如他所料,五弟果然跟母親說了三弟的好話。結果卻是被母親罵了一頓。不管如何不喜他,他也是母親生的。幫著外人對付自己的胞兄,母親也是狠狠訓斥了一頓。

結果還是再一次論證了三弟果然是爹最心愛的兒子。爹讓他們三兄弟一起去京城。到時候讓堂叔考核,再決定讓他們三個人那兩個去國子監。

他沒說話,能得到這樣的機會就足夠了。他相信到了京城三弟那點心思逃不脫大哥的眼,大哥不會讓他如願的。

在去京城的路上,看著五弟跟三弟李升哥倆好的模樣,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兩人是嫡親的兄弟。失望太多,他早就不抱期望了。所以他也沒過多的話語。

在去京城的路上倒算太平。雖然朝廷現在邊疆戰火不斷,但是內陸還是歌舞升平。路上大事沒遇上,遇上了回京述職的一行人,說姓華。那行人與他們外祖家沾了親的,按輩分他們應該要叫一聲表姨。

他對這一家沒什麼感覺,過去請安問好也就是了。但是五弟特別熱衷,應了他們的邀約與他們一起上路。他當時雖然想反對,但是五弟的話已經出口,他若是反對則是落了五弟的麵子。

怪異的是,這個表姨不大喜歡嘴巴甜如蜜聰慧在外的五弟,也不喜歡精明透頂的三弟。卻是招了他去說了兩回話。當時的他不明白,也沒多想。反正一切都按照規矩禮儀來則是。

大哥得了他們到了的消息,特意請了一天的假過來接他們。見著三弟隨著他們一起過來麵色一皺,不過很快恢複如初。

大哥是未來的繼承人,對於他們麵上都是一視同仁。但是私底下卻對他們兄弟倆多有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