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運氣來了(2 / 3)

年底市政府領導意見比較統一的認為:楊樹軍同誌作為工業局局長,思想較為陳舊,工作能力不突出,不能勝任新形勢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艱巨使命,建議調整到市委黨史研究辦公室任職。新的工業局局長由陽江市紡織廠廠長武誌學同誌擔任。武誌學同誌在本年度的國有企業責任承包製改革當中,成績突出,成果顯著。希望該同誌將紡織廠的經驗及時推廣到全市其他國有企業。用自己的能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努力工作。

武誌學聽到這個任命時又驚又喜。驚的是如此重要的職務,市領導沒有從別的機關單位選調幹部,而是如此器重的任用了他。喜的是自己兢兢業業這麼多年,終於有了更大的施展抱負的舞台。沒一會驚喜盡去,他的憂慮又充斥了大腦。他是個在基層踏實幹事的人,他不會當官,就連當個廠長也經常能聽到群眾對他的負麵評論。他知道,紡織廠這次改革的成功有他精心謀劃的功勞,但更多的偶然變化同樣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他從心裏感激劉建民。他迷茫著,他不知道這個從天而降的局長位子該怎麼坐。他約了王坤,不是為了分享加官進爵的喜悅,而是想聽聽他對自己這個工業局長有何見教。

“武大哥,恭喜了!”王坤端起酒杯,麵帶微笑的說。

“你就別跟我說這個了,這些天光聽恭維話了,我又不是那種喜歡享受阿諛奉承的人。”武誌學邊說邊端起酒杯幹了一杯。

“我怎麼看大哥好像不太高興似的?”王坤品味著武誌學的話說。

“我不是不高興,是感覺如履薄冰。市領導跟我談話的時候,我必須要表現出對黨的事業信心滿滿,但又對自己的能力誠惶誠恐的樣子。可這又何嚐不是我真實的內心寫照啊!過幾天市領導要聽取我下一年度的工作計劃,我雖然有些想法,但又不知道成不成熟。我有摸著石頭過河的勇氣不假,可萬一掉河裏,淹死我一個沒什麼,陽江所有國企幹部職工卻都要被濺上一身水啊。”

“武大哥,你就說說你是怎麼計劃的吧.”王坤做了個請的手勢說。

“我工作計劃的重心是完成陽江市所有國企的責任承包製改革,這個工作也是市領導迫切需要我來做的。其次,就是要整合咱們陽江的輕工業優勢資源,做大印染、服裝產業。”武誌學把大體思路說了一下。

“這個思路挺好的呀,穩中求勝的布局,很不錯啊。”王坤讚道。

“我都說了,我不想聽奉承話。這麼說吧,如果你當這個局長,你會怎麼幹?”武誌學瞪著眼急切的問。

“我可不敢說。萬一說錯了,你笑話我沒什麼,要是再影響了你的工作,我可承擔不起這個責任。”王坤猶豫的說。

“少跟我繞圈子,又沒別人,你就大膽的說,我還能告你包藏禍心、影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成?”武誌學半開玩笑的說。

“別啊,您這麼一說我更不敢說了。”王坤打著哈哈說。

“你小子今天這是怎麼了?還非要我賭咒發誓,你才肯把你那一肚子主意往外倒倒?”武誌學故作生氣的說。

王坤沉默了一會,端起一杯酒一幹而盡,抹了抹嘴,沉思著說:“大哥,我姑且一說,說的不對的地方你別介意啊。”

“你說,你說,快點,我等著聽呢。”武誌學催促的說。

“我覺得您的想法沉穩有餘,進取不足。”王坤說完頓了頓接著說:“工業是是陽江發展的重頭戲,緊緊固守在傳統行業的話,發展有限。我覺得您應該在您的想法之上再加一些科技分量足的東西,有發展前景的東西,比如把無線電廠轉型為電視機廠。總之吧,就是增加輕工業產品的科技含量,讓我們陽江的產品領先於同行業。”

武誌學沉思了一會覺得有理,然後又說:“你說的這些我很讚同,可是這都需要人才啊,搞電視機是你會還是我會?咱們陽江城市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可是跟首都和其他省會城市一比較,很多大學生都不願意來啊。”

“幹嘛要招大學生呢,咱們去大學直接聘請教授不好嗎?隻要人家把技術提供出來,咱們需要的更多的是技術工人和管理人員。我看不如跟市領導申請申請,再辦個輕工業技術學校啥的,咱自己也培養點人才多好。”王坤把思路又進了一步。

“兄弟你是個人才啊,你不當官才叫屈才呢。”武誌學感歎道。

“大哥你就笑話我吧,我就是個個體戶,說好聽點是個商人。現在老百姓對我們這種人成見沒那麼深了。往前推兩年,誰瞧得起我們啊?還當官呢?窮則獨善其身我行,達則兼濟天下?我要是有一天發達到能兼濟天下了,不定有什麼帽子扣我頭上呢。”王坤揶揄的說。

“行了吧,國家這幾年的政策很穩定,不會再有什麼運動了。老百姓逐漸好過一點了。走在咱陽江大街上看看,一天一個變化。現在的年輕人更願意趕時髦,過去的生活打死他們也不願意再過。”武誌學感慨的說。

“是啊,我就特別滿足現在個體戶的生活。弄倆好菜,喝兩口小酒,誰也不會跑過來說我什麼生活腐化墮落。高興了去跳跳舞,讓漂亮姑娘換著個的陪我跳,也不會有人指責我生活作風淫亂。我知足啊,這樣自由的生活我每過一天就打心眼裏感激上蒼啊!”王坤幸福的說。

“讓你這麼一說,我都有點想提前退休跟你搞個體去了。”武誌學也有些感同身受的說。

“您可別,我還指望大哥您步步高升,以後能關照我呢!”劉坤笑著說。

“哎,其實我真不是當官的料,我自己幾斤幾兩我自己清楚。我能做到勤勤懇懇、問心無愧,但要說做出多大成績,我真是心裏沒底啊,還好有你這麼個高參,走一步說一步吧。”

武誌學在去工業局報道前向局黨委建議讓劉建民接替自己的工作,他打心眼裏感激劉建民在人事改革中,為紡織廠所有領導幹部所做的表率。到工業局報道的第一天,一進大門武誌學就看到了那輛讓楊局長栽跟頭的標致轎車,他像躲瘟神一樣將這輛車送回了紡織廠。武誌學在心裏提醒著自己,千萬不能犯楊局長那樣的錯誤。

武誌學就職後在劉坤的建議下調整了自己的思路,他知道劉坤說的沒錯,自己的思路有些保守了,緊緊是按照國家的政策落實還不夠,工業局長這個位置還要進取才行。

劉建民的春天也來了,工業局任命他為新一任紡織廠廠長。他聽說了選他的原因後,徹底改變了對兒子的看法。劉輝在他的眼裏是個好兒子,但也是個不省心的兒子。劉建民以前認為兒子太任性,雖然聰明但卻固執還愛惹事。現在想想,兒子能把事情想這麼長遠,頭腦上絕對勝過他這個老子,放他出去自己闖世界也許才是對他最好的安排。劉建民想和兒子好好談談,談談他們父子倆的將來。

“小輝,陪你爹我喝兩杯,跟我說說你最近都忙些什麼呢?”劉建民拉起兒子的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