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西南角的躁動(1 / 3)

零二年的下半年似乎對於故事裏的所有人都很糟心。宏明商業廣場的商場部分已經主體完工了,但配套的酒店、寫字樓、商住公寓卻進展緩慢。年底的時候,宏明公司發布了業績預告,這幾年以投資為主,暫時沒有收益入賬,預期收益最早會在零四年底大麵積增長,所以今年賬麵會出現持續虧損。盡管如此,宏明公司通告全體股民:明年力爭給股民每十股送十股紅利。而此時他們的股價已經跌倒了28元。為了財務報表好看,一些應付賬款硬是拖到了零三年才給施工方和材料供應商結算。

新地公司位於宏明商業廣場兩側的商鋪終於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也許是物以稀為貴吧,當這片“l”型三層商鋪被拆除的時候,新地公司位於紡織廠西南角、西北角的商鋪應聲漲價了。但隨著新城市進程的發展,它們距離生命終結也不遠了。

紡織廠家屬區裏的人們依然勤勞有序的生活著,部分人貸款買了樓房,搬離了養育了他們幾十年的地方,將老房子租給了外來的務工者。但老人們住慣了接地氣的平房,同時為了不給子女添負擔,留在了家屬區。

接替張宏宇主管城市建設的人一上任,張宏宇在位時的建設工程施工速度便慢了下來。到了年底,一份嶄新的新陽發展規劃出爐了。在這份規劃上,打著棚戶區改造名目的陽紡路與廠後街交叉口西南角、西北角改造工程赫然在粒這份新規劃最大的亮點就是加快了城市土地供應,劃出了眾多用來開發商品房的土地。西南角、西北角兩塊地,成為了眾多待開發土地中麵積最大的兩塊兒,吸引了東湖省眾多房地產商的目光。與之對應的,便是代替傳統土地分配形式的招拍掛製度粉墨登場。

零三年的新年裏,紡織廠西南角家屬區的鞭炮聲始終不斷,久違的歡笑聲似乎讓這裏回到了八十年代初:工人老大哥的榮譽感和自豪感都掛在臉上;孩子們的壓歲錢揣的滿滿,雖然數額不多,但蹦跳著自得其樂;老人們慈祥的看著孩子們嬉鬧,年輕人歡笑,中年人暢飲聚談……

年三十的晚上,一些要好的老鄰居擔心家屬區改造耗時過久,大家幾年也見不上麵,便相約一起共度除夕。但由於人越串越多,歲數大的便聚在了李老爺子家裏,正直青壯年的便聚在了李廣源(該人物最早出現於劉建民任廠長時的搶房風波)三兒子李強的飯館兒裏。

胡永剛、李大奎作為李老爺子的徒弟,站在幾張桌子邊伺候著老人們喝酒。老人們雖然不勝酒力,但想到過了年可能就要分別,老兄弟們也敞開了肚子,邊勸酒邊老淚縱橫的攀談著。

“真舍不得這個地方,還記得麼?咱們都是解放前的工人,看著這個廠子從解放前的繁榮興盛,到抗戰時的一蹶不振,再到解放戰爭前變成軍服廠……然後解放了,變成了新社會工缺家做主的大工廠,曆經近五十個春秋,最後徹底消失了……”一個退休老工人含著淚回憶道。

“別了,市裏的工人文化宮都拆了,廠裏的工人俱樂部也沒有了,工人禮堂在的那片地也變成了商品房,工人這個身份早晚也會跟著咱們一起入土的。”

“現在市裏都要求火化,我沒了不要緊,火化也不要緊,可是我想和老哥哥、老兄弟們在一起。咱是不是牽頭找市裏弄個紡織廠老職工紀念堂,等咱們百年之後還能在一起,大家好不好啊?”

“別不吉利的,李老哥今年都九十多了,多硬朗啊!這是咱們的老大哥,咱一起敬老大哥一杯!”

“哎,真舍不得這個地方,你們以後蓋了樓房,咱要是分個頂樓,可怎麼下來溜達啊?”

“想多了吧?大高樓裏都有電梯,不用你爬樓梯。”

李老爺子端杯道:“要我啊,大家都別想太多,具體怎麼拆遷,什麼時候開始拆,都還沒定下來呢。光聽道兒消息要拆,沒準兒一拖又好幾年。咱們能多聚聚就多聚聚,什麼也比不上咱老弟兄們的感情真牽”

“可不是嘛,我隔壁老孫頭前還高心嚷著要一起喝酒,昨晚上就拴住了,一家子現在還在醫院守著呢,大過年的,想起老孫我心裏就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