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沉的表情,讓躍躍欲試的其他言官瞬間啞火。大漢將軍大步走進殿內,將臉色驟變的言官拖出殿外。
天子是要殺人。
站在武官的隊列中,孟清和眼觀鼻鼻觀心,不言不語。
許思恩死得不冤枉。從他府裏搜出來的金銀,足夠他死上一百遍。如果按照正規程序走,將人移交刑部大理寺,也是砍頭扒皮的命。
錦衣衛卻沒這麼做,而是直接讓他死在了詔獄裏。
楊鐸這麼做的理由,孟清和循著蛛絲馬跡,猜到了一點。
許侍郎和解縉一直沒斷了聯係,同平王府也有暗中通信。從許侍郎家中搜出的信件,不得不讓朱棣對他起殺心。
錦衣衛搜出的信件,查出的消息,都不能白於天下。
所以,許侍郎必須死,死在詔獄裏。
朝堂上,再無人彈劾錦衣衛濫殺,被關押進詔獄的青州官員,注定等不到走出來的一天。
青州事了,永樂帝再提北巡,下令欽天監擇吉日,令禮部翰林院議定巡狩之儀,布告天下。
“朕北巡之時,不得勞動百姓出城相應,凡道途供應自京節備,有司不得勞民進獻。”
“臣等遵旨!”
早朝之後,沈瑄被永樂帝留下議事,孟清和自己回了國公府。
孟清義的戶籍已經辦妥,正準備返回順天。孟清江已先一步啟程,帶著孟廣孝和孟清海的骨灰,回興州安葬。恨意仍在,但逝者已逝,留下的人終究要看向前方,邁開步伐,繼續活下去。
“九哥。”
孟清和敲開客房的門,孟清義正收拾行禮。
如果不是孟王氏來信,說五姐的親事有了變動,孟清和本想多留他些時日,等王太醫為他調養好身體,再讓他返回順天。
“十二郎下朝了?”見孟清和一身公服,便知是剛回府。孟清義擰了帕子,遞給孟清和,“天熱,擦擦臉。”
“謝謝九哥。”
“你我兄弟說什麼謝,反倒是生分。”
孟清和笑笑,擦過臉,坐到桌旁,將幾份地契放到桌上,道:“這些田產是我置辦下的,九哥回鄉之後可經營起來。還有給五姐的添妝,九哥啟程時一並帶上。”
孟清和從軍例屬募兵,孟清義複籍仍為民戶。若非孟廣智被追贈伯爵,戶籍可在當地府衙辦理,根本不需到南京。
孟清義將地契推回去,“沒有弟弟給兄長置辦家產的道理,這些地九哥不能要。”
“九哥不要就全給五姐。”孟清和道,“當年小弟許了三姐五姐十裏紅妝,如今,做叔叔的不能食言。”
見孟清義還要推辭,孟清和按住孟清義的手,道:“九哥,收下吧,就當是為了兄弟。”
孟清義頓了頓,看向孟清和,半晌,終於點了頭。
“好,我收下。”
孟清和剛要鬆口氣,又聽孟清義道:“這些田,就當是九哥替十二郎經營。將來十二郎不做官了,或是生了其他變故,回鄉來,有這些田在,總是個保障。”
生了變故回鄉?保障?
他怎麼覺得,這話不太對勁?
拍拍腦袋,孟清和恍然,他這親哥八成還是認為國公爺信不過。
是不是該告訴九哥,國公爺的家產都是他在管?就算將來可能有X年之癢,也是他卷-款,國公爺淨身出戶。
沒等話出口,客房的門再次被敲開,一身大紅麒麟服,臉卻黑成鍋底的定國公站在門口,滿身煞氣,顯然聽到了某些不該聽的。
鼓起勇氣同沈瑄對視,孟清義硬著頭皮不改口。
為了兄弟,他也必須硬氣一回。
孟清和想哭。
親哥念著他,他感動。可惹到了國公爺的後果,委實讓人後背發涼。他開始認真考慮搬到西-廂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不搬的話,告假天數必將創下曆史新高。
不過,國公爺會讓他囫圇個的卷著鋪蓋挪地方?
參照往日經驗,可能性無限趨近於零。
抹把眼淚,他還是提前準備好假條吧……
永樂六年八月末,朝廷布告天下,天子九月北巡。
未幾,朝廷的使節和封賞馬哈木的敕書送抵瓦剌本部。
馬哈木受封順寧王,他的兩個弟弟分別被封為賢義王和安樂王。
明朝使節表達了永樂帝扶持瓦剌的誠意,送上的糧食,茶葉,布帛和鐵器黏住了瓦剌各部頭目的雙眼。尤其是五百鐵器,差點讓各部頭目當著使節的麵打起來。
勉強-壓-服眾人,馬哈木向明朝使節表示,大明的意思他了解,一定給韃靼好看!
“請天使稟告大明天子,臣同本雅失裏阿魯台不共戴天!”
馬哈木想得很明白,韃靼被滅掉,大明也不可能跑到草原上安營紮寨。到時,空出的地盤還不是自己的?唯一需要提防的隻有兀良哈。大不了草場平分,再向大明要求封賞,得到的利益也少不了。
什麼唇亡齒寒,內部矛盾,在豐厚的賞賜和可能得到的利益麵前,全都是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