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1 / 3)

在興州衛拿下孟廣孝和孟清海父子,紀綱一行立即飛馳回京。

由於孟清和事先打過招呼,孟清江並不在抓捕的名單裏。因同孟清海是親兄弟,也得跟著進京一趟。

“同知,證據確鑿,又住在一起,怎麼可能一點不知道,什麼幹係都沒有。”一名校尉對紀綱進言,“就算是興寧伯遞了話,也不能……”

“恩?”紀綱冷眼掃過,嗤笑一聲,“本同知做事,還要你來教?”

“卑下不敢!”

“興寧伯如何,是你能置喙的?”

“卑下再不敢了!”

“帶你來這趟差事,是看你有眼色。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心裏得有數。”

“謝同知教誨!”

校尉的額角流下了冷汗,行禮後,立刻退下。

紀綱沒有多言,隻讓手下看好了囚車裏的父子兩人,“到京之前別為難他們,水食也別缺了。”

“是!”

校尉和力士領命,看著囚車裏的孟廣孝和孟清海,一甩鞭子。

想不開,上枷的時候早該撞牆咬舌。沒那本事,擺出這副半死不活的樣子給誰看?

孟廣孝呆呆的坐著,一聲不出。

孟清海靠在囚車上,發髻淩亂,神情呆滯,眼中偶爾閃過一絲凶狠,沒人知道他正想些什麼。

隊伍中還有一輛馬車,上邊坐著孟清江和孟清義。

孟清江見到從家裏搜出的東西,就主動跟紀綱上路。他相信,有孟清和在,到了京城,自己也不會怎麼樣。

孟清義則是帶著孟王氏的書信,到京城去找孟清和。既然回來了,身份終有大白的一天。他已經銷了戶籍,沒法開具路引。跟著紀綱是進京的最快辦法。而孟清義的真實身份,在見到孟清和之前,孟王氏和孟清江都打算瞞下來。

聽到是給興寧伯帶信,紀綱沒有多問,隻當是名老仆,樂得做個順水人情。

“九郎,還撐得住嗎?”

“無礙。”孟清義咳嗽了兩聲,長期的塞外生活徹底-摧-殘-了他的身體,如果不是一股意誌撐著,定會像多數被韃子擄走的邊民一般,死在茫茫草原上。

“再忍忍,就快到京城了。”孟清江低聲說道,“等見了十二郎,一切就都好了。”

孟清義點點頭。

孟王氏和他說起過家中這些年的變化。聽到孟清和棄筆從軍,跟著今上靖難,以從龍之功獲封一等伯,是朝廷的從一品的武官,孟清義說不出心中是什麼滋味。

既為十二郎出人頭地感到高興,也為他心疼。

十一年沒見,他可還記得自己這個九哥?

當年,十二郎才十四,不過是個半大孩子。

爹沒了,八哥和他都不在,又有孟廣孝的逼迫,族人的漠視,十二郎是如何撐起一家的?

去了邊塞,又上了戰場,究竟是怎麼熬下來的?

孟廣孝,孟清海!

如果不是這兩個畜生,爹娘本該兒孫環膝,八哥和嫂子不會天人永隔,他和媳婦應兒女雙全,十二郎該繼續科舉,考得功名!

如今,一切都成了泡影。

孟清義靠在車廂裏,背好像更駝了。

孟清江想要開解,卻不知如何開口。隻能歎息一聲,狠狠一甩鞭子,似要將所有的鬱氣都發泄出去。

一行人將出兗州府,正當午時,離驛站還遠,紀綱下令在路旁休息。

一名力士提著水囊兩個餅子,打開囚車的門,“吃吧!”

趁著力士回身的當,孟清海突然-暴-起,狠狠咬住了他的耳朵。

“啊!”

一聲慘叫,眾人驟然一驚,距離較近的一名小旗立刻撲上去,同一名總旗合力,才將孟清海拉開。

力士捂著缺了一塊的耳朵,鮮血從指縫中流出,凶狠的盯著被按倒的孟清海,“我要殺了你!”

“殺,你殺啊!不殺你就是孬種,小娘養的!”

“你!”

力士紅了眼,抽—刀就要上前,卻被校尉按住肩膀,怒氣無處發泄,雙眼逼出了血絲。

紀綱走過來,讓人將力士帶到一旁治傷,冷笑一聲,一腳踩在孟清海的頭上。靴底用力碾壓,很快,孟清海的臉就變了形。

“怎麼,想死?”紀綱移開腳,垂低視線,“沒那麼容易!”

“同知,就這麼放過他?”要是孟清海這時候死了,還是死在錦衣衛手裏,他們回京都沒法交代。

“不用上枷,嘴堵上,捆住手腳,拴囚車上。”紀綱睨著孟清海,像在看一個死物,“到京之前,每日給半碗水,兩日給一塊餅,別讓他死了。”

“遵令!”

校尉應得爽快,不用旁人,親自帶著兩個力士動手。

孟清海原本是坐在囚車裏,手腳一捆,再往車上一綁,坐下站起都不行,想動一動都困難。一時半刻還好,時間長了,手腳很快會發麻,繼而渾身僵硬,滋味比挨鞭子還難受。

錦衣衛的手段,不過是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