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1 / 3)

征討安南大軍班師回京,天子率漢王趙王及文武百官出城門二十裏親迎。

各色旗幟迎風飛舞,最醒目的,是立於正中,天子親賜的中軍大纛。

沈瑄拍馬上前,相距十餘步,翻身下馬,單手按刀,朗聲道:“臣幸不辱皇命,仰天子之威,蕩平賊寇!陛下萬歲!”

大軍以□□頓地,齊聲高呼,“陛下萬歲!”

鎧甲摩擦聲,伴著士兵低沉雄壯的吼聲,直衝雲霄,回響風中。

朱棣大笑,“好!”

成國公病重,無法帶兵,定國公未讓朱棣和三軍將士失望,率領明軍一路披荊斬棘,所向披靡,直搗安南京師。黎季犛父子及黎氏偽-政-權下群臣死的死,降的降,餘者多被生擒。躲入深山,乘船出海,都未能逃過明軍張開的大網。

僥幸破開網口,等著他們的卻不是生天之路,而是更加恨黎氏入骨的當地土人。

柳升進京獻俘,隻押首惡。征討大軍回朝,不隻押來漏網之魚,同行還有七千餘安南匠人,九千餘當地孝廉儒生,均為心向大明,有才學,能通漢文者。南策州土官和交趾境內土司頭目,多遣親子或族人隨大軍入京朝貢,獻上方物。

無論是歸化的儒生匠人,還是被擒獲的黎氏族餘孽,初次見到明朝都城,無不被巍峨的城牆所震撼。

朱棣身著皮牟,麵帶笑容,腳踏平地,仍如立於丹陛之上,氣闊寰宇,威嚴肅然。

交趾人不由自主的跪倒在地,跪倒在這個龐大帝國麵前,臣服,膜拜。

“陛下萬歲!”

正如戰場上的沈瑄會讓敵人喪膽,恨不能生出四條腿逃跑。大明的永樂皇帝,隻是搬出名號,就能震懾四鄰。威力不下於山姆大叔在某島國扔下的兩顆XX蛋。

暹羅敢搶蘇門答臘使臣的金印詔書,敢派兵侵入占城境內,把占城國王和大臣當柿子捏。永樂帝的敕書一到,貌似不可一世,底氣很足,脖子很硬的暹羅如聞驚雷,當即啞火。

先是安南,後為暹羅,各番邦徹底見識到了大明的厲害。

不是不收拾你,隻是還沒把大明惹火。

真以為家裏有幾杆火銃就能橫著走?

明軍會告訴你,此路不通。

再橫?爪子全部切掉!

黎氏滅亡,安南歸入大明版圖,更名交趾,臨近番邦陡然間掀起向大明朝貢的熱潮。

暹羅君臣被大明皇帝一頓口頭教育,迅速服軟之後,朝貢的熱潮達到了最高峰。

加上北邊來的兀良哈頭目,以及鄭和船隊帶回的海外番邦使臣,京城會同館又一次爆-滿。當值的鴻臚寺丞上報鴻臚寺卿,鴻臚寺卿也沒辦法。

南京工部忙著造船,北京工部忙著造城,南京戶部不斷向北京戶部看齊,夏司徒的摳門程度直線飆升,幾乎和鬱司徒不相上下。

這個時候提會同館的擴建工作?壓根沒人理會。

鴻臚寺卿愁容不展。

沒人來,他愁。

人來多了,也愁。

不過,在定國公回朝之後,鴻臚寺卿突然不愁了。他發現,會同館爆-滿委實算不上大事,興寧伯入住的錦衣獄才真的遇上了麻煩。

不過是住的擠了點,算得了什麼!

好壞是需要對比的。相比倒黴透頂的錦衣衛,至少會同館不會惹來定國公踹門拆屋子。

鴻臚寺上下頓時平衡了。

南京城外,山呼萬歲聲不絕。

朱棣很高興,也很興奮。

打著朱元璋的旗號搶了侄子皇位,文治武功必須向老爹看齊,才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中原被老爹平定了,北元也被老爹揍得-分-裂了,朱棣想創立功業,必須使出雙倍的力氣,陸上海上一同發力,才能在天子的功勞簿上多添幾筆。

安南,就是落在這本簿冊上的第一筆。

“定國公真乃朕之麒麟兒!”

朱棣托住沈瑄的手臂,將他扶起,笑得嘴角咧到了耳根。

沈瑄抱拳,“陛下厚讚,臣愧受!”

朱棣更加高興,又誇獎了張輔李彬鄭亨等將領,旋即大手一揮,宮內設宴,再備酒肉送到軍中。同時下令,當日不宵禁,正陽門宣武門通宵不閉。

“朕與萬民同樂!”

“陛下萬歲!”

聖意下達,經五城兵馬司和應天府衙役通報城中。

城內的酒樓食肆立刻熱鬧起來,正待出城的小販也馬上掉頭。今夜注定熱鬧,誰走誰是傻子!

沒有火燭宵禁,夜-色-來臨,有腦筋活絡的商家,在門前掛起了燈籠,沿著東城門和北城門,數條街道燈火通明,人聲鼎沸,其熱鬧程度,絲毫不下正月十五賞燈日。

皇宮內,天子設宴奉天殿,皇後設宴坤寧宮。

“朕敬諸位英雄!”

永樂帝舉杯,眾人立刻起身,饒是最看不上朝中武將,張口莽夫閉口殺才的翰林院和六科,也不會當麵找不自在。

天子舉杯時,紛紛麵帶笑容,恭賀大軍百勝。

“定國公實乃安邦定鼎之才!當與中山王開平王共舉!”

出言之人,是繼解縉之後出任翰林學士的黃淮。

話是好話,可話中的深意卻讓朱能等人皺眉。

不能明麵上找麻煩,就在背地裏挑撥?當武官都是一根筋,聽不懂好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