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1 / 3)

天子近侍侯顯突然帶皇帝口諭來到兵部,言天子要查看全國輿圖。

“陛下有言,征討大軍呈送的交趾輿圖要一並送上。”

兵部尚書劉俊和右侍郎墨鱗互相看看,不敢確定天子此舉究竟為何,但皇令不能耽擱,“侯公公稍待。”

劉尚書親自取來尚未入庫的交趾輿圖,確認沒有疏漏,交給了侯顯。

墨侍郎叫來一名書吏,吩咐道:“告訴馬郎中,陛下要查看全國輿圖,選最新的送來。”

“是。”

書吏走後,侯顯接過交趾輿圖,不用跟來的宦官,自己抱著。

很快,其他省份的輿圖一並送到,整整兩隻大木箱,幾名宦官費了些力氣才抬起來。

“小心著點。”

侯顯吩咐一聲,轉頭對劉俊和墨鱗道:“今日麻煩劉尚書,墨侍郎了。”

“職責所在,不敢言麻煩。”

“陛下急著看圖,咱家就先告辭了。”

“侯公公慢走。”

客氣兩句,侯顯帶著兵部呈送的輿圖快步離開。

回到值房,劉尚書和墨侍郎一頭的霧水。

天子突然要查看輿圖,到底是何原因?

交趾也就罷了,但連南甸,幹崖宣撫司和八百大甸,木邦,車裏,老撾等宣慰司,甚至是更遠的大古嘞等地都包括在內,著實讓人感到奇怪。

“莫不是又要動兵?”

“難說。”

墨侍郎的猜測,劉尚書並不讚同。

交趾平定不久,也沒有韃子犯邊的消息,又值隆冬,並不是動兵的好時機。

何況,大明乃禮儀之邦,出兵總要有合適的理由。

韃子在北邊打穀草,侵-擾-國境,邊軍禦敵屬於正當防衛。即使跑到韃靼和瓦剌的地盤上進行正當防衛,也說得過去。

誰讓鬼力赤和馬哈畝縱容手下到明朝境內搶劫?

這個時代可沒有防衛過當的說法。

隻要韃子搶了,邊軍跑去草原燒帳篷也能占住“理”字。

不久前,鎮守大同的江陰侯吳高上奏:“沿邊草盛,欲-焚-之。”

朱棣痛快準了。

至於吳高到底是燒草還是燒帳篷……明朝堅持說是草,韃靼和瓦剌也沒處說理去。實力不如人,拿邊軍沒有任何辦法,隻能趁大火燒起來之前,拆了帳篷搬家了事。

兀良哈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反正拿的是明朝工資,也不愁牛羊的草料,全當看熱鬧。

好在邊軍的“鋤草”行動大多控製在一定範圍之內。等到火滅了,新草長出來,搬走的部落會陸續再搬回來。放牧之餘,繼續等待打穀草的最佳時機。

不能說邊軍沒有生態保護意識,也不能批評韃靼和瓦剌屢教不改。

歸根到底,明軍是為了保家衛國,草原上的部落則是為了生存。

大同邊軍燒荒,宣府和遼東等地的邊軍也不會閑著。鬼力赤和馬哈木正該忙著搬家,絕對沒空來邊境找麻煩。

憑經驗,劉尚書認為,天子真要動兵,也不會是北邊。

“難道是南邊?”

劉尚書和墨侍郎腦子裏同時冒出了這個念頭,很快又被打消。

交趾平定,廣西的賊寇快被定國公殺幹淨了,砍掉的腦袋足有上萬。雲南和廣東等地都受到了影響,再桀驁不馴不識教化的土人,聽到“定國公”三個字都會腦門冒汗,頭皮發麻。境內的治安狀況好得不能再好。

在定國公的眼皮子底下造-反?到底是有多想不開。

臨近的番邦也沒有亂況傳出。

八百大甸和老撾宣慰司的土官剛被天子警告過,在征討安南的過程中,他們表現得很不好。不配合出兵也就罷了,竟敢收留黎氏賊子,收留了還不上報,當真是膽大包天!

朱棣的警告很簡單,卻相當-粗-暴,“若不真心改過,下場參照安南。”

八百大甸和老撾宣慰司的土官被嚇得覺都睡不著,親自帶隊到南京負荊請罪,至今還在會同館裏等著。

天子要收拾的,肯定不是他們。

暹羅倒是有可能。

月前,占城,蘇門答臘和滿剌加使臣聯名告狀,控訴暹羅恃強淩弱,發兵搶劫明朝封賜給他們的印誥。

蘇門答臘和滿剌加使臣是在回國途中被搶,占城比較倒黴,直接被暹羅發兵國內,欺負上門。

明軍征討黎氏,占城配合出兵,趁機取回了被安南強占的土地和城邦。占城君臣都以為安南被明朝拍扁了,以後能過上舒心日子。不料沒了安南,暹羅又上門找麻煩。

當真是柿子軟,包子麵,是人就想捏一把?

聽完幾名使臣的哭訴,朱棣同樣對暹羅發出了警告,“繼續這麼幹,下場一樣參照安南!”

警告完又加了一句,自朕登基以來,暹羅朝貢了幾次,一次還是兩次?去年好像就沒來,這是對朕不滿?不滿沒關係,朕派人到暹羅當麵談,詳細了解一下情況。

從京城派人遠了點,正好定國公在西南,離得近,不如就派他了。

消息剛一傳出,暹羅立刻服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