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3 / 3)

升職?這話也隻能騙騙傻子。

廣西,交趾,實打實的蠻荒之地。

就算有三司,有軍民衛所,有發財的途徑又怎麼樣?

苦讀十餘載,一朝登科,位列朝堂,執天下牛耳,才是士大夫們的最高最求。

到地方做個土財主?還不如抱著腦袋撞牆。

即便是甘心做個土財主,廣西交趾那片地界,明顯是武官更有發言權,以解縉和馮貴同武將的關係,無論政-治-前途還是經濟錢途,都相當的渺茫。

同文官相比,以成國公為首,包括定國公一係,支持漢王和趙王的武將們則輕鬆許多。不論其他,有個被授太子少保的興寧伯,大家都是臉上有光。

被立為標杆,推到風口浪尖,孟某人也有些無奈。

壯著膽子朝丹陛上看一眼,又立刻低頭。既然大家都不說話,他也保持沉默比較好。

於是,朝會就在沉默中開始,又在沉默中結束。除了戶部尚書夏元吉上奏,應天十八府轄下又有州縣發生了自然災害,需要減免稅收,沒有第二個人出列發言。

殿外的大漢將軍和錦衣衛互相瞅瞅,都感到奇怪。

今天這是怎麼了?不提六部,六科都察院都這麼安靜,太不符合常理!

群臣不說話,永樂帝不耐煩繼續浪費時間,袖子一甩,“無事退朝。”

四個字,猶如天籟。

剛剛還萎靡不振的朝官,立刻以競走般的速度退出了奉天殿。

孟清和留了下來。

按照皇命,今天是他為漢王世子講學的第一天。具體的教學地點在哪裏,上課時間有多長,教授的課程需不需要審-核,都要上報永樂帝才能最終決定。

被皇帝誇一句有才就飄飄然,忘記自己姓什麼,絕對是掉腦袋的節奏。

“興寧伯隨朕來。”

朱棣也很幹脆,穿著一身皮弁服,直接帶著孟清和去了文華殿。

文華殿曾是平王的居所,平王就藩西南,被改用作了為皇孫的就學之地。

文華殿啊……

不出聲的跟在朱棣身後,思及文華殿的象征意義,孟清和的嘴角彎了一下,又很快隱去。

學生隻有一個,正殿過於空曠,自然不能在這裏設下桌案,也不和規矩。

正殿旁的暖閣自然被利用起來。

暖閣的門開著,朱棣走到門邊,暖閣裏的人立刻起身。

“見過父皇!”

“孫兒拜見皇祖父!”

三道聲音先後響起,孟清和順著聲音看過去,頓時牙酸。

暖閣裏擺著三張紅木桌案,兩大一小。

桌案上筆墨紙硯齊備,桌案後坐著兩位親王,一位親王世子,都是大紅的常服加身,鑲金的襆頭,齊刷刷的站起身,就算是末座的三頭身,也是抬頭挺胸,相當有氣勢。

朱棣免了兒子和孫子的禮,孟清和上前,行禮道:“臣見過兩位殿下,見過王世子。”

“少保請起。”

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是異常的客氣,客氣得讓孟清和有些不習慣。

眨眨眼,今兒這是怎麼了?

朱高煦和朱高燧表示,他們也不想這樣,可老爹發話了,在南京期間,兄弟倆都得給朱瞻壑當陪讀。不從?鞭子伺候!

“陛下,兩位殿下這是?”

孟清和隱約能猜到是怎麼回事,可該走的程序仍舊不能省略。

“爾博學有才,高煦高燧在京也無事可做。漢王府和趙王府紀善教授的上疏都在朕的案頭擺著。爾隻管授課,朕就坐在這裏,敢不老實,朕正好活動一下筋骨。”

孟清和:“……”虎爸,絕對的虎爸!

朱高煦&朱高燧:“……”親爹?!

朱瞻壑睜著大眼睛,似懂非懂,幹脆端正坐好,反正聽皇祖父的話就對了!

定定神,孟清和也知道,永樂帝決定的事輕易不會更改,考慮兩秒,開口道:“臣遵陛下旨意。”

一個也是教,三個也是趕……既然是永樂帝的吩咐,照做就是!

不過,永樂帝在身邊,當真是壓力山大。

多了兩個“學生”,預定的課程定然要更改。

斟酌片刻,讓暖閣內伺候筆墨的宦官取來一張宣紙,鋪在桌案之上,拿起筆,飽蘸墨汁,落在紙上,似覺得不太滿意,再取一支,重新落筆,才點了點頭。

孟清和不說話,隻一心動筆潑墨,三個“學生”都老實坐著,朱棣起身走到桌案旁,看到紙上逐漸成形的輪廓,神情立時一變。

“侯顯。”

“奴婢在。”

“讓人都退下去。”

“是。”

朱棣的表現讓朱高煦和朱高燧心裏發-癢,兄弟倆互看一眼,終於冒著被老爹-抽-鞭子的風險,湊了過來。

看到紙上的東西,兄弟倆的眼睛也瞬間直了。

隨著孟清和起手落筆,父子三人的目光愈發-熾-熱,毫不誇張的形容,三雙眼睛,幾乎要在紙上燒出六個窟窿。

最後一筆落下,孟清和抬起頭,頓時被嚇了一跳。

於此同時,經曆幾番波折,鄭和率領的船隊終於安全回航,抵達了福建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