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2 / 3)

話音未落,賀銀已出了一身冷汗,跪地請罪不止。

“臣有罪,定當改過!”

永樂帝斥責了賀銀,並未罷免他的官職。自此,通政使司封存各地奏疏時,再不敢擅做評判,妄自徇私。

先是司禮監換了掌印太監,緊接著是賀參議吃了掛落,朝臣很快意識到,天子分明是借此敲打六部六科和文淵閣!講人情走關係,私底下如何,天子不計較,敢在國家大事上玩這套,休怪朕不講情麵!

建文舊臣不必說,洪武老臣,靖難功臣,全無例外,一旦坐事,照貶不誤。

北邊正缺人,朝廷發兵攻打安南也缺少運力夥夫,想上山下鄉,體驗一下軍中生活,盡可以-徇-私-枉-法,違-法-亂-紀。

通政使司一改往日做風,從掌印官到文書小吏,全部鐵麵無私,兩袖清風,不收-賄-賂,不講人情。

內廷司禮監也是如履薄冰,上一任首領太監,隻因換了奏疏的次序,就被發落進了詔獄,燕王府的老人尚且如此,何況是提-拔-上來的新人。

小心駛得萬年船,認真幹活才是正道。

六部六科繃緊了神經,自保尚且來不及,誰還有閑心去找別人的麻煩。

由此,在南京期間,孟清和過到還算清閑,除了仍對大寧不死心的一幹人等偶爾找點麻煩,隻有寧王世子朱盤烒讓他提心。不過,朝廷大軍馬上就要出發南下,朱盤烒想找他麻煩也沒多少機會。

至於想對大寧伸手的,他相信,哪怕為了錢袋子著想,永樂帝也不會坐視不理。

換下他,由另一個人主掌大寧,錢袋子是否會縮水,大寧的局麵是否能夠維持下去,都是未知數。

以朱棣的為人,百分百不會冒這樣大的風險,做虧本生意。

唯一讓他擔憂的,隻剩下參將肩負的職責。

擔憂歸擔憂,船到橋頭自然直,又有沈瑄的保證,這次南下,生命安全應當無虞。有戰功當然好,沒戰功,隨大軍走一趟也能撈到相當的政-治-資-本,將來朝廷設立大寧布政使司,他依舊會有最高的發言權。

永樂四年七月癸卯,征討安南總兵官成國公朱能率師啟行。

大軍結兵二十餘萬,戰車在前,馬步卒及火器營齊備,並有北疆兀良哈,野人女真等韃官率眾同行。

朱能與沈瑄,張輔等共登點將台。

銀甲大氅,頭盔上的角旗赫然醒目。

由於資格不夠,孟清和隻能同陳旭等站在台下,隨三軍一同振臂高呼。

永樂帝著袞冕,舉酒注,臨江祭祀,親送大軍南下。

戰鼓聲起,恰逢雲開日朗,順風揚帆,舟師及岸上軍旗皆隨鼓角之聲烈烈作響。

陽光映於中軍大纛,泛五彩,晴日響雷,有偌大江豚躍出水麵,逐舟師而行,並徘徊不去,眾人皆異,不知為何。

孟清和第一個回神,下意識想提醒沈瑄,無奈距離過遠,聲音過大很容易引起旁人注意。扔腰牌也不是好主意,萬一砸到朱能張輔怎麼辦?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容不得多想,幹脆拽了一下身邊站著的陳旭,硬是拉起對方的胳膊,大呼:“此乃天降吉兆!大軍南下,安南必平!”

陳旭起初有些莫名,聽到孟清和這一嗓子,頓悟,不管三七二十一,跟著一起喊,“吉兆!安南必平!”

兩人的聲音隨風聲傳出,朱能沈瑄等人立刻會意,紛紛舉起佩刀,“天降吉兆,我軍必勝!安南必平!”

被氣氛所感染,三軍齊聲高呼:“我軍必勝,安南必平!”

戰馬嘶鳴,刀鞘擊打著盾牌,□□和長矛用力擊打著地麵,盔甲摩擦聲,刀劍撞擊聲,軍漢們錘擊胸膛的聲音,伴隨著-熾-烈-的戰意,激-蕩-著江麵,撕-扯-開江風。

“好!”朱棣大喜,高聲道,“朕為爾等壯行!”

“天子-龍-威,武皇萬歲萬萬歲!”

萬歲聲中,大軍開始登舟。

沈瑄率領的前軍以騎兵為和火器營為主,攜有百餘改裝後的武剛戰車,以馱馬拉動,專為運送火炮及火器營布陣所用。

邊軍不習慣坐船,登上晃動的江舟,都有些眼暈。

好在孟清和請教過道衍,用治療瘧疾的藥材同趙院判交換了大量的藥丸。實在不夠分,有太醫告知,可以生薑貼在-臍-下--穴-位暫緩症狀。

“大軍南征不比船隊出海,無需過多用藥,一貼生薑即可。”

孟清和沒聽過這樣的土方,不曉得是否管用,但太醫言之鑿鑿,秉持寧可信其有的原則,出發前大量購買生薑。

治不了暈船,火頭軍也能用來煮菜。

廣西雲南正值多雨時節,安南的氣候,邊軍更不適應,白日悶熱多雨,夜間氣溫驟降,定要水土不服。喝一碗薑湯,總能驅驅潮氣和寒氣。

孟清和大批收購生薑的舉動,很快引來了戶部和兵部的注意。雖然有這樣那樣的誤會,也有很多不愉快,孟清和仍未藏私,將實情全部告知。

很快,負責大軍後勤的部門也開始大量收購生薑,生薑不夠,蒜也可以。

一時間,應天十八府,薑蒜價格飛漲,經戶部一番運作,各地布政司調控,又有各地商人運送藥品和生薑入京,才將價格穩定下來。饒是如此,消息靈通的商戶也是大賺了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