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四年七月辛卯,朝廷發討逆詔,命成國公朱能佩征夷將軍印,統總兵官,西平侯沐晟佩征夷副將軍印,為左副將軍,新城侯張輔為右副將軍。
定國公沈瑄獨領前軍八萬,先入廣西。興寧伯孟清和為參將,並率火器營,於定國公帳下聽宣。豐城侯李彬,雲陽伯陳旭同為參將,率師征討安南。
武將外,以兵部尚書劉俊讚軍事,隨大軍出征。
令五軍都督府及各邊衛坐事將官暫複官職,從大軍南整,以罪立功。
任命下到伯府,孟清和捧著敕令,送走宣旨的中官,看看沈瑄,半天沒說話。
“怎麼?”
沈瑄不解,孟清和仍是不語。不是不想說,而是不知該如何說起。
參將是實打實的武職,僅位於副將之下。按照常理,理應率眾衝鋒。
可自家人知自家事,讓他跟著大軍撿漏尚可,帶隊向前衝?可行性非一般的低。
不給他官做,他煩惱。
給他官做,依舊煩惱。
孟清和垂首,捂臉。如果可以,他寧願負責後勤,也比這樣被架上高梯,上不去也下不來的強。
話說,永樂大帝下達這份敕令時,腦袋是清醒的嗎?即便是想給他立功的機會,也得綜合考慮一下本人的動手能力吧?
“國公爺,你認為這事成嗎?”
孟清和苦著臉,直撓頭。
沈瑄眉毛一挑,嘴角一彎,笑得月朗風清。很顯然,這道敕令,他早已知情。
美人展顏,本該是悅人的畫麵,孟清和卻是愣了兩秒,莫名的牙癢癢,很想撲上去咬兩口。
從侯爺到國公爺,侯二代的厚黑程度直線攀升,作為最直接的受害者,孟伯爺深有體會。
無奈實力懸殊,想找回場子,基本是不可能的事。
“十二郎不必擔憂。”或許是孟伯爺的磨牙聲著實有些滲人,定國公拍拍他的肩膀,順勢捏了一下耳垂,安慰道,“瑄自有安排。”
“……”
“十二郎不信瑄?”
“……我……信!”
美人再次展顏,“那便好。”
溫熱的掌心覆上孟清和的後頸,孟清和默默無語,一臉麵條淚。
誰說有壓迫就反抗?有反抗就有勝利?
在定國公麵前,再反抗也是被碾成渣的命。
事實上,孟清和的沉默以對算不得什麼,正在奉天殿西暖閣裏打滾,為隨軍南征做最後掙紮的朱高燧才是真的豁出去了。
看著撒潑耍賴的小兒子,朱棣深呼吸,再深呼吸,忍耐指數仍是直線下降,無限趨近於零。
這是他兒子?
XX的,真想一巴掌怕死!
“朕說不行,就是不行!”
“父皇……”
“三日後,你就給朕回開原!”
“父皇,兒臣一心為國效力,求父皇給兒臣這個機會!”
“不行!”
“父皇……”
話說不通,朱高燧作勢又要打滾,可他高估了老爹的忍耐度,這一次,回給他的不是“不行”兩個字,而是破空而來的鞭聲。
朱棣耐心歸零,終於爆了。
咻——啪!
絞著金絲的皮鞭淩空飛來。朱高燧一個鯉魚打挺,本能的撲向最近的一根柱子。一邊利落向上爬一邊納悶,西暖閣裏哪來的鞭子,總不是老爹隨身帶著的吧?莫非,老爹早就醞釀著要-抽-他一頓?
若真如此,事情大有不妙!
咻——啪!
鞭聲再至,朱高燧無暇七想八想,加快了攀爬的速度。
爬到高處,小心側頭看看,頓時嚇得小心肝顫悠。
老爹的臉色,沉似鍋底。
“下來!”
朱高燧搖頭,傻子才下去。
“朕再說一次,下來!”
繼續搖頭,開玩笑,沒有兩個兄長分擔壓力,下去等著被收拾嗎?
朱棣舉著鞭子,虎目圓瞪,呼-呼-喘—粗-氣。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老虎不發威,當他改吃素。
熊孩子,欠收拾!抽一頓才會老實!
“給朕老實聽著,不必三日後,明日你就回開原!聽清楚沒有?”
“……”
“說話!”
“……聽清楚了……”
形勢比人強,朱高燧再不甘,也隻能老實點頭。老爹的鞭子可不是吃素的,無數次的挨揍經驗告訴他,不聽話,下場一定不會好,百分百被老爹收拾得金光燦爛,瑞氣千條。
朱高燧老實爬下朱棣,低頭認錯,麻溜出宮,準備歸藩。
朱棣活動了筋骨,神清氣爽。收起鞭子,走回案後,翻開通政使司送上的奏疏,重新開始辦公。
之前,通政使司隻揀要事封存送到禦前,一些被認為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一概直接發往六科。偶然得知情況,永樂帝立即將通政使司參議賀銀召到禦前,一頓痛罵。
人是他越級-提-拔-的,就這麼給他辦事?
“朕主天下,當知民情,雖微細不敢忽。蓋上知民情則泰,不知則否。自古以昏君不知民而亡國者少乎?民饑餒,卻言何不食肉糜!爾-欲-朕效之乎?民無小事,爾以何判,竟直送六科,不報於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