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話落,以朱高燧和朱能為首,在場眾人皆道:“陛下聖明,吾皇萬歲!”
孟清和一邊隨大流高呼萬歲,一邊忍不住嘀咕,神機營?他是不是不小心又蝴蝶了一次?
據史料記載,神機營是明軍征伐安南後成立的,距現在也沒多長時間,提前出現,應該沒太大問題的……吧?
反正佛郎機炮和鳥銃都出來了,原始版的燧發槍也問世了,神機營早幾天成立,還能有誰舉手-抗-議?
頂多永樂帝出門-橫-行-霸-道-的次數多些,友好出訪的大明艦隊更無敵些,南邊和北邊的鄰居悲劇一點,其他的,應該關係不大。
所以,不需要計較那麼多。
孟清和很是心寬,動不動就要被老朱家人剝削,心不寬也不成。
“卿有大功。”
永樂帝終於良心發現,不打算繼續在一頭羊身上薅羊毛,非但沒動孟清和手下火器隊的主意,反而發下不少賞賜,孟清和本人沒升官,卻得金百兩,算是發了一筆不小的財。
賞賜之後,唯一的要求,將火器隊的-操-練-之法及戰時排兵布陣詳寫下來,呈交禦覽。
皇帝一份,成國公,新城侯,武陽侯要求抄錄,連不怎麼熟的淇國公等人都搓著大手,要求資源共享。
朱高燧拍著孟清和的肩膀,“興寧伯,咱們可是朋友啊!”
潛-台-詞,給了老爹,不能不給他哇!
朱高熾也湊起了熱鬧,“興寧伯治軍之能,孤甚仰慕。”
孟清和眼角直抽,楊鐸沒開口,隻是意味深長的看了孟清和一眼,隻一眼,什麼都不用說了。
東西不給也得給。
孟伯爺無語望天,不如把手裏這五十個人給皇帝了。
他說真的,比珍珠還真!
事情至此,仍不算完。
回宮之後,永樂帝當即召見工部尚書和左右侍郎,當日便下令南京兵仗局軍器局,參照大寧進獻的圖紙製造火炮火銃。
命令本身沒多大問題,關鍵在於,要求的數量有些驚人。
皇帝大筆一揮,命南京兵仗局造銃一萬七百,炮一千,箭十有二萬五千。軍器局造銃一萬,炮八百,箭十有二萬五千。均備禦邊之用。
括弧,需要某年某月某日前完工,括弧完畢。
命令到手,兵仗局傻眼,軍器局亦傻眼。
兵仗局總領太監立刻派人快馬飛馳北京,向白公公要圖紙,借人,十萬火急。
軍器局沒有兵仗局的條件,也不屑於向宦官低頭,隻能想方設法從附近州府-抽---調人手。應天十八府,一個沒落,江浙地區的造船廠都過了一遍篩子。當地府尹州官差點抱著工部來人的大腿哭,人手一下少了三分之一,這是要了親命了!
南京兵仗局和軍器局被皇帝逼得掘地三尺,四處挖人期間,孟清和關緊府門,依皇命撰寫練兵概要。
不是他不想出門,實在是出門太危險。
兵仗局和軍器局已經暗地中放話,同興寧伯勢不兩立。別看兵仗局總領太監和軍器局大使各種不對付,在敲興寧伯悶棍這件事上,絕對立場一致。
孟十二郎嘴裏發苦。
這次,永樂帝沒剝削他,卻生生給他拉了十二級的仇恨值。
日子還能過下去嗎?
還能不能愉快的做官了?
孟清和在家老實“修書”,兵仗局和軍器局找不到出氣對象,隻能悶頭發展大生產。
永樂帝始終沒忘敢在他跟前蹦高的安南,敕令西平侯沐晟,自雲南四川等都司選卒七萬,並敕蜀王於成都三護衛選卒五千,集結精練。其後敕令順天合兵五萬,以定國公沈瑄為總兵官,南下征討。
大軍合用糧儲,以戶部,應天府庫,天子內庫共同調運。
順天八府不出軍糧,嚴備韃靼侵擾為上。
邊軍南下之前,也孫台率領的韃靼騎兵侵擾宣府開平一帶,被架在城頭的火炮和投擲而下的火雷直接趕跑。沒有短兵相接就死傷上百人,別說也孫台,換成阿魯台,鬼力赤,照樣撐不住。
孟清和的填堵隘口,挖掘深壕之計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扛不住炮轟,想繞路都找不到地方,也孫台偷雞不著蝕把米,損失了近三百部落勇士,連粒糧食的影子都沒見著。
此戰過後,鬼力赤立刻率領部落轉道,東南有危險,必須往北走。實在沒糧食,和瓦剌互砍,同兀良哈做不平等交易,也比被明軍大炮火雷群轟強。
韃靼吃了癟,瓦剌不會笨到以身試法,北邊頓時安靜不少。
接到敕令,沈瑄離開興和所,先到北京,同徐輝祖商談之後,待五萬邊軍集結完畢,登台點將。
號角聲響起,戰鼓陣陣。
沈瑄步下點將台,躍身上馬。
銀盔銀甲,腰懸長刀,刀身似帶著血光。墨眉星眸,側麵看去,仿若血色霞光,戰場凶戾凝結而成的剪影,殺意凜然。
朔風起,百戰雄獅,塞北鐵騎,如奔騰的洪流,向南席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