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2 / 3)

他站起身,環視堂中諸人,說道:“諸位都是清和的長輩,吃過的鹽比清和吃過的米都多,心中自然也不會糊塗。孟清海此事,往小了說是自私妄為,愚蠢透頂。往大了說,是不顧族人安危,為孟氏一族招禍!”

一番話擲地有聲,堂屋內靜得落葉可聞。

“一旦北平城破,孟清海有功,我等卻會是何種下場?若燕王一意追究,孟清海逃不脫,我等又會如何?”刻意頓了頓,見眾人神色變得凝重,才繼續說道,“清和不才,忝為王爺麾下四品僉事,對燕王殿下行事有幾分了解,在此,清和不打誑語,如若事發,之前的杜奇就是咱們一族的下場!”

“十二郎,這……”

“九叔公,絕不是清和危言聳聽。諸位長輩還能坐在這裏,孟家屯至今安然無恙,是清和與兩位堂兄搏命換來的!”

孟清和不會做了好人好事不出聲,事情做了就要讓族人知道,免得日後有人說嘴。以為他空口白話,打壓族人。

人心易變,他不願用這樣的角度揣測族人,但防患於未然總比事後補救要好得多。

“諸位長輩可能不知,清和與四堂兄不久前去了一趟德州,做了什麼,不能說於長輩們知曉,但是,清和與四堂兄都是腦袋係在腰帶上,五堂兄亦是隨大軍出征拚殺,幾次死裏逃生,為的就是戴罪立功,為咱們一族求條生路!”

孟清海蒼白的臉色和孟清江少了兩根手指的左手擺在眼前,根本不用多說。

“十二郎,不用再說了。”孟重九說道,“要怎麼做,你說,咱們都照做。”

“對,十二郎,咱們都聽你的。”

孟清和沒有馬上點頭,而是要見孟清海一麵,看他是否有悔過之意。

孟清江也出言為孟廣孝和孟劉氏求情,無論孟廣孝和孟劉氏對他如何,作為兒子,這個情他必須求。

族人們互相看看,紛紛稱讚“十二郎仁義”,“四郎孝順”。

提及孟清海,卻是臉色難看。眾人對孟清和三人有多大的感激,對孟清海就有多大的怨氣。若非顧念著孟清江的立場,怕是連孟廣孝都要一起罵進去。

去祠堂的路上,孟清和得知了之前族老們商量出的章程,也了解了他們的為難。

“將大郎一家從族譜中劃去會帶累四郎。若是單留下四郎,對他也未必是好事。”

父有過,兄無德,作為兒子和兄弟,卻不能不孝不悌。

孝道成就了孟清和,偏成了孟清江跟前的一頭攔路虎。站得越高,“不孝不悌”的帽子壓下來,背負的壓力便越大。

現在燕王未登九五,待打到南京,遇上朝中的言官,別說孟清江,孟清和都要被扣上帽子。

隻要抓住把柄,不罵死你也會煩死你。

孟清和苦笑,幸好他沒想按照族老的方法去做。

不久前,孟廣孝一家被移到了祠堂後的一間屋子裏,由族中壯丁輪番看守。每日的飯菜都是族人送去,衣物也不缺,卻限製他們的出入,也沒人同他們說話。

孟虎在房門前止步,族中的壯丁也被暫時打發走,護衛代孟清和推開房門,一股汙濁的味道迎麵撲來。幸好是冬天,若是天氣熱些,味道會更加難聞。

孟清江率先走進屋內,孟清和深吸兩口氣才跟了上去。

室內光線有些昏暗,卻並不冷。族老們商定把孟廣孝一家從族譜中劃去,卻沒想要他們的命。

“四郎?”

“娘。”

孟清江扶住孟劉氏,花白的頭發,蒼老的麵容,心中有再多的怨氣也難免鼻子發酸。

“兒啊。”孟劉氏扣住孟清江的手,發現他左手少了兩根手指,神情一下變了,“四郎,你這是?”

“兒沒事。”

孟劉氏捧著孟清江的手,眼淚流個不停。孟廣孝顫顫巍巍的走過來,問道:“四郎,你可是來救咱們出去的?”

“爹。”

“爹求你,和九叔說個情,放咱們出去吧。”孟廣孝猶豫了一下,看到孟清江的斷指,眼中閃過一抹心疼,卻還是說道,“你莫不是又立了戰功?你去說,九叔肯定會答應。”

孟清江的心開始一點一點發冷,冷得他再流不出一滴眼淚。

“爹,你想同兒子說的隻有這些?”

“四郎,”孟劉氏也說道,“你爹和你大哥的身子都不好,再關著會要了他們的命啊!”

孟清江放開孟劉氏,表情變得冰冷,從戰場上拚殺出的煞氣,令孟廣孝和孟劉氏齊齊打了個哆嗦,再說不出話來。

“十二郎,我先出去。”

孟清江轉身就走,這裏他是一刻也呆不下去了。他相信孟清和不會對爹娘如何,至於孟清海,隻要留下一條命,足夠了。

“小侄見過大堂伯,堂伯母。”

目送孟清江離開,房門灌上,孟清和上前一步,向孟廣孝和孟劉氏行禮,看兩人的神情,分明將他當成了洪水猛獸。

“小侄同四堂兄前來,是想同大堂兄說幾句話。話說完了,自然會放大堂伯一家出去。”孟清和笑笑,“見大堂伯和堂伯母如此,小侄也是於心不忍。”

“你說的都是真的?”

“自然。”孟清和臉上笑意更深,“大堂兄可是在隔壁?不必麻煩大堂伯和堂伯母,小侄自去。”

小劉氏已被娘家接走,裏長出麵,族老總要給幾分薄麵。小劉氏不想走,被娘家人架著,除了哭兩聲也沒其他辦法。

孟清海躺在木床上,氣色算不上好,神情也有些木然。見到孟清和,眼中閃過一抹怨毒。

“大堂兄,好久不見。”

孟清海沒應答,孟廣孝和孟劉氏幾乎是防賊一樣的盯著他。

他現在成了反麵角色?

既然如此,不做點什麼,豈不是太對不起觀眾了?

勾起嘴角,手一抬,立刻有護衛從背在身後的包袱裏取出一本大部頭,封麵上赫然寫著《禦製大誥》四個大字。

“動手。”

“遵令。”

兩名護衛擋住孟廣孝和孟劉氏,一名護衛製住孟清海,另一人將大誥墊在孟清海的胸前,拳頭一握,關節哢吧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