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1 / 3)

打敗陳暉,渡河之後,燕王獲悉李景隆在鄭村壩設立大營,立刻召集麾下諸將,決定暫不回北平,而以手下全部力量直撲李景隆大營。同時派出騎兵聯絡張玉朱能等將領率軍前來彙合,力求取得一場大勝,徹底滅掉南軍的士氣。

“李九江膏粱豎子,不足懼。攻其大營,破其營盤,必惶惶而逃。可慮者唯其麾下驍勇善戰之士。”

布置下戰鬥任務,燕王叮囑率領前鋒軍隊進攻的沈瑄,務必一擊破敵!

“卑職遵令!”

沈瑄領麾下一萬兩千人率先開赴鄭村壩。朵顏三衛緊隨其後。燕王同張玉,朱能,徐忠等將領彙合後,也加快了腳步。

朱高煦和朱高燧從真定城趕來,誓言同父王共破南軍。

“好!”

見到明顯成長許多的朱高煦兩人,燕王心情大好,同麾下將領們笑道:“玉不琢不成器,小虎崽子總要放出去才能真正成才。”

聽聞此言,眾將心思不一。張玉胸有謀略,不輕易出言。朱能沒想那麼多,隻以為燕王是在誇兒子,笑著附和兩聲。邱福徐忠等人不如張玉了解燕王,也不像朱能一般大大咧咧,暗地開始琢磨燕王話中是不是有引申含義。

早聽聞王爺不喜世子,更喜高陽郡王,如今看來,倒不是虛言。

可抵擋住南軍進攻守下北平的卻是世子,將這一任務交給世子的恰恰是燕王本人。

想來想去,始終想不出個頭緒。

要猜透朱棣心中的想法,非一般人能做到的。

比起在燕王手底下做事,拿建文帝的工資應該不必如此勞心勞力。前提是盡量把自己的腦回路同朱允炆並軌,否則工資拿到手,也會被腦袋有坑的皇帝氣吐血。

聽到父親的誇讚,朱高煦和朱高燧十分激動,馬鞭揮舞得更起勁,恨不能立刻追上前鋒的隊伍,殺入南軍大營。

比起戰意濃厚的燕軍,南軍大營中的氣氛卻不太妙。

前往阻截燕軍的都督陳暉回來了。臉色青白,手臂還受了傷,一萬騎兵有九千多不見蹤影,具體發生了什麼事,不用問也知道。

李景隆臉色陰沉,猛的一拍桌案就要治陳暉的罪。

按照李景隆的思維,他可以以自己的性命為優先,因為他是軍隊的主將,至關重要。

別人敢學著幹,絕對不行。

明顯的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陳暉是滿腔的憤懣委屈無處訴,給他那麼點人,真以為能攔住朱棣?能帶回這些人已經算不錯了。

帳中的將領紛紛出言為陳暉求情。

“燕逆大軍將至,此時斬殺大將實為不詳。不若令陳都督戍守營盤,陳都督感念總戎,必拚死相報。”

說這番話的是李景隆頗為信任的一員部將,難得的是,他同瞿能盛庸等將領的關係也算不錯。見陳暉要被問罪,眾人皆麵露不忍,於是出言救了陳暉一命。

陳暉僥幸從燕軍手下逃脫留得一命,卻險些死在自己人手裏,對李景隆這個主帥失望透頂,心底也難免存下幾分怨恨。

他同朱棣是敵人,朱棣要殺他理所當然。

但他是李景隆的部將,奉命前去阻截燕軍,李景隆一沒告訴他燕軍的回兵路線,二沒給他足夠的兵力,結果他找到了燕軍,拚死打了一仗,還帶回重要情報,卻險些脖子上挨一刀,脾氣再好的人也會憤怒。

無論戰前如何想,他總歸實打實的與燕軍戰鬥一回,還光榮負傷。

李景隆不問功隻問罪的行為,不隻在陳暉心中埋下了一根刺,也讓許多將領心寒。

在北平城下與部將爭功,以致錯失大好的破城機會。

如今又有陳都督這個例子,許多將領對李景隆失望之餘,不免對重用他的建文帝產生了懷疑。

人都說物以類聚,這樣的皇帝是否真值得效忠?

最終,李景隆饒過陳暉一命,下令他帶兵守衛西側營盤。

南軍在鄭村壩設立了九座大營,一旦燕軍來攻,陳暉駐守之地,有極大的可能遭受正麵衝擊。

換言之,守衛這裏與充當炮灰無異。

陳暉沒有露出一絲怨色,反而感激涕零的對李景隆說道:“一定不負總戎不殺之恩!”

走出帳篷,臉上的神情頓時一變,眼淚不流了,眼圈也不紅了,叫來心腹,立刻趕往戍守的營盤。

此戰必是死局,見識過燕軍的戰鬥力,對比李景隆的昏庸,陳暉心下有了主意。

良禽擇木而棲,能臣尋主另投。建文帝寵幸酸儒,冷待武將,早已讓許多人心生不滿。

雖不是開國功臣之後,陳暉也曾跟隨潁國公傅友德幾出沙漠,南征北討。李景隆此人剛愎無能,陳暉死裏逃生,不願再跟隨這樣的主帥,同樣的,也不想再為任命李景隆的朝廷賣命。

簡言之,陳都督不打算繼續拿建文帝的工資,他決心跳槽去給燕王打工。無論叔叔還是侄子,反正都是洪武帝的子孫,皇位上坐著的總是姓朱的。

建文帝手下跳槽的員工,陳暉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但陳都督的跳槽卻對接下來鄭村壩一戰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樣都是輸,因陳暉的倒戈相向,李景隆輸得更快,也更慘。

十一月辛未,沈瑄率領前鋒部隊抵達鄭村壩。

麵前是南軍的九座大營,依兵法布陣,井然有序。

南軍發現了沈瑄的軍隊,立刻發出警戒。

北風吹起雙方的戰旗,烈烈作響。

燕軍-胯-下的戰馬打著響鼻,不耐煩的甩動著脖頸,前蹄跺在雪上,濺起凝結的冰晶。

沈瑄抽—出了長刀,雪亮的刀光代表了進攻的訊號。

燕軍吹響了號角,南軍擂起了戰鼓,蒼涼古老的聲音開啟了戰鬥的序幕。

馬蹄踏過,似奔雷之聲。

燕軍騎兵如一道鋒銳的箭矢,劃開銀白色的大地,徑直衝向了南軍大營。

“殺!”

冷兵器時代,騎兵衝鋒帶給敵人的絕不隻是震撼,還有死亡的恐懼。

圍攻北平的南軍同樣不是弱旅,在主官的號令下列成戰陣,舉起□□,槍尖斜指向上,嚴陣以待。

火銃手同樣列好了隊伍,雖然沒有掌握燕軍的三段式火銃射擊,對付騎兵,他們同樣有自己的優勢。

炮聲驟響,被從正麵衝擊的營盤中騰起一陣火藥燃燒的濃煙,黑色的鐵球從天而降,砸落在騎兵的隊伍中,數名騎兵和戰馬登時倒在血泊之中。

燕軍衝鋒的隊形卻未被打亂,沈瑄與朵顏三衛的兩名渠長一馬當先,轉瞬間已衝到了南軍的陣前。

戰馬嘶鳴,伴隨著騰起的血光和瀕臨死亡的哀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