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總旗,”孟清和提高了聲音,對高福說道,“ 射那個將領!”
高福沒說話,退後兩步搭起長弓,立刻有燕軍頂上他的位置。
三支利箭帶著風聲,接連射向了馬上的楊鬆,楊鬆不覺,被一箭射中肩頭,另外兩箭卻接連落空。
“衝過去,斬馬腿!”
在這一刻,邊軍常年同北元騎兵對戰的經驗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高福率先衝了上去,孟清和同其他人緊隨其後,他們還不知道,自己即將逮到一條大魚。
楊鬆受傷,胯-下的戰馬仍在橫衝直撞,其他燕軍也被奮勇拚殺想救出主帥的南軍拖住,恰好便宜了高福等人。
橫托腰刀,巨大的衝擊幾乎拖倒了高福,刀刃翻卷,駿馬哀鳴,前膝跪倒在地,楊鬆像個葫蘆似的從馬背上滾落,一滾兩滾直接滾到了孟清和跟前。
出於戰場上訓練出的本能,沒等楊鬆站起身,孟十二郎手起刀落,一下不成又補了一下,武力值不及朱能沈瑄,卻遠高於他的楊指揮就此飲恨,到死都沒看清砍了他腦袋的家夥長什麼樣。
或許,不知道比知道更幸福點。
楊鬆戰死了,還死在一個不起眼的燕軍刀下,正拚命向他靠攏的雄縣守軍頓時傻眼,主帥沒了,這仗還怎麼打?
守軍士氣一下跌落穀底,燕軍的戰意卻瞬間提高兩百個百分點。
“楊鬆死了,殺啊!”
砍瓜切菜一般,九千雄縣守軍全軍覆沒,燕軍繳獲軍糧無數,戰馬八千餘匹。
朱能跳下馬,看著殺了楊鬆的孟清和,一拳頭砸在沈瑄的肩膀上,“難怪五十騎兵也不換,擱我這裏也不能換!”
沈瑄沒不輕不重的回了朱能一拳,可見兩人的交情相當不錯。
此時,孟清和才明白自己砍了個什麼人物,頓時有了一種被餡餅砸中的幸福感。
不說繼續升官,賞賜也不會少吧?
雄縣被下,潘忠卻不知情,正親自率領騎兵心急火燎的往這邊趕。他沒想到楊鬆會死得那麼憋屈,也沒料到雄縣連一夜都守不住,更沒想到燕軍會在他馳援的路上設下埋伏。
於是,繼楊鬆之後,潘忠在月漾橋被伏軍逮了個正著。
一頓炮轟之後,潛伏在橋底的燕軍接連殺出,等了快一個晚上了,你小子總算來了!
一通拚殺,潘忠和他率領的援軍悲劇了。
潘忠被抓,鄚州自然守不住。燕軍又是一場大捷,燕王憋在胸中的鬱氣總算消散,騎在馬上遙望真定城的方向,長興侯,接下來就是你了!
就算沒吃月餅,燕王這個中秋節也過得很爽。
南京的建文帝卻很是不爽。
朝廷中的監察禦史似乎專門同他作對,諷諫他不如燕王世子孝順,又上疏對他削藩一事指手畫腳。
上疏沒得到回應,以“錚錚鐵骨”為標杆的禦史幹脆當著朝廷文武百官的麵直接上言!
以禦史康鬱為首,擺出不畏強權的姿態,鼻孔對著齊泰黃子澄等削藩激進派一噴氣,以“人主親其親,然後不獨親其親”為切入點,發表了如下言論:
藩王是洪武帝的兒子,朱標的兄弟,建文帝的叔父,身份尊貴。
皇帝寵信的豎儒,唆使陛下不顧親情,廢太-祖法令,奪藩王封地,對皇帝的親叔叔實行殘酷-迫-害,相當的不是東西!
現如今周王代王被發配邊疆勞動改造,齊王被囚禁京城,岷王被扔到海邊風吹日曬,湘王最為淒慘,一家子都葬身火海,燕王幹脆舉兵造反,天下人會說燕王不臣,可皇帝的名聲就好聽嗎?
說到這裏,康鬱聲淚俱下,“天下人必曰:兵不舉,則禍必加。是朝廷逼藩王造反啊。”
“為陛下計,當釋齊王之囚,封湘王之墓,還周王代王岷王於封地,迎楚王蜀王於京師,俾其各命世子持書勸燕,以罷幹戈,以敦親戚,天下不勝幸甚!
簡言之,把齊王放了,廢掉的藩王複爵,為湘王修墓,再請楚王蜀王當和事佬勸說燕王罷兵,朝廷自此不提削藩,皇帝藩王一家親,你好我好大家好。
康鬱拜伏在地,一邊叫著陛下,一邊哭得不能自已,那叫一個傷心。
知道的他這是上言,不知道的還以為建文帝也要駕鶴西歸了。
都察院左右都禦使默默低頭,站在群臣的隊列中,深藏身與名,一言不發。
禦史上疏能想辦法,跳出來直言卻著實沒轍,難不成還硬拖回去?
建文帝頭頂冒煙,指著康鬱手直哆嗦,拿著他給的工資,不給他辦事,還指著他的鼻子罵?!
可建文帝不是燕王,燕王能砍了杜奇,建文帝連給康鬱一頓廷杖都要再三考慮。
康鬱哭得更起勁,建文帝氣得眼前發黑,幹脆手一揮,退朝!
惹不起躲得起,至於還趴在殿中哭的康鬱,願意哭就哭去吧。
事實證明,建文帝不愧是洪武帝的孫子,一條道走到黑的意誌力,他同樣不缺。
康鬱上言的隔日,建文帝便詔令遼王寧王進京。
遼王沒有二話,立刻收拾行李。寧王卻借口身體不適,就是不動地方。建文帝也不含糊,當即下令削寧王護衛。
此令一出,燕王高興得直拍大腿,想什麼來什麼,正愁沒人和他一起造反,侄子就幫他把問題解決了。
道衍雙手合十,阿彌陀佛,皇帝果真是個好人。
孟清和是從沈瑄口中得知的消息,唯一的念頭是,真是虱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建文帝是不是覺得隻有燕王造反還不夠給力,想讓寧王也反了,人多了才熱鬧?
據說建文帝的頭型很有特點,莫非真是腦袋被石頭砸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