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箴言
從小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對於孩子來說終生受益。要從小事中培養,在大事中受用。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格外信守諾言。
誠實守信是一個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格,我們要把它作為人格教育的起點,誠實守信是一種言出必行、互不欺騙的優良品格。教育孩子養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很大影響的。要讓孩子明白:一個人要誠實、不說謊、信守諾言,才能夠建立起自己良好的信譽;如果經常說謊,會令人覺得你的話不可靠,到你說真話的時候,別人也可能仍然不相信,到那時就後悔莫及了。
生活在社會大家庭中,每個人的行為都要受到社會規範的約束。社會規範不是玄妙的觀念,也不是空洞的說教,它是一種行為法則,是植根於我們頭腦中的趨於本能的對事物的理解與尊重。不論社會發展到什麼程度或處於哪個時代,都有自身獨特的對社會規範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價值係統。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一些共有的對基本價值的尊重與遵守。這些基本的價值包括:誠實、勇敢、自律、忠誠、守信、無私和公正等。無論在家庭和學校,我們的孩子都在有意無意地接受這些價值觀的熏陶,學校中更偏重於直接的灌輸、紀律的約束和名譽的鼓勵,那麼在家庭中,如何最有效地培養孩子的道德、價值觀念呢?
1.父母要敢於承認錯誤
孩子誠實守信品格的習慣,首先是從模仿開始的,做父母的如果答應了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努力為孩子樹立誠實守信的榜樣。一旦父母沒有遵守諾言,就意味著為孩子種下了一粒不守約的“種子”。如果父母真的無法遵守諾言,一定要以道歉的方法予以解決,並且一定要告訴孩子:“遵守諾言是一種好習慣”。
“勞拉,我和你講了許多次要遵時守約,否則會浪費別人的時間,也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你不這樣認為嗎?”
“的確不好,不過,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父親有些生氣了:“千萬別不把它當回事,你養成這樣的毛病,長大會怎麼樣呢?還有誰會信任你呢?”
看見父親生氣,勞拉也有些沉不住氣了:“你是大人了,不是也過得很不錯嗎?沒見你有什麼麻煩呀?”
“你是什麼意思?”父親不懂為什麼話題扯到了自己身上。
“你大概忘記了,好幾次你答應我來參加我們學校的活動,我都告訴老師你會來,可是到最後也沒看到你的影子。”
父親想了想,很快回答:“勞拉,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你造成的影響,我當時的確有急事不能來,但我應當事先或事後同你解釋一下,甚至去同你的老師解釋,我真的很抱歉,你能原諒我嗎?”
勞拉很有些感動:“沒關係,我知道你很忙。下次打聲招呼就可以了。”
“你們下一次家長座談是什麼時間?我一定安排好時間,當然如有意外我會和你聯係,好嗎?”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都有可能不自覺地對孩子講了一些不誠實的話,或者講過的話沒有兌現。這時候,父母一定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向孩子承認錯誤,這樣仍然會贏得孩子的信任。要知道,隻有家長做出了優秀的榜樣,孩子才能受到良好的影響。孩子的道德觀、價值觀的構築也是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開始的。
2.給孩子樹立誠信的榜樣
要糾正孩子的不守信用,父母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很容易受到某種行為的暗示。如果父母言行不一,不履行承諾,孩子就會受到暗示,跟著模仿。例如,父母如果答應了孩子星期天帶他到公園去玩,就一定要去。如果臨時有事,也要先考慮事情重不重要,若不重要,就要堅守諾言;如果事情確實比較重要,一定要向孩子說明情況,並爭取以後補上去公園的活動。而且,應該盡量避免這種推遲或失約的事情發生,這樣才能取信於孩子。
曾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出門,兒子要跟著一起去。她覺得孩子跟著很不方便,想讓孩子留在家裏,於是對兒子說:“好兒子,你別哭,你在家裏等著,媽媽回來殺豬給你燉肉吃。”
兒子聽說有肉吃,就答應留在家裏。曾子把這一切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當曾子的妻子回到家時,看到曾子正在磨刀,就問曾子磨刀做什麼。曾子說:“殺豬給兒子燉肉吃。”
妻子說:“那隻是說說哄孩子高興的,怎麼能當真呢?”
曾子語重心長地對妻子說:“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騙不得的。如果父母說話不算數,孩子長大後就不會講信用。”
於是,曾子與妻子一起把豬殺了,給兒子做了香噴噴的燉肉。
父母的這種誠信行為直接感染了兒子。一天晚上,兒子剛睡下又突然起來,從枕頭下拿起一把竹簡向外跑。曾子問他去做什麼,兒子回答:“我從朋友那裏借書簡時說好要今天還的,雖然現在很晚了,但再晚也要還給他,我不能言而無信呀!”曾子看著兒子跑出門,會心地笑了。
“人無信不立”,為了培養孩子的誠信習慣,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對待孩子一定要誠信,不要說話不算話。有位母親經常警告孩子,如果撒謊,他的鼻子就會變長。有人問這位母親:“如果孩子真的撒謊了,你有辦法讓他真的長出一個長鼻子嗎?”顯然,這位媽媽對孩子說的話本身就是不現實的,用這種方式來教導孩子不要撒謊是非常不可取的。
3.適當獎懲
父母的言行一致、賞罰分明,會對孩子產生積極的效果。如果事先與孩子定好了製度,父母就要認真對待。對孩子行為的優劣,設有一定的獎懲原則。獎要獎得頭頭是道,恰到好處;懲要懲得心服口服,適可而止。獎勵之前,要讓他明白原因,以鼓勵孩子繼續堅持好習慣;懲罰之前,要警告孩子,犯錯之後一定要按照獎懲原則言出必行,並且對他講清原因,告訴孩子其懲罰原因。
比如為了讓孩子養成按時起床的好習慣,父親和孩子有這樣一個小協議:每天早上必須6點起床,否則要放棄吃早餐的權利,並且要為自己失信的行為負責。
如果孩子哪天起床晚了,父母要言出必行,父母一定要把早餐收起來,讓孩子明白諾言是不可隨意破壞的。其實早餐的本身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讓孩子明白每一個諾言都是認真的,是不可隨意更改與破壞的。
誠信是人性一切優點的基礎,誠信這種品質比其他任何品質更能贏得尊重和尊敬,更能取信於人。誠信是立身之本,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產,它不但能讓孩子保持正直,挺直脊梁,光明磊落地做人,還能給孩子以力量和耐力。
13 培養孩子勤奮的美德
父母箴言
培養孩子對學習的熱愛,對學習的勤奮精神以及讓孩子接受一流的教育,是最重要的。事實上,一個孩子掌握知識的多與少,完全取決於他的勤奮程度。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意思是一切成功的背後都有辛酸的磨練。隻有具有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的精神才能成才。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稍許瀏覽一下曆史我們會發現,不論是善於治國的政治家,還是胸懷韜略的軍事家;不論是思維敏捷的思想家,還是智慧超群的科學家,他們之所以在事業上取得不同凡響的成就,都是與他們的勤奮好學分不開的。
在浩瀚的宇宙中,所有的事物都在根據自身的規律永不休止地運行著。“世界上最偉大的法則就是工作,”有人說,“工作使有機的事物緩慢而有條不紊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任何地方一旦停止了活動,那麼,就一定會後退。我們一旦不再使用自己某個部分的器官,它們就會開始衰退。隻有那些我們正在使用的東西,大自然才會賦予我們力量,而那也是我們唯一能支配的東西。
現在的父母們望子成龍的心情太過急切,常常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而忘記培養孩子一些決定他們命運的好習慣。為了把你的孩子打造成一個你心中的“天才”,就要用正確的、合理的方法去培養孩子,激發他們的鬥智,通過自我努力、自我教育形成勤奮刻苦的好習慣。
以下是給父母們的一些建議:
1.通過勞動促使孩子勤奮
勤奮不僅表現在學習,更表現在工作和勞動上。當孩子走上社會後,他的勤奮就直接表現在工作中。因此,父母要有從小就通過勞動來培養孩子勤奮工作的好習慣。
首先,父母要樹立勤奮工作的榜樣。許多時候,父母會做一些艱辛的工作,例如在非常惡劣的環境中,長時間地從事體力勞動,做一些又髒又累的活等。如果父母咬緊牙關,認真地去做這些事,孩子也會學到父母的這種勤奮。
其次,告訴孩子零花錢需要通過自己的勞動去掙,如果孩子想獲得更多的零花錢,他就得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幹活。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懂得,隻有努力幹活才可以有收獲,懶惰的人是什麼也得不到的。這樣,等孩子長大後,他就能夠勤奮地工作了。
2.讓孩子有替父母分憂的孝心與責任感
經受過一番勤奮刻苦磨礪的人,一定是一個已經具備責任心的人。責任,不但是要對自己負責,也要對關心自己的人負責。當一個孩子懂得了父母掙錢不易的時候,他就會想:我一定要爭口氣,讓我的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為了這個目標,他會更加勤奮刻苦的去學習,不辜負父母的一片苦心。
因此,讓孩子有替父母分憂的孝心與責任感,往往會成為激勵孩子去努力奮鬥的一種動力。
3.勞逸結合,不煩不膩
勞逸結合的辦事效率遠遠高於死纏爛磨的辦事效率,其中原因就是使孩子保持著對事物的興趣和積極的態度。在做功課時要充分注意休息時間,讓孩子舒展一下筋骨、放鬆一下精神狀態。不要長久地磨時間去學習,那樣既達不到學習的目的,也容易使孩子產生膩煩心理。所以,在教育過程中,父母要根據孩子的精神狀況,讓孩子進行適當的休息或調整。
4.對孩子循循善誘
無論是意誌還是毅力,孩子總是不如成人,為了讓孩子養成勤奮的好習慣,父母不妨采用循循善誘的辦法——就是有步驟地引導孩子去學習。循循善誘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要注意培養孩子在學習方麵的基本功,比如孩子要有一定的知識麵;二是要注意適時的教育,引導孩子勤奮學習要抓住孩子有學習欲望的時候;三是要注意適量,孩子畢竟是孩子,不要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一個孩子,學習的內容不能越過孩子所能承受的範圍;四是父母態度要平和,引導孩子勤奮學習應該懷有一種平常心,不要急於求成,否則隻會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5.父母要讓孩子多聽、多接觸勤奮的事例
“天道酬勤”也好,“幾分耕耘,幾分收獲”也好,這些都說明了養成勤奮刻苦好習慣的重要性。
父母要經常給孩子講一些,比如:古時“頭懸梁,錐刺股”的學習精神與現代的學習環境作比較;在電視上所看到的奧運、亞運會或全國運動會上的金牌得主,他們訓練的刻苦、拚搏的頑強,以及不奪金牌誓不罷休的毅力,無一不是勤奮刻苦的真實寫照等等。讓他們明白,一個知難而退、怕苦怕累的人,是必然一事無成的。因為世界上沒有一件東西是可以不勞而獲的。“付出才會有收獲”的道理,需要父母以身作則的榜樣示範、孩子親力親為的親身體驗。
父母還可以通過講一些名人勤奮好學的故事,讓孩子知道,隻要能克服艱苦條件而勤奮學習都是可以取得成功的。讓孩子知道,能夠克服艱苦條件而勤奮讀書,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在崎嶇的奮鬥中能堅持下來,更需要一種毅力。但是隻要堅持下來,就能擁抱成功。
一個人若想成功其實並不太難,隻要他能夠勤奮地做人,勤奮地做事,勤奮地學習和積累。一個人勤奮的品質,就是他人生的資本。越勤奮的人財富就越多;越懶惰的人,所失去的人生機會也就越多,等待他的也隻能是個失敗的人生。
14 讓孩子知道謙虛使人進步
父母箴言
巴甫洛夫說:“絕不要陷於驕傲。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在應該同意的場合固執起來;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拒絕別人的忠告和友誼的幫助;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喪失客觀方麵的準繩。”所以,父母如果發現了孩子驕傲的情緒,一定要盡快地加以糾正。
謙虛是一種美德,“枝橫雲夢,葉拍蒼天,及淩雲處尚虛心。”我國古代詩人曾以竹子來歌頌謙遜的品格。謙虛也是一種求實的態度。它能使人比較清醒地認識自己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比較清醒地認識主觀與客觀、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孩子也必須明白,驕傲是謙虛的對立麵,是前進的大敵,是失敗的陰影。一個人的成績都是在他謙虛好學、撲下身子實幹的時候取得的。當他什麼時候驕傲了,自滿自足了,那麼他就必然會停止前進的腳步。而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不但是個人成長進步的障礙,而且還會造成夥伴關係的緊張。
所有驕傲的人都會這麼認為:自己有學識,有能力,或有功勞;而謙遜的人卻總是習慣於認為自己還差得很遠。驕傲的人也許真的有其驕傲的資本,然而謙虛的人難就真的沒有讓他們產生驕傲的條件嗎?
實際上,使一個人產生驕傲的真正原因並非飽學,而是因為他的無知。同樣,一個人會謙虛也不是因為他差得很遠,恰恰相反,他甚至會超越那些自以為是的人。謙虛與驕傲的原因在於一個人的總體修養如何,而不在於是否多讀了幾本書或是多做了幾件事。
希臘古代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一則小故事,可以充分說明這個問題。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受人尊敬的一位。他不僅學識淵博,而且非常善於辨析,不管是誰提出的任何問題,隻要到了他的手裏,沒有不迎刃而解的。但是盡管這樣,他還是非常的謙虛,從來不以權威自居。
由於博學而且謙遜,蘇格拉底被公認為最聰明的人,好像沒有什麼事情是他所不知道的。但是蘇格拉底卻一點也不這樣認為。他說:“不可能!我唯一知道的事情是,我一無所知。”
但眾人仍異口同聲地稱讚他是天下最聰明的人,並建議他到山上的神廟去占卜,看看天神的意見如何。於是蘇格拉底來到神廟去占卜,占卜的結果明白無誤:他確實是天下最聰明的人。麵對神諭,蘇格拉底無話可說了,但是口裏仍然喃喃自語:“我唯一知道的事情是,我一無所知。”
像蘇格拉底這樣博學多才的大哲學家卻認為自己什麼都不知道,可見他是多麼謙虛,這種謙虛可以讓他不斷地進步。但是卻有很多人認為自己天下第一,這樣的人,哪有不跌跟頭的。
在現在的社會家庭環境中,一些獨生子女往往不能正確對待榮譽與成績,他們之中有的會因為驕傲自大而看不起同學,有的會因為自己成績拔尖而逞能,有的會產生盲目自滿的情緒,有的會有一點進步就沾沾自喜,甚至有的會把集體的成績看成個人的,這些表現將會使他們不再進步甚至會脫離同學、脫離集體,進而失去目標,成為一個後進同學。不過父母也不用太過緊張,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來幫助孩子找到其驕傲的原因。
首先,家長要向孩子講明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一個人如果謙虛就會永不自足,就會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新事物,他們會學習別人的長處和一些先進的經驗,進而使自己不斷進步。而一個驕傲的人就會自滿自足,故步自封,他會認為自己什麼都掌握了,也就不會學習別人的優點長處和新知識新事物。這樣,他就會原地踏步,就會掉隊。此外,謙遜的人能虛心好學,尊重他人,團結他人。而團結謙遜的結果往往能凝聚起更大的力量,取得更大的進步。而驕傲自滿瞧不起別人,往往會自以為是,盛氣淩人,傷害別人,影響團結,導致失敗。所以謙遜會迎來成功,而驕傲最終隻會導致失敗。
其次,在培養孩子的謙遜品格時,還應當結合講道理、多舉實例的方法。“勤於學,嚴於分,善於比”的教育方法,很值得借鑒和參考。
勤於學,就是讓孩子不斷學,讓他知道,取得了一點成績並沒什麼了不起,隻要你繼續學習,就會發現自己原來這個也不了解,那個也不明白,這樣,他就會知道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所以,當孩子在某個領域取得一些成績後,不要讓他產生驕傲的情緒,一定要讓他繼續學習。為他確立新的目標,隻有這樣他才會知道自己原來還有那麼多東西不會,而自己所取得的成績實在不值一提,正所謂“學問茫茫無盡期,為人第一謙遜好”。
嚴於分,就是要嚴於解剖自己。每當孩子取得成績後,父母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冷靜分析,用“兩點論”來看待自己,要告訴孩子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的道理,而每個人總是有長處也有短處。所以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這種方法可以有效防止驕傲情緒的滋生。
善於比,就是要教育孩子以己之短比人之長,和比自己強的人比,找差距,確定自己應該向別人學什麼。應該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有首民歌寫得好:山外青山樓外樓,英雄好漢爭上遊,爭得上遊莫驕傲,還有英雄在前頭。
我們還要讓孩子認識到:他自己現在年齡還小,知道的少,經驗也少。所以,必須要認真學習,向成人學習,向別的小朋友學習,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隻要虛心學習就能向任何人學到東西;如果他一旦產生了驕傲的情緒,他就會變得看不起人,也就不可能前進,結果必然會影響到自己的進步。
此外,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不要包辦代替孩子做他自己該做的事,讓孩子自己學會思考問題,以免孩子以為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很容易。如果有可能的話,家長甚至可以有意識地製造一點困難讓孩子去克服,使孩子認識到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並不是那麼容易,在人生的道路上還有很多困難等著他去解決,從而就會促使孩子虛心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