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孩子沒有耐心,是因為家長自己做事也是虎頭蛇尾。所以,要想讓孩子有耐心,父母首先要有耐心地去做每一件事情。父母自己要以身作則,要有堅持性。如果今天要求孩子練琴半個小時,明天自己忘了,後天又有什麼事給耽誤了,那麼,培養孩子的堅持性就會變成一句空話。另外,家長自己做事的態度非常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家長很難培養有恒心的孩子。
父母要指導監督孩子做事。孩子做事的全過程中,父母在關鍵時刻要給予指導和提示,這不是代替而是幫助孩子想辦法,以防孩子碰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灰心喪氣。當孩子想不出辦法又不願去想,有偷懶或依賴父母的跡象時,父母不可給予幫助,而應注意說服鼓勵。必要時給予批評並監督孩子獨立地做完某件事。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孩子的能力提高了,習慣養成了,做事也不再半途而廢了。
父母讓孩子做事時,應注意適合孩子的實際水平。如果過難,孩子盡最大能力亦不能成功,她就會傷心失望。如果偶然一件事還不至於的話,那麼連續幾件這樣的事就很可能使孩子不再去想,不願去做,而喪失自信心。
在生活中,父母還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培養孩子的耐心。如果孩子喜歡花草,父母可以利用家中的陽台,買來花盆和花籽,讓孩子在培育花草的過程中,觀察看植物生長的過程,如何時發芽、長葉、開花,體會一個生命的成長。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明白:無論你怎樣著急,你今天撒下種子,它不會明天就長大。要想有收獲,你必須耐心等待,給它澆水,有時還要鬆土,並讓它享有充足的陽光。
講給孩子的故事
推銷大師的演說
一位著名的推銷大師,即將告別他的推銷生涯,應行業協會和社會各界的邀請,他將在該城中最大的體育館,做告別職業生涯的演說。
那天,會場座無虛席,人們在熱切地、焦急地等待著那位當代最偉大的推銷員作精彩的演講,都想從中嚐到一些經驗。當大幕徐徐拉開時,舞台的正中央吊著一個巨大的鐵球。為了這個鐵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鐵架。一位老者在人們熱烈的掌聲中走了出來,站在鐵架的一邊。他穿著一件紅色的運動服,腳下是一雙白色膠鞋。人們驚奇地望著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麼舉動。
這時兩位工作人員,抬著一個大鐵錘,放在老者的麵前。主持人這時對觀眾講:請兩位身體強壯的人,到台上來。好多年輕人站起來,轉眼間已有兩名動作快的跑到了台上。老人告訴他們遊戲規則,請他們用這個大鐵錘,去敲打那個吊著的鐵球,直到把它蕩起來。一個年輕人搶著拿起鐵錘,拉開架勢,掄起大錘,全力向那吊著的鐵球砸去,一聲震耳的響聲,台下的人雀躍地看著,但吊球動也沒動。他接著用大鐵錘接二連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氣喘籲籲。另一個人也不示弱,接過大鐵錘把吊球打得叮當響,可是鐵球仍舊一動不動。台下逐漸沒了呐喊聲,觀眾好像認定那是沒用的,就等著老人做出解釋。會場恢複了平靜,老人沒有說話,而是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個小鐵錘,然後認真地麵對著那個巨大的鐵球敲打起來。
他用小錘對著鐵球“咚”敲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再一次用小錘“咚”地敲一下。人們奇怪地看著他,會場鴉雀無聲,老人就那樣“咚”敲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就這樣持續地做。10分鍾過去了,20分鍾過去了,會場早已開始騷動,有些急脾氣的人甚至幹脆叫罵起來,人們用各種聲音和動作發泄著他們的不滿。老人不理會這些,仍然專心地敲一小錘停一下地工作著,他好像根本沒有聽見人們在喊叫什麼。開始有些人忿然離去,覺得來這簡直是浪費他們的時間,會場上出現了大片大片的空缺。留下來的人們好像也喊累了,會場漸漸地安靜下來。大概在老人敲打了40分鍾的時候,坐在前麵的一個婦女突然尖叫一聲:“球動了!”刹那間會場又因為這一場尖叫恢複了鴉雀無聲,人們聚精會神地看著那個鐵球。那大球以很小的幅度動了起來,不仔細看很難察覺。老人仍舊一小錘一小錘地敲著,吊球在老人一錘一錘的敲打中越蕩越高,它拉動著那個鐵架子“哐哐”作響,它的巨大威力強烈地震撼著在場的每一個人。終於場上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老人轉過身來,慢慢地把那把小錘揣進兜裏。
老人這時開口講話了,但他隻說了一句話:“做事隻要有耐心,一點一點慢慢來,總會成功的。”
告訴孩子
有些事是急不得的,要慢慢來,隻要堅持下去就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