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讓孩子把摔倒的小妹妹扶起來(2 / 2)

2.讓孩子看到別人的需要

當別人需要幫助時,有的孩子能很快發現並伸出援手,而有的些孩子卻視而不見。如果家中有這樣的孩子,父母可以直接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並且表示希望得到孩子的具體幫助。比如,在購物回家的路上,父母可以發出“求援”:“我一個人拎不走這麼多東西,你幫幫媽媽(爸爸)吧!”聽到這樣的“請求”後,孩子肯定會拿出行動。父母還可以利用生活的事例,教會孩子懂得如何從別人的表情和行為來看出對方的需要,讓孩子去關心對方並及時給予幫助。

3.培養孩子的辨別能力

能給別人施與援手是件好事,可是,父母也要讓孩子知道在怎樣的情況下才能幫忙。如果兩個孩子在打架,其中的一個請人幫忙,這個忙就不能幫了。打架本來就不好,如果有“第三者”插足,一定會忙上加忙。因此,在教會孩子學會幫忙之前一定有鑒別是非的能力,不要去幫倒忙,更不要因為去幫助人傷害到別人或自己。

講給孩子的故事

助人一次,勝似誦經十年

老禪師帶著年輕的徒兒出廟下山化緣,歸途中遇見一個餓得奄奄一息的年邁老嫗。

老禪師當即命徒兒留些幹糧和銀兩給老嫗,徒兒有些不情願。老禪師便開導他說:“生死與功德隻在一念之間,這些銀兩和食物對我們來說隻不過是暫時能維持生計罷了,可對施主卻是救命之物啊。”徒兒似懂非懂,恭謹道:“師傅的教誨弟子會銘記於心,有朝一日待弟子振興寺廟財糧廣積之時,定要救助窮苦百姓。”誰知老禪師聽了卻輕歎著搖了搖頭。

幾年後,老禪師油盡燈枯,圓寂前他把一本經書交到徒兒手中,翕動著嘴唇卻沒能來得及說出最後一句話。年輕的徒兒繼承師位後持廟有方,破舊的小廟不斷擴建。徒兒心想,等寺廟擴建完畢,一定謹遵老禪師的教誨去廣濟百姓,可是當寺廟頗具規模後,他卻又想,等廟宇更具規模後再濟助行善吧。時光荏苒,等徒兒年老之時,寺廟已是殿壁輝煌良田百頃。可是,幾十年來他卻因忙於建廟,疏於善事,最終沒有做過一件有功德的事情。臨終前,徒兒突然想起老禪師留下的那本經書,當他翻開扉頁,但見經書上赫然寫著老禪師當年未及點明的忠告——助人一次,勝似誦經十年。

告訴孩子

幫助別人並非要等到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後才去做,要知道,力所能及的及時的援助才是真正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