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塑造有自製力的好孩子,有教養的孩子不任性(1)(2 / 3)

茜茜下學後和前來接她的媽媽一起回家,在去停車場的路上看到賣烤紅薯的。茜茜說餓了,要媽媽給她買一塊。可是媽媽忘了帶錢,她對茜茜說:“媽媽忘了帶錢,我們馬上回家,到家後媽媽用微波爐給你做紅薯吃好嗎?”

“不,我要吃,我就要吃這裏的烤紅薯。”茜茜衝媽媽吵嚷著。媽媽沒有理她,而是徑直來到停車場取車。

茜茜一看媽媽不理自己這茬兒,這才意識到,要是媽媽把自己扔下開車走了,自己一個人在這裏可怎麼辦呀。於是,她很知趣地看了媽媽一眼,對媽媽說:“媽媽,我不要烤紅薯了,回家吃你給我做的去。”

“這才是乖孩子,真懂事。”媽媽叮囑茜茜係好安全帶,開車回家了。

3.要想讓孩子聽話,父母還必須做到有令必行

很多父母往往是嘴上勤,行動上懶,他們給孩子製定這樣或者那樣的“製度”,但對於具體的執行情況卻常常大開綠燈,導致孩子產生這樣的認識:爸爸媽媽說的話可聽可不聽,因為不聽也不會有什麼後果。

由此看來,要想讓孩子聽話,父母必須得做到有令必行,做個堅定的家長。

8歲的波波拿了一本新買的故事書向媽媽走來:“媽媽,給我講這個故事。”“波波,作業做完了?”“還沒呢。”“那你先去做作業,做完了媽媽再給你講。”“不,講完這個故事,我再去做。”布拉特不答應。“聽話,先去做作業。”“你不給我講這個故事,我就不去做。”媽媽和波波一來一往地爭執起來。最後,媽媽煩不過:“好,好,快拿來,我給你講,講完你要馬上去做作業。”“嗯。”波波答應了一聲。

波波的媽媽一開始想讓孩子做完作業再聽故事,但是她不夠堅定,而是屈從了孩子。因為她擔心這樣和孩子爭執下去,顯得自己太不近人情,再者這樣也浪費時間。但是,波波媽媽肯定沒想到,正是她這一時的怕麻煩,縱容了孩子不聽話的習慣,必將給以後的教育帶來更多的麻煩和障礙。

其實,孩子任性,不聽話對他的成長是有著諸多影響的,一個不聽父母話的孩子,往往在跟別人打交道的時候也無法順利進行。因為他沒有在家裏學會配合,學會合作,那麼到社會上,在和他人交往的時候,他也不知道怎樣和別人進行合作。而且一個總和父母鬧別扭的孩子,當和別人打起交道來,又怎麼能體諒別人的難處。不用說,這樣的孩子是不受歡迎的。

因此,為了讓我們的孩子能夠順利地與人相處,那麼我們就要從小培養他在家裏懂規矩、會合作的意識和習慣。

需要提醒父母們的是,在矯正孩子任性方麵,不要操之過急,不要指望一下子就把孩子長時間養成的惡習糾正過來,而應該耐得住性子,循序漸進地進行。另外,父母們還要注意,在一段時間內,專門糾正孩子在某個具體行為上的任性表現;如果一下子給孩子訂立許多條規矩,每一條都不許孩子違反,那麼孩子就會陷入茫然的狀態,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即便他能理解父母的意圖,但情緒上也會有較大抵觸。若如此,不就違背了教育的初衷了嗎?

細節54:善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曉光原本是個很聽父母話的孩子,學習成績也很優異,他的爸爸媽媽一直為有這樣一個兒子而驕傲,所以一直以來對他也十分放心。

但是,就在今年曉光升入初中之後,情況悄悄發生了變化。曉光的爸爸媽媽發覺,以前很乖的兒子現在十分情緒化,動不動就發一些莫名火,有時候爸爸媽媽多說兩句,他就會表現出滿臉的不耐煩:“好啦,不用說啦,我知道該怎麼做。”

爸爸媽媽以前可沒見兒子這樣過,所以當現在麵對時常和自己頂嘴,而且壓根不聽自己話的哈子,他們深感錯愕。為此,他們還打電話和曉光的老師溝通,從老師那裏得到的反應和他們自己的感受如出一轍,原來曉光在學校也不再像以前那樣虛心地接受批評,而每當麵對批評,他都是一臉的不服氣,有時候甚至還狡辯,和老師發生爭執。老師還以為家裏發生了什麼事,正準備找機會進行一次家訪呢。

其實,曉光的行為是一種極端的逆反,是叛逆心理的表現。哪個父母攤上這樣的孩子也都會苦惱、不知所措。

因為孩子叛逆,他們不接受父母或者老師的批評、受不了一點點的挫折和壓力,他喜歡由著自己的性子做事情,根本不會考慮別人的想法,隻要是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他就會反抗。

很多父母開始擔心,如果孩子一直這樣下去可怎麼辦?

實際上,父母不必擔憂,孩子成長到青春期時,叛逆是難以避免的。對少部分孩子來講,叛逆有時候可能會伴隨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但是對大多數孩子來說,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主要有兩個叛逆階段:一個是3~4歲的時候,一個是l2~15歲的時候,也稱為青春期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