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把誠信根植在孩子心理,有教養的孩子不失信(3)(2 / 2)

信任來自於誠信,請每一位家長記住這一點。要讓孩子信任,就先讓自己變得誠信。

細節35:和孩子約定規則並嚴格遵守

乖巧可愛的萍萍在媽媽那裏得了個“忘事佬”的外號,原因就是萍萍做事總丟三落四。

馬上要上初中了,媽媽想利用開學前的暑假把萍萍的問題給糾正過來。

於是,媽媽找萍萍商量:“可不可以和媽媽做個約定?”

“什麼約定?”萍萍問。

媽媽告訴萍萍:“我們列一個考核表,媽媽每天給你‘十分’,你做得不規範或者做錯一件事就要扣掉一份,如果幫媽媽做一件事就獎勵一分。如果得分在5分以上,你就可以看20分鍾《愛冒險的朵拉》,如果超過15分,你就可以看半個小時。”

《愛冒險的朵拉》是萍萍最近非常喜歡看的一個動畫片。一聽媽媽以此來和自己作為約定中的“砝碼”,萍萍很爽快地就答應了。

第二天正式實施了,到了晚上,媽媽就指出了萍萍的幾處錯誤:第一,喝完水,忘了蓋杯子蓋;第二,小便後,忘了衝馬桶;第三,脫下衣服後,沒有疊好,而是亂扔到衣櫃裏;第四,進門後忘了換拖鞋……還沒等媽媽說完,萍萍就叫了起來:“哎呀……怎麼這麼多,幸虧還沒開始,以後我可得小心了!”

果然,接下來的幾天,萍萍小心翼翼地做著每一件事。盡管也有扣分的時候,但一天比一天少了,而且還越來得到的獎勵越多起來。

故事中,萍萍媽媽做得很不錯,她為了培養女兒做事認真細致的習慣,運用了“獎懲”製度,並且嚴格遵守。這樣,萍萍就會從中感受到“製度”的威力,做得不好,就認罰;做得好,就享有獎勵。在媽媽的嚴格訓練下,萍萍不但能夠越來越細心,而且還會更加懂得遵守約定的重要性。

其實,絕大多數孩子都會存在一些小毛病,如果父母不多留意,那麼很容易助長孩子養成不良習慣。所以,我們不妨像萍萍的媽媽學習,利用日常中的一些行為,和孩子約定某種規則,並鼓勵和監督孩子認真履行。這樣,孩子既會做事有條理,又懂得規則的重要性,不會隨便失信。

此外,通過和孩子約定某些規則,還有利於鍛煉孩子的自律能力。因為在規則製約下,父母不必用口頭語言再過多強調孩子要做到事情,這樣孩子不僅更容易記住並遵守約定,還不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所以,要想培養出一個守信用的孩子,父母就應該多從生活中的細節入手,製定某種規則,並鼓勵孩子自己去做。這樣一來,效果自然會好很多。

比如,當父母要求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拖拖拉拉,說“等會再做”,可是過了很久,他也絲毫沒有自己動手的意思。這時,父母出於疼愛孩子的心理,就幹脆替孩子做完了。這樣的縱容會使孩子養成懶散和沒有時間觀念的毛病。而正確的方法是問問孩子“等會”需要多久,讓他明確說出一個時間,然後告訴他:“說到就要做到”。

1.多和孩子講講規則的用處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可以利用日常小事,讓孩子知道規則無處不在,一定的規則能保證人們更好地生活。比如,人們要遵守交通規則、遊戲規則、競賽規則,同時還可以反問孩子,如果不遵守會有什麼後果?當孩子說出違規的後果後,說明他已經能夠對執行規則給予重視了。

2.教給孩子做事的方法

有時候孩子很想履行規則,但卻往往因為不得要領,而得到“起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的結果。這主要是因為孩子做事方法不正確導致的。所以,父母要多培養孩子正確而合理的做事方法,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幫他找到又快又好地做事方法和規律,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3.培養自律精神

父母不妨和孩子一起商量製定家庭規則,以便共同遵守。例如,進別人房間前要先敲門;下棋玩遊戲要按規則決定勝負,說錯話或做錯事時要禮貌道歉;看電視時不幹擾別人。即使父母違規也要自覺受罰,讓孩子懂得規則的嚴肅性。

4.幫孩子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父母應該在平時生活中,多給孩子灌輸遵紀守法的思想。如果從小養成了自律的好習慣,那麼他將會克服很多不良嗜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時刻注孩子自律能力的培養。對於孩子能夠自己管好的事,父母可以多教一些方法,多尊重孩子的自願,多賞識孩子的成績,慢慢地,孩子就懂得如何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從而自然而然地就把這當做一種習慣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培養和提高孩子自律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自律習慣,父母們尚需一步一個腳印,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