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把誠信根植在孩子心理,有教養的孩子不失信(2)(2 / 2)

孩子乙說:今天真倒黴,期中考試的分數出來了,我的名次又降了4名。爸爸給我製定目標是進入全班前10名,我也暗下決心要努力,要給他一個驚喜。但不知為什麼我付出的比別人多,但還是考不過他們,看樣子我是比他們笨點。今天爸爸肯定要問我名次,我不想讓他傷心,我想先撒個謊,期末再好好努力就是了。

孩子丙說:我回到家最怕聽媽媽嘮叨,某某家孩子考上重點高中了,某某家孩子考了第一。如果這次卷子讓她簽字,她肯定要罵我了,本來在家就沒地位,這次自己簽了吧。

孩子丁說:今天在學校踢球,踢爛了一塊玻璃,學校要賠10元錢。我不知怎樣向爸爸說,肯定又是一頓數落,還要挨打。唉!還是別說實話,就說學校要收資料費吧。

通過以上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不當是造成孩子撒謊的主要原因。正是在生活中看似細小的事情上,父母沒有給孩子提供實話實說、講誠信的家庭環境,導致孩子學會了撒謊,並且“依賴”撒謊,“愛上”撒謊。

很多時候,越是細微的事情,往往越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我們向朋友或同事借了錢,本來約定好哪天歸還,可是到了那天因為某種原因而還不了,可能會對對方說改天再說吧。

這時,如果借給我們錢的朋友或朋友稍有判斷力,就知道自己麵對的“債務人”是否是個值得信賴的人。

或許借錢一方會這樣想:錢又不多,過幾天有什麼呢?再說了,對方又不急等著錢用。

但是,我們是否也該想一想,因為沒有遵守約定,我們的信譽在朋友或同事那裏將遭受多大的損害啊?

可以說,一個人是否守信用,講信義,是其具不具備良好人品的表現,也是能否贏得人心的關鍵所在。

近些年,有起有落的巨人集團董事長史玉柱身上有一點讓人們刮目相看,那就是他企業中的核心骨幹,不管是在他事業的高峰時期,還是處於低穀的時候,都能夠緊密團結在他的身邊,與他同甘共苦。這讓人們覺察出來,史玉柱在吸引和凝聚員工方麵,有著過人之處。

在一次采訪活動中,史玉柱透露了其中的重大“機密”,他表示,管理者用人,第一條是說到做到,建立信任,這是首要的前提。

古人告誡我們:“百尺之台,始於壘土。”為此,父母們一定要從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從小培養孩子誠信的品行,讓孩子養成負責任、守信用的好習慣。

1.讓孩子增加一點責任感

有的人說話不斟酌,隨隨便便就冒出幾句。其實,這就是因為缺乏責任感,不懂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比如,和別人約好10點中見麵,卻到10點半了還不見人影。對於對方焦慮的等待毫不在乎,甚至還把這看作“小事一樁”,無所謂。這顯然是缺乏責任心的表現。

因此,做父母的,一定要讓我們的孩子具備這樣的意識——人是一個社會的人,我們的任何社會活動都在表現著一種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的一種責任,做人做事一定要“言必信,行必果”。

2.告訴孩子做出承諾前要三思

某機關一個領導,向自己領導下的幾個青年骨幹說,要讓他們中80%的人評上中級職稱。但當他向上級申報時,出了問題。單位不能給他那麼多名額。他又不願把情況告訴曾經聽過這話的下屬,隻是對他們說:“放心,放心,我既然答應了,一定要做到。”

最後,職稱評定情況公布了,眾人大失所望,把他罵得一錢不值,甚至有人當麵指著他說:“領導,我的中級職稱呢?你答應的呀!”

從此,他既在係裏的信譽掃地,也在校領導跟前失去了好感。

有的人比較衝動,腦子一熱,就滿嘴“跑火車”,給被惡人這樣那樣的許諾。豈不知,這種未經深思熟慮而做出的承諾,兌現的可能性實際並不是很大。一旦沒能兌現,別人在失望的同時,還會覺得你太不靠譜,說話不算話。

3.讓孩子抵禦功利的誘惑

很多情況下,導致人產生欺騙、狡詐等行為是源於功利的誘惑。所以,我們一定要教育孩子注意自己的行為,不要太實用主義,不要因為蠅頭小利而去算計他人,要把眼光放得長遠,隻有這樣才是一個誠實的人,也才能在未來獲取更多更大的利益。

一個老師曾給班裏的學生提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在人行道上發現一個裝滿現鈔的錢包,你將怎麼辦呢?

在某校課堂上各式各樣的回答,令人大吃一驚。

一個同學說:“那我先得看看裏麵多地有多少錢。”

另一個同學答道:“我會把它保存起來,如果沒人認領,我就把那些錢花光。”

第三位同學說:“我會把錢留下來,把皮夾子寄回給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