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幫助孩子釋放潛能(1 / 3)

1.做好預習才能掌握學習主動權

有句話叫做“有備無患”,意思是事前做好準備、成竹在胸後,做起事來才能應對自如。在學習上也是這樣,如果你想提高孩子的學習質量和效率,就一定要讓他養成做好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一位獲得全國數學競賽第一名的小學生在談自己的學習經驗時說:“如果要說我學習效率高的話,首先應得益於我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課堂學習的高效率是其他任何形式的學習所無法比擬的。”事實證明,課堂學習是孩子學習的重中之重,養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應認真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學會在課堂上聚精會神地聽講,仔細做好課堂筆記,敢於提問,善於表達,緊跟老師的思路走,從而提高自己的課堂學習成績。

課前準備直接關係到課堂學習的質量。有的孩子課堂學習效率低的原因並不在於課堂上如何如何,而在於課前沒有做好充分準備。

許多孩子往往忽視學習過程中的課前準備這一細微環節,導致不好的學習狀況始終得不到改善。專家認為,這就是課前沒有預習所導致的後果。

對孩子來說,知識的準備主要是通過預習來實現的,應該說它是決定聽課效率高低與否的最主要因素,是最為重要的課前準備工作。由於在預習過程中了解了新課的學習內容,排除了聽新課的知識障礙,課堂學習也就主動多了。

實際上,與老師的課堂授課相比,預習是一件很有創造力的事情,當然並不是說課堂授課是缺乏創造力的。但是,幾乎所有的課堂授課都是群體的,而預習,對我們來說就是個人的事情了。在沒有老師介入的情況下,我們對待學習的知識往往會有自己的看法,因為很多時候,自己的想法和教師的授課內容是兩回事情。例如學習魯迅先生的文章,老師的講授會讓我們對作品的結構、思想內容有更深的理解,然而像寫作背景、整體感覺等等在預習的時候都可以有所把握。背景資料這些豐富而具體化的東西,無疑會對課文的整體把握起到積極作用。而對文章的整體感悟,單純依靠課堂講授是遠遠不夠的。

但是我們也應該知道,養成好的預習習慣一定要有科學的預習方法,這樣學習起來才會事半功倍。

笑笑是個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他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學生,但是上課的時候,總是沉默不語,很少主動提出問題。

笑笑自己也非常納悶,他想:“我和同學們一樣都非常認真地預習,可是同學們上課時總能提出很多問題,我怎麼就提不出來呢?”

於是,他找到了老師谘詢,老師笑著說:“預習確實很重要,但預習也要有方法,不講方法的預習是在白費力氣啊!”

老師告訴笑笑,兵書上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上課也應該像打仗一樣,要對課上所學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取得學習上的主動權。做到這一點最好的辦法就是課前進行科學的預習。所謂科學預習就是要在鞏固舊有知識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知識,發現疑問,以做到心中有數,為進行新一輪的學習而進行準備。預習的最大好處是有助於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預習會使人變得積極主動,而隻有站在主動進攻位置上的人才容易打勝仗。可見,隻要抓住了預習,就抓住了提高的關鍵。

那麼,什麼樣的預習方法才是科學有效的呢?

①要認真學習。先將教材粗讀一遍,領會基本大意,然後再反複細讀。細讀時,可用彩筆在課本上初步勾畫出重點、難點、疑難問題。

②要認真思考。預習時要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及有關參考材料,進行積極的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弄清新舊知識的內在聯係和新內容中的每一個概念、定律、公式等。若有初步的體會和感受,也可適當地作點批注。

③要適當地做些習題和進行實際操作。預習後,可適當地做些練習題,以便及時檢查預習的效果和鞏固、深化知識係統。如有可能,還可做些必要的操作,現場觀察、調查研究等,從而為上新課做些必要的準備。

④要認真做好筆記。寫預習筆記是預習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一定要引起重視。具體來說,預習筆記主要包括五個方麵的內容:一是每一課或每一章節中的重點結構或提綱、摘要;二是每一課或每一章節中包括的幾個緊密聯係的主要問題;三是尚未解決的疑難問題;四是所查資料中有關內容的摘抄,並注明出處;五是心得體會。

除此之外,有兩個問題是在預習時必須要注意的:

第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挑選科目預習。

預習的好處固然很多,但需要一定的時間,為了保證預習的質量,我們最好先從基礎學科或個人感到困難的學科中選出一兩門進行試點,當取得一定經驗和成效後,再逐步展開。對於個人的優勢學科或較易掌握的內容可以不預習或少預習。

第二,預習時間的長短,要根據自己的學習計劃及當時學習的實際情況而定,時間的安排要服從整體計劃。

預習的時間要根據實際可能來安排,不要因預習占用過多的時間而打亂了學習的整體計劃。時間多時,可多預習一點;時間少時,可少預習一點,鑽得淺一點。有些疑難問題解決不了是正常現象,預習不可能將全部新內容都鑽透。

需要提醒家長們注意的是,預習不能代替聽講,即便是在預習時已經掌握的東西,仍不要忘記督促孩子上課時仍要專心聽講,聽聽老師的分析思路,提高自己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習一定要專心致誌

生活中,很多孩子之所以無法取得好成績,就是由於注意力不集中導致的,坐在書桌旁發呆或者手捧書本想入非非,這樣的狀態怎能學好知識呢?因此我們必須讓孩子從小養成專心致誌的好習慣,專心是學習知識的前提和保證。

一個成績較差的小學二年級的學生說:“學校教的課程太枯燥,沒趣味,上課我也不注意聽講。放學回家,我媽媽雖然逼我複習,但我心不在焉,複習的時候,我總想電視裏動畫片的事,什麼都記不住,考試成績不好,總挨我媽訓斥。但我一看動畫片就上癮,別的什麼都忘了,動畫片裏的情節卻記得很清楚,有時在上課時,動畫片的情節還會突然在我腦海裏浮現出來。”

這個孩子的問題不在於笨,而在於注意力不集中。這種情況在各年齡段的孩子中都存在。

我們經常說的分心,就是在聽課時注意力被別的事情吸引過去,離開了聽課的內容。例如,有個同學上課時思想上開小差,當老師叫他的名字的時候,他竟然沒有聽見,一臉漠然,或者東張西望,甚至問他的同桌:“老師在叫誰啊?”結果引起全班同學的哄笑。

上課分心就無法專心理解老師講課的內容,是學習的最大障礙之一。要想克服分心的現象,必須首先了解分心的原因。

第一,外部環境刺激往往是引起分心的主要原因。例如:突然下陣雨了,同學們都沒有帶雨具,老盼著雨停,因此上課時常向外看;講台上的粉筆掉在地上了,愛淘氣的同學小聲說了一句:“地震了!”引起其他同學的不安;教室外操場上不時響起的哨聲,使一些同學想起了昨天晚上那精彩的足球賽,雖然人在教室裏坐著,心早就跑到足球場上去了……

在課堂上發生的一些事情也會使我們分心,而且影響可能會更大。例如:有的學生不服老師的教育和管理,與老師吵了起來;有的同學說悄悄話,使旁邊的同學無法正常聽課;在課堂上學生之間因為一點小事吵了起來,使老師無法講課……

第二,心理原因也是引起分心的重要因素。有些同學在上課的時候老是想起自己曾經經曆過的有趣的事情。例如:有的學生腦子裏浮現出了前一段時間看的電影或電視劇的畫麵,想到精彩處竟忍不住笑出了聲音,有時還情不自禁地與旁邊的同學討論起來,不僅自己不能聽好課,也影響了別人聽課。

有的同學在課上總是想自己課下將要做的事情。例如:晚上要跟家人去親戚家做客;過兩天的校運動會自己應怎樣跑才能為班級爭光……

第三,身體不好或精神不振也是引起上課分心的原因。比如,有些同學沒有吃早點的習慣,到第三節課就餓了,怎麼下定決心也提不起精神;有些同學晚上看電視看得太晚了,睡眠不夠,上課時趴在桌上睡著了,還盡做一些奇怪的夢;也有些同學體弱多病,感冒了,咳嗽了,影響了聽課的效率……

好的習慣是需要培養的,孩子年齡小,可塑性極高,隻要經過訓練,就一定能夠養成專心致誌的好習慣:

(1)克服外界幹擾,養成鬧中取靜的學習習慣。

在學習中,常常有不少內外因素的幹擾,使我們難以集中精力學習。良好的環境固然重要,但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有些客觀條件是我們所不能改變的,因此掌握“鬧中取靜”的本領更加重要。

這種本領完全是通過練習而鍛煉出來的。比如,有人為了鍛煉“鬧中取靜”的本領,就故意蹲在繁雜的集市或公園看書。當然,開始時會遇到許多困難,但隻要堅持下去,就會取得成功。在現代的城市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更多的刺激,如汽車、電視等的聲音,吵鬧聲、工地施工的聲音等等,如果改變不了這些外界刺激的話,千萬不要心浮氣躁,一定要靜下心來,投入到學習中去,不去想它。可能過一會兒你適應了之後就感覺不到它了。

在吵鬧的環境裏,為了抵製分心,你可以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和條件,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閱讀不同的書籍內容。具體說來,可以這樣做:

①在安靜的環境裏,可以默讀,而在嘈雜的環境裏,就采用朗讀和記筆記的方式來對付;

②在安靜的環境下,讀課文、做練習,而在喧鬧的環境下,看看文藝作品、讀點報紙雜誌等;

③利用安靜的環境精讀、細思,而在紛亂的情況下,粗讀、瀏覽等。

(2)加強意誌鍛煉,做支配注意力的主人。

在學習中我們除了會遇到外界的刺激外,還會受到內部因素的幹擾,如情緒低落、身體欠佳、不良習慣等,這些更容易使我們分心。因此,我們要學會以堅強的意誌同一切幹擾作鬥爭。漢朝傑出的曆史學家司馬遷,在遭受宮刑後,仍忍受屈辱,在極其惡劣的情況下,用堅強的意誌控製自己的情感,集中精力撰寫史書,經過(3)十多年的艱苦勞動,終於寫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巨著——《史記》。

(3)注意休息。

人在疲勞的時候是很難集中注意力的。所以我們必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時全力以赴,休息時盡情娛樂。

(4)跟上老師講課的節奏。

在聽課時如果你遇到了聽不懂的內容,這時千萬不要停下來卡在那裏,脫離教師的講課軌道,這時候你應該在不理解的地方作個記號,然後接著聽老師的講課內容。等下課後,再去向老師或同學請教不理解的問題。

(5)放鬆心情。

如果你在上課時,老是胡思亂想,靜不下心來,那麼,這時候你就先不要強迫自己聽課,而是閉上眼睛,全身放鬆,緩慢呼吸,盡量排除其他念頭,全神貫注數自己呼吸的次數。大約3分鍾後,再開始聽課,這樣就會集中你的注意力了。

專心可以調動整個大腦神經係統來高效率地學習,而分心就會降低學習效率,甚至對本來可以弄懂的問題感到迷茫。每個孩子頭腦裏都有專注的成分,隻要耐心引導一定能養成專心致誌的好習慣。

3.勤思考才能有進步

法國大文學家巴爾紮克曾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是毫無意義的問號。”這就告訴我們,學習一定要會思考,會思考才能有創造、有發展。因此一個孩子如果能從小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那麼他就一定會表現得更加出類拔萃。

英國科學家波普爾說過:“科學和知識的增長永遠始於問題,終於問題——越來越深化的問題,越來越能啟發新問題的問題。”一部科學發展史,就是對奧秘的探索與對問題解決的曆史。由此可見,具有敏銳的問題意識,善於發現問題,並能孜孜以求地探索解決問題,對一個人的學問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高斯是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在曆史上影響之大,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頓、歐拉並列,有“數學王子”之稱。高斯非常善於思考,這種良好的思維習慣在他小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

高斯的父親是泥瓦廠的工頭,每周他都要發薪水給工人。在高斯3歲時,有一次當父親正要發薪水的時候,小高斯突然大聲說:“爸爸,你弄錯了。”然後他說了另外一個數目。原來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裏跟著爸爸計算該給誰多少工錢。重算的結果證明小高斯是對的,這把站在那裏的大人都驚得目瞪口呆。

小高斯10歲時,有一次他的數學老師讓他們全班解答一道習題:立即計算出“1 24100=?”。這個題目在今天早已家喻戶曉,可是在那個時候、那個場合,對於一群小學生來說,還真不容易。要算出這麼長的算術題耗時不少,孩子們都想爭取第一個算出來,立刻在草稿紙上做了起來。

隻有小高斯還沒有開始動手,他不是想偷懶,他在想,難道一定得經過這麼複雜的計算過程嗎?從客觀上說,他在思考,目的是要尋找一種能夠成倍提高計算效率的策略,這個過程花去了相當於其他同學進行加法計算的二分之一的時間。這時候,老師看見了他,走上前來問他怎麼了,為何還不開始計算。小高斯說他已經知道答案了,是5050.老師十分詫異,問他是否提前做過這道題。高斯於是告訴老師,他通過思考發現這一組數字中1加100等於101、2加99等於101……這樣的等式一共有50個,因此這道題可以化簡為“101×50=5050”。

“真是太聰明了!”老師讚揚他。

這種“聰明”並不取決於孩子的智商。事實上,小學生的智力與學業成就的相關係數隻有0.21,它應該歸功於孩子良好的思維習慣,使智力的潛在能力得到了充分發揮。認真的思考雖然為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增加了一個環節,卻使解決問題的時間縮短了很多倍,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小高斯進行思考花去了相當於別人解題所耗時間的一半,然而計算出“101×50=?”隻需要1秒鍾。從這裏,你難道還看不出善於思考的優勢嗎?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比獲得知識更重要。不下決心養成思考習慣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樂趣。”

我們再來看一看張肇牧的學習經曆。

肇牧十分喜歡做實驗性遊戲,當聽爸爸媽媽說要做有趣的實驗遊戲時,肇牧非常高興。

“肇牧,從你的玩具中,找出兩個同樣大的杯子,一個比杯子大的碗或者是鍋都行。”肇牧將三樣東西拿來了。“爸爸,你看行嗎?”爸爸滿意地說:“行。你用鍋裝些水來,並且將水分別倒進兩個杯子,要求兩個杯子的水要一樣多。”肇牧按示意進行。然後爸爸問肇牧:“你看兩個杯子的水,是不是一樣多呀?”肇牧想了想,說:“啊,是一樣多。”“你將一個杯子的水倒進鍋裏,你再看看,是鍋裏的水多呀,還是杯子的水多?”誰知肇牧不假思索地給了爸爸滿意的答案:“一樣多。”“為什麼?你看鍋裏的水這麼少,杯子的水那麼多,怎麼是一樣多呢?”肇牧從容地說:“爸爸你看,這是兩個同樣大的杯子,我倒進的是同樣多的水,然後再把這個杯子裝的同樣多的水倒進了鍋裏,因為鍋比杯子大,所以看起來鍋裏水像少些,其實它們一樣多。”

誰能相信,這是一個年僅4歲的孩子對液體容量守恒定律如此肯定的回答,而且思維清晰,語言表達準確、完整!

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數學教學正進入直式運算階段,學生們都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從低位向高位順序運算,唯獨肇牧別出心裁從高位到低位進行逆向運算。爸爸媽媽問他時,肇牧振振有詞:“從左邊算到右邊是我想出來的竅門。”

正是由於小肇牧舉一反三的能力,培養了小肇牧的思維、判斷和推理能力。

學習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不經過思考的學習,一種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學習。我們可能有這種體驗,沒經過思考的東西,即使學了,也會很快忘得一幹二淨。理解了再加上自己思考後的東西記得最牢,往往會一生受用無窮。這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道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