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在海上飄了一,船隻終於靠岸了,是距離大連三百多裏的莊河。
他們這一行,想要前去三江口找朱開山,最速度的辦法還是火車,大蓮是他們的必經之地。
夏元璋覺得欠下了救命之恩,便邀他們一起趕路,伴隨著馬車吱呀呀的聲音,趕到了夏元璋的一個朋友家。
這裏距離旅順幾十裏,而夏元璋也在這裏得到了一個讓他憂心的消息,日本人攻破了旅順城,殺人無數。
而他夏某人的家人還在城裏呢!
把這一大家子托付給朋友,他火急火燎的要趕去看情況,袁鵬飛索性也就跟著去了。
見證曆史,遇上了豈能錯過。
旅順城內外都染紅了,城外的是日俄雙方軍人的屍體,日軍打掃戰場順帶就收拾了。
而城內則是無辜百姓的屍體,攻進旅順的日本人獸性完全爆發了,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收屍隊從半前拉屍體,到現在滿街上還都是一地屍體。全城人估計被屠的沒剩下幾個了。
他漫無目的的走在被鮮血染紅的城市裏,看著這樣悲慘的場景,心裏是五味陳雜的。
此時,大概沒有人比他知道的更多了。
兩個列強在別人的家園裏打架,最後還要殺掉主人,侵占這片家園。
這有理嗎?
沒有理,未來還會有更多沒理的事。
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將會有更多的無辜百姓在日寇的鐵蹄下哀嚎。
旅順大屠殺是一個驚醒世人的前奏,如果沒有更多的有誌之士站起來,這種事情會不斷的發生,亡國滅種也不遠了。
他很想像那些革命黨一樣,召集一批能人誌士,推翻清政府,建立一個積極向上的民國政府,讓國家變得強大,讓敵寇不敢侵略。
他相信以自己戰鬥經驗,前瞻性的曆史知識,絕對能打出一片,讓日本不敢輕入辱。
可實在是不允許,他隻是一個曆史的見證者,不是一個曆史的改變者。
所以,他能做的隻是見證這段曆史,不要忘記那段歲月的血海深仇。
夏元璋找到了已經被打破的家門,殘敗的場景早已給他心裏蒙上了一層陰影。
可當他看到被殺害的家人後,一個正值壯年的漢子,眼淚止不住的流了下來。
老嶽父,妻子,兒子,全部倒在院子裏,種種慘狀成了他永遠揮之不去的噩夢。
有些安慰的是女兒藏在箱子裏躲過了一劫,讓他心中有了些許掛念,不是那麼太過淒涼,也不至於被這沉重的打擊擊垮了。
日本人隨時可能卷土重來,旅順不是個久留之地,夏元璋都顧不得給家人收屍,匆忙的帶著女兒離開了。
在帶著沉重的心情後,袁鵬飛收集了一些日軍遺落的物資,也離開了這個傷心地。
1891莫辛-納甘步槍,早期的無煙發射藥軍用步槍之一,全槍1米多,空槍4公斤重。
使用76毫米口徑的步槍彈,彈倉5發,有效射程550米左右。
這種老毛子的槍,槍聲清脆,又如水珠濺落,得名“水連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