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通常是為了與別人溝通思想,要達到這一目的,首先當然必須注意說話的內容,其次也必須注意說話時聲音的輕重,使對話者能夠聽明白。這樣在說話時必須注意保持與對話者的距離。說話時與人保持適當距離也並非完全出於考慮對方能否聽清自己的說話,另外還存在一個怎樣才更合乎禮貌的問題。從禮儀上說,說話時與對方離得過遠,會使對話者誤認為你不願向他表示友好和親近,這顯然是失禮的。然而如果在較近的距離和人交談,稍有不慎就會把口沫濺在別人臉上,這是最令人討厭的。有些人,因為有湊近和別人交談的習慣,又明知別人顧忌被自己的口沫濺到,於是先知趣地用手掩住自己的口。這樣做形同“交頭接耳”,樣子難看也不夠大方。因此從禮儀角度來講一般保持一兩個人的距離最為適合。這樣做,既讓對方感到有種親切的氣氛,同時又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在常人的主觀感受上,這也是最舒服的。
(二)恰當地稱呼他人
無論是新老朋友,一見麵就得稱呼對方。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人們比較看重自己業已取得的地位。對有頭銜的人稱呼他的頭銜,就是對他莫大的尊重。直呼其名僅適用於關係密切的人之間。你若與有頭銜的人關係非同一般,直呼其名來得更親切,但若是在公眾和社交場合,你還是稱呼他的頭銜會更得體。對於知識界人士,可以直接稱呼其職稱。但是,對於學位,除了博士外,其他學位,就不能作為稱謂來用。
(三)善於言辭的談吐
不管是名流顯貴,還是平民百姓,作為交談的雙方,他們應該是平等的。交談一般選擇大家共同感興趣的話題,但是,有些不該觸及的問題:比方對方的年齡、收入、個人物品的價值、婚姻狀況、宗教信仰,還是不談為好。打聽這些是不禮貌和缺乏教養的表現。
語言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工具,也是構成人際交往中美的一個重要環節,文明禮貌,幽默風趣,用詞適當,語氣得體,輕重相宜等等,這些構成了人際交往中語言美的有機整體,青年大學生必須在人際交往中不斷地加以總結,提高和培養社交的語言藝術。
1.注意語言的使用技巧
語言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工具,也是構成人際交往中美的一個重要環節,文明禮貌,幽默風趣,用詞適當,語氣得體,輕重相宜等等,這些構成了人際交往中語言美的有機整體,青年必須在人際交往中不斷地加以總結,提高和培養。
使用語言技巧高明的人,能利用符合聽眾、環境、形勢及話題的說話技巧說話,而且態勢語言,音調也能和語言充分配合。所以,在與人溝通時,社交的語言藝術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況且我們所謂的“溝通”,大都是通過語言進行的。
所以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要特別注意社交的語言藝術。如果對方對你的態勢語言感到滿意,接著就會注意你所說的話。這時,你所說的話必須能配合整體性的第一印象,以引起對方的注意。以適當的用語,有條不紊地把自己要說的事傳達給對方,鞏固你語言之外的因素留給對方的好印象。
和態勢語言、音調一樣,良好的說話技巧也能吸引對方,相反,不適當的語言也會使你失去信心,或使他人產生不愉快的感覺。
社交的語言藝術,是在實踐中摸索掌握的。也可在非交往中學習,總結和提高,如在交往前先聽聽自己說話的錄音並加以分析。你也可以回憶一段你說話時所引起的反映,有利還是不利;然後分析原因,加以糾正;你還可以從別人成功說話的例子中找出給你強烈印象的原因。以此來不斷提高自己說話的技巧。
要盡量克服和少用不理想用語。這是在人際交往中必須把握的重要語言技巧。所謂不理想用語,就是會傷害到語言的影響力及感染力的語言,大致包括“連接語”、“限定語”、“差別語”三種。
連接語——如“嗯”、“呃”、“啊”等無意義的字眼,在人際交往中使用這些無意義的字眼會破壞話語的連貫性及節奏,而且會使對方感到焦躁,甚至轉移對方對你所要表達的意思的注意力。最好是有意識地注意,避免話語中帶這類字眼。每當你即將脫口說出它們時,便保持一段沉默,給對方思考你剛所說的話的時間,有時沉默還能營造出特殊的效果。
限定語——如“不過……”“雖然不能斷言,不過……”,“我雖然不知道詳細情況,可是……”等,在人際交往中,限定語也是一種不理想的用語,它會傷害到你的信用度,還會降低你發言的價值,比連接語更不易處理。
這種種借口常伴隨著沒有自信和態勢的語言,如垂下眼皮,身體前屈,不自然的微笑等,以及沒有自信心的聲音出現。這種情況當然會使你的話失去權威性。尤其在與別人初交的場合中。
在人際交往中,要避免使用限定語,同時注意避免諸如眼看下方,不敢正視對方,用不安的細小聲音說話等。這樣可避免對方認為你毫無自信、拿不定主意。說話要用明確的語氣。
差異語——是三種不理想語言中最不理想的語言,連接語,限定語並不一定會得罪對方,也較易獲得原諒,而差異語則會疏遠他人,批評他人,侮辱他人,使對方耿耿於懷,使交往失敗,即使你是無意的,即使你表情誠懇,口氣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