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呢?”
“既然是這樣,咱們約個時間談談也好。”
……
尊重準客戶,重視準客戶。談話之中要注意分寸,盡可能避免無形之中對他們造成的傷害。
透過你的坦誠,準客戶會對你產生某種安心的感覺。
成功處方:
對人要尊重,千萬別傷了客戶的自尊心。
善於利用轉介紹。
定好約談的時間。
二、引導客戶
無論你做任何產品或服務的,結果隻有兩個,不是你把“是”銷售給了,就是客戶把“不”銷售給了你。在雙方的較量過程中,引導與被引導一直在相互交錯發生著。自從20世紀20年代以來,諸多的銷售都為此作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E.K.Strong首先創造了許多新的銷售觀念,例如:特征和利益、收場白的技巧、異議的處理方法、開放和封閉型的問題等。尼爾·雷克漢姆在Huthwaite公司的小組分析了35,000多個銷售實例之後,曆時12年,提出了開創新紀元的SPIN模式,即按背景問題、難點問題、暗示問題和需求-效益問題逐步引導客戶到成交階段。時至今日,這些發源於大量銷售實踐的理論框架對於從事銷售的人士仍然具有非常強的指導意義,本文就目前有關客戶銷售引導技能的最新發展做更深入的闡述。注意,本文所涉及的引導模式與技巧都經過了數千次實踐並證實過,特別適用於大客戶銷售。
第一階段,收集並分析背景
在銷售的開啟階段,由於陌生,雙方急需了解,銷售人員通常以下述問題開始:比如你是如何進入這個行業的呢?貴公司的網站建立多久了?進一步會問:目前你們使用的是什麼設備你用了多長時間是買的還是租的呢等等。
所有這些問題的共同點是什麼呢每一個都是在收集有關客戶現狀的事實、信息及其背景數據。這是銷售會談中最基本的一部分,是許多銷售人員喜歡的問題形式,而且缺乏經驗的銷售員比那些有較多經驗的銷售人員問的背景問題要多。因為它操作簡單,很容易問,而且不會出什麼錯。但如果沒有經驗,問過多的基本背景問題會引發客戶的反感,好像審問一般。
成功的銷售人員不是不問背景問題,而是不問那些沒有必要的背景問題。在開啟會談之前,他們會從多角度思考,一般應進行客戶價值分析,客戶需求分析和客戶利益分析,努力從各種來源找到與事實相關的信息。在收集與分析客戶背景時,一定要表現出對客戶的尊重,注意節省客戶的時間。
第二階段,引發並探測問題
當收集並分析完基本的信息之後,接下來銷售人員的任務是將客戶從原來的“滿意”狀態向“不滿意”狀態轉化,讓客戶意識到現狀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有經驗的銷售人員通常在這個階段問得較多的問題都是引發客戶對現狀進行思考的問題:
比如:
1)“在產品的推廣方麵,您覺得遇到的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呢?”
2)“請教一下您,關於貴公司宣傳的事宜,除了您之外,還需要誰共同參與討論呢?”
3)“您的公司網站建立多長時間了?宣傳效果如何?”
4)“一般來說,你們通過那些手段吸引有效客戶主動上門購買的呢?”
5)“您之前了解過網絡競價排名的服務嗎?”
這些問題提出的背景是針對行業的,都是針對客戶可能存在的難點、困難、不滿來問,而且每一個都是在引誘客戶說出隱含需求。我們把它們稱之為困難性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在困難性提問的時候,不要用到難題這個詞,可用中性詞(挑戰、障礙、頭疼等)代替,比如最讓您感到頭疼的地方是什麼呢,根據我們對近3000個銷售調查研究發現,有關此階段的提問策略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應多運用中性化、開放化的困難性提問。
2)單位價值越低的銷售訂單,困難性提問成效越高,會談成功幾率越大。
3)在應對大額訂單、背景複雜的客戶時,困難性提問要精簡、提煉,在提問之前首先強化客戶資料收集與分析的工作。
4)銷售人員問的難點問題與背景問題的比例可以反映出他的經驗多少,一般而言,經驗多的銷售人問困難性問題的比例比較高。
簡而言之,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初步的診斷,與客戶建立基本的信任感,樹立非影響性權威,客戶不會從你的回答來判斷你的專業水平,因為你的回答是建立在你自己的判斷基礎之上,而不一定是客戶真正想聽到的內容。最高明的建立信任與樹立專業度的方法,就是按專業的流程與順序探測性提問。記住,你的提問讓客戶有了充分傾訴的機會,對方說得越多,他越喜歡你。
第三階段,過渡並加強信任
通常情況下,當客戶真的要說出他的問題的時候,他會習慣性反抗,會問你類似你們是做什麼的你問這個幹什麼等等,在此階段,主要的任務而是為以後擴展問題的嚴重性作鋪墊。在這裏,與各位分享一些實用的技巧。在這個敏感時刻,通常你要真誠表明你的來意,你可以說一些中性,沒有壓力的詞句過渡。時機不到,也不要輕易說出你要賣的產品.
比如我主要想了解一些貴公司在方麵的訊息,看看我們的服務是否可以幫得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