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推銷員的成功之術(1)(3 / 3)

3.“推銷導向”型它與“顧客導向”型恰好相反,持這種心態的推銷人員側重單純關心銷售任務與買賣本身,忽視商品交換背後人際關係溝通,從而走向重買賣、輕人情的另一個極端。為了達到推銷的目的,甚至可以敗壞職業道德,不擇手段地推銷商品,但卻很少了解顧客的需要,分析顧客心理,這種心態也是不可取的。

4.“推銷技巧導向”型這種心態較為折衷,既關心銷售,又不非常重視推銷;既關心與顧客溝通,但不求完全為顧客服務,他們注意兩者在一定條件下的充分結合。從現代推銷理論分析,這種心態對推銷不求甚解,可能成為成功的推銷員,但卻難以創新,不易成為推銷專家或取得突破性地展。

5.“解決問題型”這種心態是理想的推銷心態,將投入全力研究推銷技巧,關心推銷效果,又重視最大限度地解決顧客困難,注意開拓潛在需求和滿足顧客需要,在兩者結合上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使商品交換關係與人際關係有機地融為一體。

通過自我認知,你才能開始弄清楚什麼是神或真理,什麼是無始無終的境界。你的老師可能傳授給你的是他從他的老師那兒得來的知識;你可能很會考試,得到學位及其他一切,但是如果你不能了解自己,就像了解鏡中自己的臉孔,那麼所有其他的知識意義都不大。有學識的人如果不自知,是不能有智慧的,他們也不會明白思想是什麼、生命是什麼。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你必須向自己提出下麵的問題:

1我的長處是什麼?

2我最擅長工作是什麼?我做得還算可以的工作是什麼?目前為止,我做得最成功的是什麼工作?

3為了完成那個工作,哪些能力或是技術曾經幫了我的大忙?

4我經常在哪些工作上失敗?目前為止,我的三大失敗是什麼?那些失敗中,哪一種最為嚴重?我為什麼會出現那種失敗?我應該用什麼方法防止那種失敗?

5我目前麵臨的困難是什麼?其中的三大困難是什麼?

隻要你能夠冷靜地思考這五個問題,你目前的長處與短處就豁然浮現於眼前。這種思考不能隻做一次,必須每隔一段固定的時間,就做這樣的思考與反省。隻要你如此做過兩次、三次、你就會發現自己在哪些方麵是在不斷進步中,在哪些方麵是在停頓或是退步。

剖析還需要“成長”的部分

1.在目前從事的工作中,你在哪些方麵還需要“成長”,以自己的知識水準與目前必須做的工作做個對照。

2.在將來的工作中,你在哪些方麵還需要“成長”擬定你在五年內想達成的目標,然後思考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此後必須具備什麼知識與能力。

3你也有必要思考“如何培養正當嗜好”、“如何使自己的內涵更豐實”的問題。也就是說,為了提高自己的個性、人格與內涵,自己應該具備哪些能力。例如:加強美術、音樂、文學或是外文方麵的學習等。自知之明是智慧的開端,在其中含藏著整個宇宙,也包含了人性所有的掙紮。

二、最優秀的人是你自己

古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在臨終前有一個不小的遺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時間裏沒能給他尋找到一個最優秀的閉門弟子。

事情是這樣的:蘇格拉底在風燭殘年之際,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就想考驗和點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時看來很不錯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說:“我的蠟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蠟接著點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明白,”那位助手趕忙說,“您的思想光輝是得很好地傳承下去……”

“可是,”蘇格拉底慢悠悠地說:“我需要一位最優秀的承傳者,他不但要有相當的智慧,還必須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氣……這樣的人選直到目前我還未見到,你幫我尋找和發掘一位好嗎?”

“好的、好的。”助手很溫順很尊重地說:“我一定竭盡全力地去尋找,以不辜負您的栽培和信任。”

蘇格拉底笑了笑,沒再說什麼。那位忠誠而勤奮的助手,不辭辛勞地通過各種渠道開始四處尋找了。可他領來一位又一位,總被蘇格拉底一一婉言謝絕了。有一次,當那位助手再次無功而返地回到蘇格拉底病床前時,病入膏肓的蘇格拉底硬撐著坐起來,撫著那位助手的肩膀說:“真是辛苦你了,不過,你找來的那些人,其實還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辭懇切地說,“找遍城鄉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優秀的人選挖掘出來、舉薦給您。”

蘇格拉底笑笑,不再說話。半年之後,蘇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別人世,最優秀的人選還是沒有眉目。助手非常慚愧,淚流滿麵地坐在病床邊,語氣沉重地說:“我真對不起您,令您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