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製度不能今天這樣,明天那樣,朝夕令改的管理方式隻會損失領導者的威信,讓自己管理起來越來越混亂。聰明的領導者和企業必須要讓員工相信賞罰分明是真實的、長久的,隻有這樣,他們才會積極工作,給企業創造更大的財富。
在一家企業裏,如果不是以工作來衡量一個人的貢獻的話,員工們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巴結權貴為自己沽名釣譽上來。這樣,企業裏真正幹事的人就站不住腳,投機就會層出不窮,企業離倒閉也就不遠了。
賞罰分明是企業管理之中的重要手段,而且賞罰分明並不是隻要有一套明確的賞罰製度就可以了。因為製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我們必須要做到的是,賞與罰都要做到讓員工心服口服。
賞罰分明是公正的體現,公正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必須擁有的品質。無論在什麼單位,如果一個領導做不到賞罰分明,體現不出公正,就會有員工說他不適合做領導。那麼如何做到賞罰分明呢?領導者要胸襟寬廣,嚴格按照企業的規章製度實施獎懲,絕不能因為個人的好惡而廢棄了企業的規定。領導要做到賞罰分明,以下幾個原則可以借鑒。
第一,有過必有罰。一個團隊必須講究紀律,不能因這個人平時對自己好或者是親朋好友,有過就不懲罰。西蜀孔明北伐時,馬謖不聽他的調動,擅自做主丟失街亭。雖然馬謖才氣過人,得到諸葛亮的器重,但為了嚴肅軍紀,諸葛亮還是忍痛揮淚斬馬謖,並上表請求自貶三等,承擔失敗之責,從此蜀軍上下再也不敢違命。有過必罰,不能優柔寡斷,感情用事,這樣上下才能團結一致。
第二,有功必有賞。下屬有功勞而不獎賞,會讓他產生不服氣的心理,以後就不肯立功,甚至與領導離心離德,難以領導。《說苑》言:“有功者不賞,有罪者不罰;多黨者進,少黨者退;是以群臣比周而蔽賢,百吏群黨而多奸;忠臣以誹死於無罪,邪臣以譽賞於無功。其國見於危亡。”有功必賞,可以激勵員工的工作態度,也能融洽上下級關係。
第三,雙管齊下。賞與罰雙管齊下,並且兩手都要硬。下屬取得成績,給予肯定,不吝嗇表揚;下屬犯了錯誤,給予指正,並先檢討自己是否教會了下屬正確的工作方法。“罰”的目的在於“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在下屬的心目中,領導的責任通常與其權力是等同的。賞與罰都必須善加運用,這樣才能體現出領導的公正,才能獲得下屬的信賴和支持,進而發揮團隊的力量去促進企業的發展。
◎實話實說,問題才容易解決◎
當我們犯了錯誤的時候,不要采取消極的逃避態度,而是應該在發現錯誤的時候,馬上想一想自己應怎樣做才能最大限度地彌補過錯。隻要我們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它,勇於承擔責任,錯誤不僅不會成為我們發展的障礙,反而會成為促使我們前進的推動力。
對一個希望在職場上有所作為的人而言,一定要做到實話實說,勇於負責。然而現實狀況是,我們常常發現一些人犯了錯誤,習慣性地把大事說成小事,以此來達到逃避責任的目的。但實際上,責任是逃避不了的,我們必須實話實說,隻有讓大家知道了真實的情況,大家才會用心地想辦法,幫助我們把問題解決掉。
有一家企業老板在大會上對所有人說:“公司現在麵臨著一個很嚴峻的問題,如果解決不了的話,那麼公司很可能就會倒閉,我希望大家跟我一起想辦法來解決問題。”
於是,公司的所有員工都在想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最後,經過大家的努力,問題終於解決了,公司轉危為安。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把實情說出來,大家才會了解真實的情況,然後才會用心去解決問題。
在工作上遇到困難了,我們不告訴下屬,也不彙報給上司,而自己又暫時想不到什麼辦法,就這樣一直拖著,拖到最後很可能一件小事就會變成大事。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領導幹部一定要對工作求真務實一些,有了困難及時說,好讓大家一起出謀劃策,想辦法解決問題。
劉誠是某公司的采購主管,他聽從了另一部門經理和自己部門經理助理的建議,犯下了一個很大的失誤。那個部門的經理和助理認為,浙江的義烏有個產品運到陝西會有很好的銷路,結果劉誠在采購過程中聽從了他們的建議,透支了賬上的存款數額。
公司對零售采購商有一條至關重要的規則:不可以透支自己所開賬戶上的存款數額。如果你的賬戶上不再有錢,你就不能購進新的商品,直到你重新把賬戶補滿為止。通常這要等到下一個采購季節,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那次正常的采購完畢後,劉誠的上司突然打來電話告訴他,廣州有一家企業生產的一種新式旅行包在歐洲很受歡迎,要求他采購一部分。
劉誠沒有為自己犯的錯誤而開脫,而是向上司闡述了自己大量采購義烏那一種產品的具體情況,坦誠地向上司承認自己的失誤。同時,配合上司向總部申請追回撥款,再采購新式皮包。
盡管上司有些不高興,但他還是設法給劉誠撥來一筆款項。後來,義烏那種產品和廣州那個新式旅行包在推向市場後,深受顧客歡迎,賣得十分火爆。
因此,公司高層對劉誠和他的上司都給了一筆豐厚的獎賞。
犯了錯誤,就要實話實說,不要找任何借口。我們對上司實話實說,雖說可能會因此而被撤職、被處罰等,但是,因為我們及時承認錯誤,上司會想辦法為我們收拾殘局,讓公司的損失降到最低,最後上司很可能會因此原諒我們。相反,如果我們隱瞞了錯誤或者上司問起來為什麼做成這樣,我們再尋找各種各樣的借口,即使最後你僥幸沒有讓公司遭受到什麼損失,恐怕也很難在公司待下去了。
有一位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被調到某高校做係主任,這是他第一次做教育工作。他知道老師們都很想評上高級職稱,為了在新崗位上樹立威信,剛上任不久的他就向本係青年教師許諾說,今年可以讓他們中三分之二的人評上中級職稱,甚至個別優秀的老師連高級職稱都有可能評上,結果大家一陣歡喜。但當他向學校申報時,卻發現出了問題——學校不能分給他那麼多名額。
這位係主任據理力爭,四處奔跑,說得口幹舌燥,但依然不能把問題解決。他又不想把具體情況告訴係裏的教師,隻對他們說:“放心,我既然向你們保證了,就一定要做到。”
最後,職稱評定情況公布了,眾人大失所望,背後將這位係主任罵得一錢不值,甚至有人當麵指著他說:“主任,這是怎麼回事,怎麼我沒有被評上,你答應的呀。”而校領導也批評他是“本位主義”。就這樣,他剛上任沒多久,就在係裏信譽掃地,校領導也對他失去了好感。
既然做不到了,就要實話實說。像上麵事例中的這位係主任,為了一時籠絡人心,沒能兌現自己的諾言,向大家放了“空炮”,這樣的人又怎麼能得到眾人的信賴和尊重呢?
其實,當我們真的遭遇到困難之後,不妨把實際情況告訴大家,說不定大家會原諒我們呢!
年初的時候,某公司的老板向本公司的全體員工許諾說,年底可以給他們加薪百分之十。
可是到了年中的時候,由於行業的不景氣,公司的業務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整整下半年公司都處在虧損的狀態。到了年底,公司已經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
這時,老板不得不向所有員工道歉,把具體情況一一向員工說明,雖然有個別員工對老板這種開“口頭支票”的做法很是反感,但是大多數員工還是原諒了老板。
工作中,經常會出現變故,當我們已經對事情失去了掌控能力的時候,就要把具體情況告訴你的上級或者下屬,讓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我們時刻都要謹記:凡事都要以大局為重,工作上的事情不是我們個人的事情,它關係著整個部門,乃至整個企業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