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有壓力才有動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壓力是動力的來源,從一個領導幹部是否敢於承受壓力,可以看出他勇於拚搏、甘於奉獻的信念有多強,他的責任心有多強。
◎很多時候,壓力是動力的源泉◎
中國古代大思想家孟子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句話對壓力作了最好的詮釋。
在工作中,你或許會覺得壓力過大,或許認為正是這些壓力阻止了自己的成功。但是,如果你抱著一種積極的態度看待它的話,那麼它就會成為一種動力。事實上,悲觀對我們來說於事無補,唯有改變這種消極悲觀的人生態度,以積極樂觀的思維來看待壓力,壓力才能成為推動我們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職場中,總有些人得過且過,不思進取,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沒有進取心,缺乏工作的動力;二是沒有壓力,能拖就拖。針對這一特點,領導一方麵應當改革機製,對於積極進取的員工進行獎賞,以激勵員工努力工作,積極創新。另一方麵,領導可以施加壓力,“逼”出人才。其實每一個人都能做得比現在更好,關鍵是看他有沒有一個“逼”他成才的領導。
壓力能體現出我們對工作的責任心,因為壓力的本質就是責任感。為了獲得預期的成功,我們就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我們首先就要把壓力轉化成必需的動力。
有一個電子廠,領導隻規定了每月的最低產量,他們的目標產量由每個小組自己確定,其中有一個小組確定的目標是別人的兩倍。
其他小組知道了這個小組的目標後,都不相信該小組真的能完成這麼多的產品,工廠的領導同樣也不相信。可是一年過去了,人們發現這個小組生產出來的產品確實是其他小組的兩倍還多,其工作效率遠高於其他小組。工廠領導在驚歎他們的工作效率如此之高時,馬上決定給這個小組的成員發放比其他人多出四倍的獎金,並號召其他組向他們學習。
有些下屬並不是沒有能力,而是由於沒有壓力,懶散成性,凡事做得差不多就覺得可以了。對於這樣的下屬,領導者一定要施加壓力,一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二來可以滿足部下個人的成就感,一石雙鳥,成績斐然。
工作是培養人才的動力,忙碌則是培養人才之母,冗員太多的單位,三個人當一個人用,大家整天無所事事,懶散的氣氛互相傳染,這樣非但不能造就人,反而使人才變為庸才,加速了人才老化。
王經理的秘書班子原有4人,由於公司采用了現代化辦公設備,使原有的工作量大大減少。由於沒有了工作壓力,大家就都不思進取,得過且過了。
於是4個秘書把任務互相推諉,彼此間也明爭暗鬥,互不配合,這樣一來反而使本來就不多的工作被延誤了很久。
在這種情況下,王經理當機立斷,將其中3人調到人員相對缺乏的人事部。如此一來,剩下的一人因為壓力太大,不得不每日忙於工作,把工作處理得井井有條,業務能力不斷提高。其他人由於有了新的職務,工作熱情大增,再也無心相互爭鬥了,於是整個公司的麵貌大為改觀。
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為什麼三個和尚沒水喝,是他們缺乏壓力,缺乏顧全大局的意識。有些人在談論自己工作的時候,會因為沒有壓力而沾沾自喜,但我們不難發現,這些人都是一些平庸之輩。“玉不琢,不成器”,如果沒有壓力的磨煉,再好的一塊璞玉也會變得昏暗無光。要想成就一番事業,不可能永遠順風順水,我們必須頂住壓力激流勇進,逆風而上。當我們迎難而上的時候,沉重的壓力也就變成前進的動力。
壓力就是動力,比如汽車內燃機就是通過汽油燃燒產生的壓力推動活塞運動,從而帶動汽車行駛。人也是如此,正是因為工作壓力,才會產生工作動力。有一位傑出的企業家還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目標在前麵牽引著我,而壓力在後麵推動著我,所以我不得不前進。”這個比喻實在非常恰當,壓力就是一種推動力,推動著我們不斷地前進。
美國陸軍上將巴頓將軍就非常清楚壓力的作用。第二軍在卡賽林山口戰役遭受慘敗之後,巴頓就接任了軍長之位。
巴頓臨危受命,表示自己隻需要10天的時間就可以把這個常敗之師整頓成王牌軍。
很多人認為巴頓是在說大話,因為第二軍紀律鬆懈已久,再加上剛打了敗仗,士氣低落。但是,巴頓雷厲風行,製定了很多嚴格的規章製度。
為了給官兵施加壓力,他甚至采取了“不民主的以及非美國的方式”,很快,這支部隊一掃過去那種鬆鬆垮垮的拖拉作風,精神麵貌發生了巨大改變。也正是因為如此,第二軍的戰鬥力得到空前的加強,成為“二戰”中美國的王牌軍隊。
一個人沒有壓力,就談不上對企業有多大的貢獻;一個人沒有壓力的推動,就沒有對偉大目標的向往,也就不可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領導必須要給下屬們一點壓力,當部下的每一個人都有事可做的時候,他們才會想著如何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整個企業才會呈現出一片繁忙且生機勃勃的景象。當然,壓力必須適度。總之,壓力是不可避免的,要想在職場中實現更大的自我價值,我們就需要主動地給自己一些壓力。
◎壓力,讓潛能得到更好的激發◎
一個顧全大局的領導需要用各種方法,給下屬一些壓力,迫使他們麵對困難、挑戰極限,這是團隊成長的關鍵,也是一個領導證明自己是個傑出人才的方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一個人在沒有任何壓力的狀況下,很難做好任何事情,但是隻要有點壓力,他就可以不斷地戰勝自己。也就是說,其實世界上的每個人都能成為很優秀的人,關鍵在於他有沒有一點壓力。
潛在的智慧是通過不斷與困難作鬥爭而獲得的,古往今來,幾乎所有偉人都經曆過艱難困苦。可以說,沒有一點的壓力就想取得一定的成就,無異於白日做夢。
諾曼·考辛斯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精神及行為科學係的一位副教授。
在他39歲的某一天,他去一家保險公司購買人壽險,但由於做心電圖發現冠狀動脈有阻塞症狀之後遭到保險公司的拒絕。醫生對他說:“現在,你最多隻能再活一年半了,而且必須辭掉工作,別參加任何體育活動,整天待著不動才行。”
也許大多數人聽到這個消息後都會萎靡不振,但是考辛斯認為自己不會死。幾年中,他刻苦鑽研創造了醫療自身疾病的處方,以維生素C、肯定的思想、歡樂、信仰、幽默和希望配合著使用。就這樣他奇跡般地活了7年。
這時,醫生又告訴了他一個不好的消息,說他患上了另一種致命的疾病——僵化脊椎炎,這是一種會引起脊椎骨與關節相關組織逐漸分解的疾病。
考辛斯再一次為了自救而設定計劃,他服用大量的維生素C並采用“幽默治療法”,有計劃地看搞笑電影,看詹姆士·沙伯和羅伯·班奇裏的喜劇作品。他又神奇地活了下來。
可見,人的潛能是無限的,一個有目標、有理想的人,總是給自己施加一點壓力,促使自己去完成目標。對於現在的企業來說,最大的困惑就是企業的領導感到的市場壓力非常大,而有些員工卻沒有感到壓力或感到壓力不大,於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混日子。如果企業能讓員工感受到一點壓力的話,那麼員工們肯定會想著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在他們剛踏上擁有自己夢想的那塊土地的時候,既沒錢又沒朋友,並且學曆不高。是貧困的壓力激發了他們內在的潛能,召喚出了他們的智慧,為生存、為發展而努力,最終獲得富足的生活和優越的地位,這讓無數有錢財、有機會並受過良好教育而無成就的本土青年羞愧得無地自容。
一個生長在優越環境中的人,常依賴父母而不能自食其力的人,從小就被溺愛嬌慣的人,是很難取得一番作為的。試想一下,假使一個人不被生活逼迫著去工作,他將怎樣呢?假使不用勞動,就可以想買房就買房,想結婚就結婚,他將怎麼樣呢?假使他已經得到了所要的東西,他還肯奮鬥嗎?
生活需要一點壓力,工作需要一點壓力,我們應該感謝壓力,並主動地給自己製造一些壓力。因為壓力能激發我們巨大的潛能,讓我們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充滿激情、充滿動力。
傳說古時候,有一個國王長得十分醜陋,很多人都很怕見到他,除此之外,他還有一隻眼睛是瞎的,一條腿是瘸的,而且性格還非常古怪。有一天,他召集全國所有的畫師來為他畫像,並發話說:誰畫得令他滿意有賞,不滿意的就要被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