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屬犯了錯誤,最妥當的做法就是溫和地對待,要讓他知道,領導對他沒有惡意。下麵這個故事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張海是在同學當中混得比較好的,因為他26歲就坐到了某航空公司經理的位置。他工作能力比較強,為人處世的能力也很不錯。
公司有個姓甘的職員,畢業於台灣一所著名的外語學校,英文很好。
有一天,張海發現她正在讀一本英文著作,就瞄了一眼,原來是在看莎士比亞的一本書。張海並沒有直接上去指責她,而是隨和地說:“甘小姐,沒想到你也這麼喜歡莎士比亞的書啊!”她望著張海笑一笑,張海說:“莎士比亞的文字的確非常優美,不過,好像我們在工作的時候用處不是很大。甘小姐,我給你一個建議,以後莎士比亞還是回家讀。”她笑笑,自那以後,張海就再也沒有在公司看到她讀莎士比亞的書了。
張海沒有過於直接地指責甘小姐,但是效果卻勝過指責,這就是張海為人處世的成功之處。他既為甘小姐留了麵子,又提醒了她的錯誤,使她時刻謹記自己的本職工作。
溫和處理,體現出了一個領導幹部的包容心。作為領導幹部沒有必要因為一點兒小事把上下級關係搞得不痛快。任何人都會犯錯,作為領導,有責任讓自己的下屬更快地成長起來,而不是去責怪他為什麼又犯錯了。
很明顯,溫和處理下屬的錯誤,是顧大局的一種表現。但是,很多領導卻很難做到這一點,當下屬犯錯時,他們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不把對方批評得狗血淋頭,他們就覺得下屬意識不到自己身上所肩負的責任。其實,當我們在眾人麵前批評對方的時候,就已經慢慢地失去對全局的掌控了,因為工作直接跟員工的利益掛鉤,沒有人會傻傻地故意去犯一些錯誤等你來批評。作為領導者,我們要理智地對待下屬的錯誤,不要“因小失大”。
很多年前,美國某石油公司的一位高級主管作出了一個錯誤決策,一下子使該公司損失超過200萬美元。當時,這家公司的老總正是大名鼎鼎的洛克菲勒。造成損失之後,這項工作的主管人員唯恐洛克菲勒先生將怒氣發泄到自己頭上,都設法避開他。
一天,這家公司的合夥人愛德華·貝德福德走進洛克菲勒辦公室,發現這位石油帝國老板正伏在桌子上看一張紙上寫著什麼。
“是你呀,貝德福德先生,請坐。”洛克菲勒對貝德福德,平靜地說道,“貝德福德先生,我想你已經知道我們的損失了。對於這件事,我考慮了很多,但在叫那個人來討論這件事之前,我做了一些筆記。”
原來,那張紙上羅列著某先生一長串的優點,其中提到他曾三次幫助公司作出正確的決定,為公司贏得的利潤比這次的損失要多得多。
之後,貝德福德感慨道:“我永遠忘不了洛克菲勒處理這件事情的態度。以後這些年,每當我克製不住自己想要對某人發火時,就強迫自己坐下來,拿出紙和筆,寫出某人的好處。當我完成這個清單時,自己的火氣也就消了,就能理智地看待問題了。後來這種做法成了我工作中的習慣,好多次它都製止了我的怒火,如果我不顧後果地去發火,那會使我付出慘重的代價。”
由此看來,當領導者在工作中發現下屬有什麼疏漏時,用溫和的態度來對待是一種絕佳的智慧。總之,領導者盡量不要當眾批評下屬,能用提醒的,就別用批評,如果提醒後,對方仍然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裏的話,就與對方溝通,恰當地提出批評。這樣,下屬會感覺到領導對他的照顧和體貼。反之,他會覺得領導是有意跟他過不去,故意在眾目睽睽下給他難堪,影響他在同事麵前的形象。
◎任用強於自己的人,才是真的大胸襟◎
對於一個想成就一番事業的老板來說,他當然不希望自己手下的員工都是些平庸之輩,一個企業的發展與進步需要更多的傑出人才為之奮鬥。要想顧全大局,那麼你就應該多用一些比自己強的人。
領導幹部要學會用比自己強的人,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墓碑上就刻著一句這樣的話:“一位知道選用比他本人能力更強的人來為他工作的人安息在這裏。”這也是卡內基成功的秘訣,他之所以能成為鋼鐵大王,並不是他有什麼了不起的能力,他隻是做到了很多人都沒有做到的一點——敢用比他強的人。
卡內基還說過這麼一句看似非常狂妄的話:“把我的廠房、機器、資金全部拿走,隻要留下我的人,4年以後我又是一個‘鋼鐵大王’。”他講這話的時候充滿了自信,而這種自信源於什麼?那就是任用水平比自己高的人。下麵這個故事就能很好地說明這一點。
齊瓦勃是卡內基鋼鐵公司下屬布拉德鋼鐵廠裏的一位普通的工程師。
一次,在布拉德鋼鐵廠產品開發與研製會議上,與會高管們在產品是繼續升級還是適應市場的問題上,一直僵持不下。廠長覺得應該順應市場需求,以便擴大市場份額,戰勝競爭對手。但適應市場就意味著沿用原有技術,因為一旦利用新技術,將大幅度增加成本,市場難以接受。
副廠長則主張產品升級,以便始終保持技術領先,爭取高端客戶。但產品升級意味著產品價格上升,市場份額減少。
雙方說得都很有道理,而且都是為了公司著想,卡內基也不知道該聽誰的好。
這個時候,作為列席人員參加的齊瓦勃站了出來,他對著參加會議的這些人說:“為什麼不把車間一分為二呢?”
廠長馬上反駁道:“我們的車間本來就不大,再一分為二,豈不是什麼都幹不成了。”
齊瓦勃說:“不一分為二,難道我們不能另選地方,找一個小一點的車間嗎?”
廠長說:“哪裏還有地方?”
齊瓦勃說:“如果必須而且緊迫,沒地方,我們就用馬路。”
“是啊!如果不想影響生產,又想技術升級的話,為什麼不能用馬路呢?”參加會議的人紛紛讚同齊瓦勃的話。
不久後,卡內基就認命齊瓦勃為布拉德鋼鐵廠的廠長。
齊瓦勃沒有讓卡內基失望,在他的管理下,這個工廠迅速成為全美鋼鐵行業的佼佼者。也正是因為有了齊瓦勃,卡內基才敢麵對行業對手公然挑釁地說:“什麼時候我想占領市場,市場就是我的。”
有些競爭對手不服氣,但最後都被卡內基超越。3年後,表現出眾的齊瓦勃又被卡內基任命為鋼鐵公司董事長,成了卡內基鋼鐵公司的靈魂人物。
齊瓦勃擔任董事長的第七年,當時控製著美國鐵路命脈的大財閥摩根,提出與卡內基聯合經營鋼鐵。
一天,卡內基遞給齊瓦勃一份清單說:“按上麵的條件,你去與摩根談聯合的事宜。”齊瓦勃接過來看了看,對卡內基說:“如果你按這樣的條件跟摩根去談,你肯定會損失一大筆錢。”
卡內基知道齊瓦勃不可能無緣無故地說這些話,經過分析後,他承認自己過高地估計了摩根,於是便全權委托齊瓦勃與摩根談判,終於取得了對卡內基有絕對優勢的聯合條件。
一個領導幹部敢用比自己強的人來做事,說明他有著寬廣的胸懷,更體現出他把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作為領導幹部,必須要具有和善於使用比自己強的人的膽量和魄力,在企業內部激勵、重用比自己更優秀的人才,讓企業變得越來越有競爭力。
有些領導幹部之所以不願意用比自己強的人,不是因為他發現不了優秀的人才,而是嫉賢妒能的心理難以克服。有些人總認為既然自己是領導,那麼在各個方麵就應該比別人高上一籌,一旦遇到比自己強的人就萌生妒意,采取各種辦法打壓他們。
一個部門的領導如果嫉賢妒能,那麼部門的整體工作就不可能做好。一家公司的老板如果嫉賢妒能,那麼這家公司肯定早晚都要關閉。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一個能力比領導強的員工得不到重用,可能就會感覺領導故意打壓自己或自己不被公司重視,那麼多半會辭職,另謀去處。這樣,領導幹部實際上是在減少自己的力量,增加競爭對手的力量。
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甲骨文公司,它是全球最大的數據庫軟件公司,該公司的多項研究成果都獲得了世界大獎。該企業成功的秘訣就是不斷地提倡要使用一流人才,比自己更強的人。
甲骨文公司總裁埃裏森說:“領導幹部一定要學會使用比自己強的人,要學會用你的老師——每個比我強的人都是我的老師;要學會用在某個領域比自己強的人——這些人就是專家。企業家經營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尋找‘老師’的過程;而甲骨文能夠快速發展到今天,也就是因為‘老師’找得多、找得準。”埃裏森明白,能不能找到最好的人、有沒有找到最優秀的人的眼光,直接關係到企業的成敗。最大的投資失誤,不是某個項目的得失,而是沒有找對合適的人選。
用一流的人才才有可能造就一流的公司。話說回來,領導幹部們之所以會妒忌比自己強的下屬,是因為擔心下屬會取代自己的位子。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有此擔心,因為敢於用比自己強的人,而且還把對方放到最重要的位置,老板會覺得這樣的領導幹部顧全大局,他不僅不會對其進行打壓,而且還會更加重用。即使老板讓下屬頂替某個領導幹部的位置,一個聰明的老板也絕對不會虧待他,很有可能會把他調到和原來差不多的位子上,而這個位置也會更加適合他。
很多人都說,劉邦是一個庸才,連他自己也承認,自己有很多地方都不如下麵的人,但是他有一個長處,那就是敢用比自己強的人,結果取得了天下,建立了大漢王朝。我們來看看,劉邦的對手項羽,項羽對軍師範增表麵尊敬,稱其亞父。但是在關鍵時刻,卻總是限製範增發揮他的能力,再加上自己性格的缺陷,結果落得烏江自刎的失敗下場。
都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作為領導幹部,隻有用好人、用對人、用好比自己更強的人,才會逐漸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奧若想使公司充滿生機和活力,就必須選賢任能,雇請一流人才,而不能“武大郎開店”,害怕對方超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