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破關(1 / 3)

“小心腳下,陛下。”侍衛隊長護衛著劉鈞進入哈密城,手裏提著一把明晃晃的雁翎刀。“城裏還沒有完全清剿幹淨,還有不少準噶爾叛軍躲藏在城中四處。這些叛軍十分凶悍,之前禁衛軍兄弟入城的時候,他們瘋子一樣的從各個角落衝出來。這些人絕對都是瘋子,他們都已經敗了,哈密城也陷落了,可卻沒人肯棄械投降。”

西域地區實際可以劃分為三塊,南疆、北疆之外還有一個東疆。地理上,則又可以簡單的歸納為三山夾兩盆。

所謂三山,指的就是北部的金山山脈,中部的天山山脈,以及南部的昆侖山脈。包夾在這三大山脈之間的,是兩片低地,準噶爾盆地和塔裏木盆地,這就是所謂的三山夾兩盆。在這獨特的地形中,尤其是整個西域少雨幹旱的氣候特點,使得整個西域的盆地,這種在中原代表著肥沃土地的地理形態,在這裏反而成了大而無力的荒漠地帶。

準噶爾盆地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和塔克拉瑪幹沙漠,是這兩大盆地更讓人印象深刻的。

相比起河西走廊上的連綿綠洲,西域地區絕大多數地區都是沙漠、戈壁和旱地,三疆中,北疆稍為好些,高大的天山山脈上的雪水融化,讓天山北麓的河流更多,綠洲也更多些。

以哈密、吐魯番等盆地為主的東疆地區,從地緣角度來看,其實隻有靠西、北側山地的一麵才有些價值。

一直到漢代之時,中原王朝進入西域,可都沒有對哈密盆地進行開發。甚至在漢時,西域城邦小國眾多,各個大小盆地都有許多小國,多的人口數萬,小的人口隻有幾十人也稱國。可卻唯獨哈密盆地沒有國家。

後世的哈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在整個西域的地理地緣上來說,都非常重要。可在漢代時,卻一直都是個邊緣化的地方。哪怕是到了現在,哈密也遠不如吐魯番和焉耆盆地來的重要。

之所以這樣,主要還是因為哈密相比於吐魯番盆地的氣候更為惡劣,缺少火焰山這樣的天然大壩,幫助蓄積來自天山的雪水。當然也還有人的因素,漢代開發絲綢之路以前,溝通天山南北的陸地交通,都有比走哈密盆地更好的選擇。

由焉耆盆地轉入吐魯番,再進入北疆。或者索性不經焉耆盆地,直接翻越東疆盆地區南側的魯克塔格山,以及吐魯番盆地南區的覺羅塔格山,進入吐魯番盆地。

哈密盆地最開始不被得視和發掘,主要還是因為它與河西走廊之間的關係。以哈順戈壁為核心的大片沙漠戈壁,在前兩條線路上有更多機會獲得水源和綠洲補給的情況下,這條雖然更近,但卻必須穿行於沙漠和戈壁的幹旱之路,就顯得雞肋了很多。

但從整個西域的地理版塊上來看,哈密的位置又十分獨特,他能夠溝通天山南北,而且北上還能與漠北聯係。再加上與河西走廊也很近,因此雖然這裏是個幹旱之地,這條道路也一樣幹旱,可卻最近。

早期的商人不願意選擇這條幹旱之路,可對於軍事上來說,哈密這個點卻很有價值,哈密通往各地的道路,也很有軍事價值。

東疆和南疆都無法承載太多人口,也沒有太多地可開墾和灌溉,但北疆就要好的多。要控製西域,必須掌控北疆。

但要進入北疆,哈密是第一道門戶,有如西域的翁城。而吐魯番,則有如西域的東大門。

劉鈞在嘉峪關按兵不動兩個月,養精蓄銳。

準噶爾這兩個月卻度日如年,希瓦汗國、布哈拉汗國出兵哈薩克草原,而哈薩克人也群起反叛,加之波蘭也趁火打劫,派出哥薩克出兵伏爾加河的土爾扈特。又有浩罕和葉爾羌、青藏聯軍、漠北諸侯等各路挺進。

準噶爾人不得不左拒右擋,可準噶爾人雖然凶悍,也隻能稱之為蒙古最後的輝煌了,他們的騎兵和弓射,在大炮和火槍的打擊下,根本難以占優。

僧格率兵五萬在鐵門關外二百裏的輪台進攻八萬漢羌聯軍,結果卻幾乎全軍盡沒,在大量火炮和火槍的反擊下,僧格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