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戰術,但效果卻出人意料的好,被圍在升龍城裏的鄭軍無法突圍,隻能天天困守。而外圍的鄭氏將領們,卻一波波的趕來勤王,他們如葫蘆娃救爺爺一樣,一個一個的上,然後一個一個的被打的落花流水。
升龍城外不遠的鎮南將軍帥帳內,傅山等一眾將領正看著沙盤。
“大帥,已經半個多月都沒有南蠻子上門了,弟兄們在外麵都閑的發慌,我看外麵的南蠻子都已經喪了膽,根本不敢再往這鬼門關闖了。咱們也別再守樁待兔了,直接攻打升龍城吧!”朝鮮軍團的一名將領說道。
圍城打援是皇帝的指導戰術,與傅山的想法不謀而合。對於大漢來說,要攻占安南不難,畢竟朝廷高了水陸二三十萬人馬呢,還從沒有哪個敵人被大漢如此重視過。
不過安南蠻子們向來頑強狠辣,又是個好戰之國。因此朝廷雖派了大軍,卻也沒打算一朝滅亡安南。而是提了了要逐步推進,步步蠶食計劃。先占領沿海港口,再把沿海據點成線,徹底的掌控沿海地區,再把狹長的安南切成幾大段,讓他們互相不能相顧。
最後才來個圍城打援,圍住他們主力,再把他們其餘的人馬都誘過來,聚而殲之。
這樣既能減少傷亡,也能最大程度的殲滅敵軍主力,大漢可不想這些安南蠻子最後都跟大漢來打什麼遊擊戰。
安南蠻子雖狠,可仗打到現在,他們已經撐不住了。
先是橫山以南的廣南阮氏,雖然阮氏一直與鄭氏對抗,但起碼還是後黎朝名下臣子,若是阮氏不滅,不說與鄭氏聯合,起碼能給鄭氏分擔一部份壓力。但阮氏半年前就被滅了,整個橫山以南地區都被大漢占領,這讓鄭氏壓力更大。
而漢軍憑借著戰艦優勢,以陸軍配合,在紅河三角洲地區,利用那密集的水網,四處進攻,把鄭軍一點點趕出去,然後在那片地區建立了一個個堡壘,最後一步步的逼近到了升龍城下。
在自己的都城下,反成了攻城一方,鄭軍這大半年來是吃盡了苦頭。
圍城兩個多月,四方兵將都趕來救援,可一支又一支的被伏擊擊敗,終於再無援軍了。
升龍城,徹底的成了一座孤城。
打這樣的仗,安南人覺得憋屈無比。
可強者有足夠的實力,無視那些規則束縛,強者是製訂規則的,不是遵守規則的。
哪怕是在安南,大漢軍說要怎麼打,這仗就怎麼打。不論攻守,都是由大漢決定的。
傅山望著沙盤,一旁的一麵木板上,詳細的記錄著入安南之後發生的一場場戰鬥,以及雙方的詳細戰損數字。
仗打到現在,安南人或死或降的兵馬,已經超過八萬,包括廣南阮軍。
整個安南不過幾百萬人口而已,以往窮兵黷武,阮氏也不過五六萬人馬,鄭氏不過十來萬人馬,莫氏和武氏能湊個五萬人都算不不起。全加起來,整個安南的兵力也就二十萬出頭。
現在他們已經被大漢殲滅了八萬,再扣除北麵和西麵莫氏、武力的五萬,鄭氏總共還能動員七萬。
現在升龍城裏就有五萬,也就是說在升龍城外的所有鄭軍加起來不到兩萬。
尤其是安南的軍隊其實跟以前明軍有些類似,多數平時是農民,戰時征召起來,隻是農兵而已。
升龍城裏就算把所有的男人都叫上城頭守城,充其量不超過十萬。
十萬人防守的升龍城,需要多少人進攻?
“大帥,升龍城交給我們日本軍團,隻要有炮兵支援,我們一定拿下此城。”日本軍團擁有四個鎮的編製,全軍有十二萬人,算是大漢規模最強大的一支軍隊。
眼下日本軍團有一個鎮調往南洋劉允升處,還有一個鎮調往緬甸鄭芝龍處,但是在升龍城下,他們依然有兩鎮六萬人。
這六萬人馬可沒有朝廷供應糧餉,全靠以戰養戰,雨季休整了這麼久,這些倭人早就按捺不住了。現在升龍城已經成了一座孤城,他們自然想要第一個攻進城去,大賺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