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閣院之爭(2 / 3)

身為一國之君,劉鈞並不會事無巨細的去忙,他隻抓大方向。但就算如此,也絕不輕鬆。新年一過,南方的戰事全麵展開。但這事在朝中,也還算不了當前第一件大事。

新年剛過,朝廷第一件大事,就是朝廷中樞格局的正式變動。

內閣全麵總領行政,新設禦史大夫統領帝國司法係統,以及新增設的帝國參眾兩議院,這無不讓許多頭次知道這一變動的官員們大為驚訝。

這個變革的正式消息是在總理會議上宣布的,皇帝親口宣布,然後首輔立即讚同。皇帝和首輔的一唱一和,讓其它的總理參政們都有些撒手不及的感覺。

幾乎毫無疑問,這個皇帝和首輔連手推出的中樞官製變革計劃得到了總理會議的通過。

首輔袁繼鹹依然領導內閣,但權力卻比之過去大了許多,過去內閣群輔製度,現在卻完全是首輔負責製,其它的次輔和群輔,完全就是他的佐貳和副手們了。

同為三大係統之一的司法係統,新設的禦史大夫一職,皇帝直接交給了劉宗周。這位原先丁優守製在家的前朝顧命大臣之一,最終還是接受了大漢天子的詔書,赴京就任。劉鈞選了劉宗周來做這第一任禦史大夫,也是因為劉宗周這人的性格和品性,比較固執,但也算是眾臣裏比較能堅持比較有操守的了。

劉宗周主掌禦史台,統領都察院和大理寺。

原左都禦史倪元路沒能擔任禦史大夫這一職務,而是被劉鈞調到了議院,授為參議大夫。原內閣大學士姚明恭因年邁辭去內閣職務,劉鈞授他為眾議大夫,主持眾議院,其實也就是安排他去那裏養老掛個名。

這三大係統設立分離後,原來京中的各部衙也都分別歸屬。各部寺司署局,都劃歸內閣統領。

都察院、大理寺、錦衣衛、東廠則都劃歸到禦史台。

六科和中書官員多轉為參議員。

總理處和軍機處這兩個特別衙門依然保留著,他們繼續做為皇帝的行政和軍事谘詢顧問機構存在。

而樞密院不隸屬三大係統,單獨存在,直接隸屬皇帝。

內閣首輔、次輔、禦史大夫、左都禦史、大理寺卿、參議長、從議長、左樞密使、司禮監提督九人加總理參政銜。

左右樞密使、兵部尚書、總參謀長、直隸總督、侍衛親軍提督、九門提督七人加軍機參讚銜。

有皇帝和重臣們的支持,這次最上層的改革倒是推行的很順利,很快,三大係統分家,各部衙各自隸屬新的上級。

人員的變動不大,袁繼鹹繼續是首輔,次輔則以原民務卿李邦華升任。而下麵的七個群輔,則以吏、兵、禮、刑、工五部尚書以及財務卿和稅務卿兼任。

議院也迅速的成立了,參議院一百名參議員直接滿額,眾議員一千名額,也很快就都授滿了,眾議員的名額充分的按照皇帝的意思,是要讓士農工商各階層的都參與進來,參政議政,因此既有退休的高級官員,也有一些未出仕的進士舉人,還有一些鄉紳地主、商賈,甚至是工匠和農夫。也有一些蒙古的諸侯,還有比如僧道代表等等,總之是各式各樣的人都有。

接到眾議員授封者,都十分高興,尤其是那些地主、商人、工匠、農民、退伍軍人等等這些本來地位不高的人,全都興奮不已。

忙忙碌碌的,正月裏,京師是熱鬧不已。

百姓們白天看報紙,熱情的討論著朝堂格局的變化,晚上則又攜妻抱子的去逛燈會。

新的內閣設立了,新的參眾兩院也設好了。

按新的朝廷製度,內閣得將去年的財政支出到參議院做報告,還得將今年的財政預算提交參議院審核。

不論是去年的財政支出結果,還是今年的財政開支預算,其實都已經在年前完成了。這一次,在內閣看來,那不過是表示對議院的一個尊重,走個過場罷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