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大軍過境(1 / 3)

中秋過後,鬆嫩平原秋高氣爽,新移民們開墾的一片片黑土地上,栽種的土豆、水稻開始收獲,玉米和大豆也即將開鐮。

黑土地上一片繁忙,到處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魏山他們屯堡上下也是人人歡聲笑語不斷,這片土地真的是太肥沃的,捏一把黑土都出油花,插根筷子能發芽。

鬆嫩平原的這片地方,原先是遼北省,如今卻已經改劃入黑龍江省。整個大興安嶺以東,鬆花江以北,黑龍江以南的那大片區域,都改為黑龍江。

新的黑龍江省,絕大多數都是新移民,且基本是從山東移來的。

魏山原是山東沂蒙大山裏的人,沂蒙山數縣的移民到了鬆嫩平原後,安置在了一起,原來同一個縣來的移民在這裏建成了一個鄉,原來同一個鄉來的移民,在這裏則建成為了一個屯堡。

因為他們這些人都來自沂蒙大山,因此他們在這裏新建的六個移民鄉鎮所組成的這個縣,縣名就叫新沂縣。

他們把新沂縣裏那條流經六個鄉的河流,取名新沂河。

原來同一個縣的人,如今在這片新家鄉,成了同一個鄉的人,原來同一個鄉的,在這裏成了同一個堡的。這使得魏山等移民,在這裏適應起來很快。

魏山他們屯堡有一千戶。

今年移民們都是集體墾荒耕種,這樣能更加有效果的利用牛馬農具,也能集合勞力,開墾出更多的耕地。

他們今年開墾了不少土地,種的最多的是土豆,還有部份地則種的是玉米,又有一些種植了黃豆,在沿河的水澆地種了水稻。

不論是土豆還是玉米,或是大豆、水稻,長的都非常喜人。

在五月的時候,魏山就已經迫不急待的去信老家,把這裏的一切美好景象向家人描繪,讓父親他們趕來。老父親聽說魏山這裏全是肥沃的黑土地,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他們屯堡輕易的就開墾了上萬畝地的時候,簡直難以相信。

可兒子既然這樣說了,還強烈要求他來,他最後還是決定離開那個貧窮的小山村。雖然村裏不少人移民走了,可留下的人依然人均分不到兩畝地。

新沂縣官員們對於移民們要接家人親朋前來,也是持歡迎態度。這裏到處都是可開墾的好地,缺的隻是人。

魏山父親看著收獲的土豆,卻總可惜的道,“多肥的地,可惜一年隻能種一季,浪費一季了,得少收獲多少糧食啊。”

新沂縣處於嫩江平原,是在嫩江左岸的一條大無尾河忽蘭葉河的一條支流。忽蘭葉河是一條很奇怪的無尾河,說他無尾,是因為這條河有頭無尾。這條河發源於小興安嶺,全長一千多裏,但在過了新沂縣之後再往西南不遠後,就完全消失在了一片連綿的沼澤地裏。新沂河是忽蘭葉河的支流,河長一百餘裏,流經新沂縣六個移民鄉鎮境內,河麵有五六丈寬。

新沂縣六個鄉開墾的土地都是在河兩岸,不過這裏雖然土地肥沃,水也充足,地還平整,但這裏卻比魏山他們沂蒙老家有著更長更冷的漫長冬季。

在沂蒙山區,他們一年能種植兩季土豆,二月播種春薯,六月收獲。等到七月種秋薯,十月收獲。但在這裏,他們要到三月底四月初的時候種植,然後等到秋季收獲,一年隻能種一季。

玉米、大豆和水稻,也基本是如此。

這麼肥的黑土地,如果不是天時,這樣的地力種兩季完全沒問題。

太可惜了。

魏山卻很滿足,雖然隻能種一季,可這裏的地肥,地多。

他們在老家,一個小山村也不過二三百畝地,多數都是些山地。可在這裏,大片大片的開闊土地,甚至有河邊的水澆地,在這裏,甚至還能種水稻。他們在老家,可都沒有種過水稻,山裏沒那條件。

今年新開墾的新地,土豆種下去後,也沒有那麼多功夫細心伺弄,屯堡裏要求開墾更多的土地,大家的多數時間都在開墾荒地上了,管理種植的土豆都是女人的事。

光他們屯,今年就種植了五千多畝土豆,另外還種了兩千多畝玉米,兩千多畝大豆和數百畝水稻。

當時大家想的都是廣種薄收,反正是新開墾的地,先都種下去再說,收成多點少點沒關係。地種熟了,自然產量也就會上來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