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填日本(1 / 3)

清晨薄霧繚繞,贛江的支流同江邊上,一座古樸而又貧窮的小村子,木屋竹樓中間雜著幾間黃土坯屋隱現在晨光中。

村子裏大多是這樣的房子,處處顯露出這個小村的落後與貧困。

村子雖窮,但村子卻不小,村頭還有一座廟,一座祠堂,還有一座私塾。在村東,甚至還有一座很大氣的青磚綠瓦的大宅子,宅子前還立著一座石牌坊,上麵有進士及第四個大字。

天微微亮,如今被改稱為同江小學的院子裏,鍾聲響了。

幾間教室裏的幾十個孩童從教室裏麵笑鬧著湧出來,來到學校院子中間的那塊空地操場上。

這所學校是原來同江村的私塾改建而成,不但同江村的孩童都在這裏讀書,甚至附近的七八個村子的孩子也都是來這裏讀小學。學校分為初小和高小兩部,初小一至三年級,高小則是四五六年級。

同江在贛江邊上,屬於江西省的吉水縣。吉水自宋時起,就是文化之鄉。尤其到了明代後,科舉出身的極多,甚至有一門三進士,隔河兩宰相的盛況。同江村這個小村子,也曾經出過一個進士。舉人秀才的,更是不少。

如今村小的校長就是一個老秀才,另外的幾名老師,也有兩個有秀才功名,其餘的則多是有童生功名的。

同江處於一片平原地帶,這裏幾乎看不到山,連個山包都見不到。而且人口密度極大,幾乎就是村頭挨著村尾,村與村相連。村子多人口,擁有的田地自然也就少。

各村都幾乎隻有幾百畝地,而且幾乎都集中各村的極少數大戶的家裏。同江村也是如此,全村三百多戶人,上千口人,但地不過五百畝,且基本上都是那位出過進士的李老爺家的地。村裏的人也多是姓李,往上數還都是一家,但百年來,幾乎都是為李家佃田。

這點地當然養不活整個村子裏的人,因此早在許久以前,村子裏的人便養成了傳統,學手藝掙飯吃,要麼學蔑匠、木匠、磚瓦匠泥水匠,要麼就去學打漁做漁夫,或者去隔壁的峽江縣做燒炭工等等。

但村子裏也對讀書十分重視,家裏的男孩子基本上都會送他入私塾開蒙,若是資質好,肯定還會想辦法供他讀下去,將來參加科舉。若是一般的,那讀幾年書後便要跟著學手藝,或者送去店鋪裏做夥計。

在這個連柴火都不能自產,隻能靠撿牛糞曬糞球做柴火的小村子裏,他們更有闖蕩攔的精神。也更明白,想要出人頭地,隻有讀書這條路最有希望。

小學校長就是原來私塾的先生,也是村東頭李進士家當代的家主。私塾改建為村小後,他成為了校長,附近七八個村子的孩子都到這來讀書,學校裏擁有三百多個學生,六個年級各隻有一個班,學校裏包括校長在內也隻有十個老師。

除了校長是公辦老師,其它的都是民辦老師。十個老師,三個秀才,七個童生,師資力量也算是附近比較強的一所村小了。

因為老師的待遇比較高,校長和老師們對此都比較滿意。

早上晨讀過後,便是早間操,一位年輕的老師在前麵領操,帶著學生們做著早操。早操也是上麵要求的一項必須活動,形式類似於軍中的隊列,不過比較簡單一些。

十五分鍾的早操後,學生們還有五分鍾的休息時間,然後就是早上的正式課了,早上會有兩節課,上完這兩節課,孩子們便會吃點自己帶來的幹糧,接著就是上午課。中午的時候,學校裏會有一餐免費的午餐供應,由上麵教育局拔錢。

下午課上完,則孩子們各自回家,一天的課結束,晚上沒課,也沒有寄宿學生。

一節早讀課加上八節正式課,學生們一天得上九節課。

六個年級十二個班,一天有九十二節正式課,十個老師基本上每天課時都是排的滿滿的,每人每天差不多至少九節課。

早操過後,李水生有些膽怯的來到校長的辦公室外。

“報告!”

“進來。”

“校長,我明天不能再來讀書了。”李水生怯怯的道。水生也是同江村人,論輩份,校長算是他堂爺爺,不過李家又是村裏的地主,水生家也佃著校長家三畝地,他打小對校長就有些畏懼,他現在讀三年級,以前也是在私塾裏由校長教的,校長教私塾時,最喜歡拿戒尺打人手心,水手以前背不出書時,沒少挨打,因此極畏懼校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