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識時務者(2 / 3)

兩個兒子在外做學徒,每月也還有一塊銀元,兩個孩子也算懂事,廠裏是包吃包住甚至包了衣鞋,這兩孩子懂事,從不亂花錢,工錢和加班費總會省下來寄回家。

李莊打算這錢先存著,等到了年底也許可以修葺下屋子。

這屋子其實也是官府拔給他們的,許多人移民走了之後,他們的田地房屋等都由官府出錢買下來,這些田地便租給留下來的人種,房屋則分配給那些留下來又沒房的人,房價很便宜,象征性的收點錢,而且還允許分期付款。

李莊分到的那個房子還不錯,比他過去的那個窩棚好多了,他也不打算再另蓋,修葺一下就好,還能住好些年呢。

李莊今年種了許多土豆,已經跟糧站提前簽好了合同,連收購價都定好了,定購價很讓他滿意。

隻要不遇上什麼太嚴重的水旱災害,等地裏土豆收獲的時候,能賣不少錢。據說這些土豆他們收購過去,都是要加工成澱粉,然後加工成粉條什麼的。土豆製成的粉條李莊也吃過,他們在運河上拉纖,船家包吃,有時遇到一些比較大方的船家,等開船那條,就要先吃一頓豬肉燉粉條子,那粉條聽說就是用土豆做成的。

吸飽了豬油的粉條子,燉的軟爛,味道非常好,這是李莊吃過的最美味的食物了。他沒想到,那麼普通的洋芋,居然能做成這麼好看好吃的粉條。

粉條更好吃,也更好保存,這對李莊這樣的莊戶人來說,是個好消息,這意味著他們種的土豆有銷路。

洋芋確實是個好東西,收成可比麥稻高的多。雖然價賣不上麥和稻的錢,可量上去了,還是比種麥和稻劃算,也好伺弄。

要是糧站一直這個價錢收洋芋就好了,種上幾年,到時就能攢錢贖買一些地回來。按官上的公告,官府是允許和鼓勵他們贖買他們現在佃種的朝廷土地的。他們這些佃戶有優先贖買權,而且價格比較公允。

能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田地,這是每個莊戶人心中的夢想。

春風還帶著些寒意,李莊跟同村的纖夫們蹲在通州運河碼頭邊上。出來後跟著一條貨船跑了一趟,算是開了張。

坐在碼頭邊等船的時候,李莊他們便拿了些土豆在旁邊烤。這些土豆也是從家裏帶來的,個頭稍小些,他們中午的時候不肯回住宿的地方,怕誤了活,便直接揣著土豆烤著吃。

個頭稍小的土豆容易烤熟,在火裏烤上一會很快就發出香噴噴的味道。

“聽說朝廷要從天津修一條軌道到京城呐,據說軌道修成後,就能跑大馬車。兩匹馬就能拉好幾個馬車廂,可以拉上幾萬斤東西,跑的飛快。”同村的李鬆說道。

李莊驚訝,“那不是比糧船還要裝的多了?”

一般的糧船也就是裝四五百料的樣子,加起來也就三萬斤左右。而這樣的糧船從天津進京,一般得配上十個纖夫,遇到逆風就得拉纖。因此李莊他們從村裏出來就是十人湊一隊,一同接受船家雇傭。

“哪有這樣的事情呢,一匹馬能拉多少?還幾萬斤。”

“我騙你們做啥子,我也是聽一個船老大說的,人家說的有鼻子有眼的。就好比過去漕運不都是從山東走運河經河北到京,可是現在你看,漕糧等還哪個走運河,不都是走海上到天津,然後才船運入京。過去運河上十萬纖夫,無數漕丁,你們哪個敢相信有一天說走海上就全走了海上,現在運河上船隻可少的多,以前臨清關,船隊過關排隊,有時都要排上四五天。”

新朝立國後,漕運改為海運,許多民間的商船運輸也主要走海運了,海運一來運載量更大,二來速度更快,而且也更安全。以往明朝不肯走海運,而是所有漕糧商貨都走運河,是因為其中牽扯到的利益太多,沒有人肯鬆手,但新朝,海運那是皇帝親自決定的。

當年也有漕丁鬧過,一開始鬧的還很大,有些人自以為運河上有幾十萬人吃飯,鬧一鬧,皇帝都要怕。結果這些人多數都被強製遷去了關外台灣、海南等地了。鬧的輕的還能移民過去後分田分地墾荒,鬧的厲害的那些,現在全都還在那些大山的礦洞裏挖礦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