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識時務者(1 / 3)

北運河上的冰已經開始融化,運河兩岸又出現了許多纖夫。

以往這些纖夫總是最貧困無依的力夫,別處討不到食,便指望著在運河上拉纖賣把苦力賺點粗糧活命。不過如今不比以往了,河邊纖夫走了一茬,又來了一茬,但這些人已經不是無依無著,而是在家裏春耕過後,出來賺點外快。

拉纖是辛苦的,但收入也還是不錯的,從天津到京畿,有很多河道都得拉纖。今年朝廷已經開始在修通州到京畿的河道,原來雖也有河道,但多數情況下,船隻能到通州,運船是很難直達京城的。

現在朝廷準備在京師的西北,昌平居庸關外的宣府懷來盆地修建一座懷來水庫,把永定河水築壩攔截蓄水,甚至把其它幾條支流也引入水庫。

這座水庫建成後,將為順天府的飲水以及農田灌溉提供便利,甚至還能引水聯通運河,使得運船能夠從通州直達京師城下。

不過這個水庫要建好,起碼得一年。

許多京畿百姓農閑時跑去懷來延慶修水庫賺錢去了,但也有些人依然來運河上拉纖。拉纖雖是苦力,但也有技巧,拉的好,比修水庫賺的還多些。

纖夫李莊是滄州人,滄州有兩樣東西最出名,一是長蘆鹽場,一個就是滄州武術。除了這樣,便就是鹽堿地和運河了。雖然處於河北平原之上,可過去滄州人的日子可不好過。

這地方的地多是鹽堿地,加之又常患水患,種地收成極差。在隋末時,這裏還是許多河北英雄的聚義造反之地。這裏也是曆朝以來的產鹽之地,因此也是販買私鹽極嚴重的地區,由此導致這裏民風尚武。

過去滄州人要麼是給朝廷曬鹽,要麼就是暗裏地販賣私鹽,或者外出跑江湖賣藝,也有許多人出去給人賣藝,當然靠著運河和海,也有許多人便出海打漁或者給人跑船,也有人在運河上拉纖。

李莊家窮,以前沒田沒地,便隻能在運河上拉纖,到了結冰後,便也幹點別的活計打點短工混飯吃。

雖然肩背上全是拉纖留下的老繭,可日子依然過的苦哈哈。

打大漢朝建立後,長蘆的鹽場也歸由皇家經營,采用了新式的曬鹽法和提煉加工之法後,長蘆鹽場隻需要更少的人,就能曬出更多的鹽,煉出更好更白的鹽,甚至能把鹽加工成好多個不同式樣的品種。

在新的食鹽產運銷製度下,根本無私鹽可販,也不再有那麼大的利潤。普通百姓不允許再煮鹽出售,他們煮的鹽也根本達不到鹽務署曬製提煉出的官鹽那麼好。

鹽已經不再是鹽商壟斷,不需要費那麼大風險去走私,各省都有大鹽倉,商人百姓可以輕易的從那裏批發出鹽來。

許多灶戶、鹽販都改了行。

多數滄州人都去了燕北省,移民燕北,在那裏分田分地墾荒。

李莊本來也想去,奈何家裏有病重老母,最終留了下來。不過留下來也比以前強多了,大量的滄州百姓移民燕北,原來的許多前朝勳貴官產田地,多沒收為朝廷官產。朝廷把這些地租佃給留下的百姓,佃租比地主家的要低的多。

李莊家有七口人,最後便佃到了七十畝地,雖然說田地不如其它地方,但廣種薄收,有這些地可種,也能保證一家人的溫飽。何況朝廷推廣土豆玉米等作物後,又讓這些地的產出又增加了不少。

春天的時候,官上還向他們租種耕牛挽馬,提供土豆玉米種,甚至還有農技員下鄉到田地指導。又有冬天時修好的水渠,打好的井,架好的水車。

春耕很順利,很快完成了。

大兒子在通州的鐵廠裏做學徒,二兒子在天津的船廠做學徒,小兒子在村裏小學讀書。女兒在家裏幫著妻子養豬養羊養雞養鴨,老母的病請醫吃藥後也好了許多,趁著農閑,李莊又來到運河上幹起了老本行,拉起了纖。

沒有了各種亂收費,加之拉纖的工錢漲了不少,來這裏拿兩月纖,能賺一筆不少的錢。

李莊已經打定主意,先湊筆錢買頭牛犢養起來,養頭小母年,家裏地多,總租官家的牛不劃算,雖說官家的租錢不貴,但如果牛是自己家的,等牛長大了,一年差不多還能下個牛崽,養起來,一頭小牛崽也是不少錢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