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開放(2 / 3)

黃宗羲連中三元成為狀元後,立即被皇帝欽點為翰林院修撰,這是個正七品的官職。

顧炎武顧繼坤和陳百史陳名夏兩人,也都是複社領袖,這次分別被欽點為榜眼和探花,他們兩個同被授為翰林院編修,正八品官。

這也是一甲的特別待遇,一甲隻有三名,狀元、榜眼、探花。三人按慣例都是直接進翰林院,明朝時稱之為觀政。

明代時翰林院的官員具有兩重意義,一是做為參預機務的內閣成員,內閣成員稱大學士,因而內閣與翰林院為一而二,二而一的機構,這也是晚明時隻有翰林出身才能入閣的由來。自成化後,不但內閣,連六部長官也都形成了必由翰林官充任的潛規則。

明代的翰林院也包括了唐宋時代的秘書監、史館、著作局、起居郎、舍人等職責。

翰林院也是極尊貴的。

不過到了大漢朝,雖然各種部衙名稱都是沿用明代,但職責上卻已經大變了樣。就如內閣大學士從過去的五品到了現在的一品。翰林院的職責也大為改變,如果說司禮監現在成了皇帝的宮內辦公廳秘書處,那麼翰林院現在的職責則成了皇帝在宮外的秘書機構。

相比起來,司禮監的職權更重,他們隨時隨地的為皇帝服務,而翰林院也內閣完全分開,承擔部份秘書事務,他們的明確職責則是掌製誥、史冊、文翰之事,並且還有考議製度,詳正文書,備天子顧問的職責。

因此他們其實也是相當清要的地位。

雖然如今大漢朝中格局改變,再沒有主六部和進內閣必先經翰林的舊規矩了,可畢竟按新製,普通的舉人中了進士後,得先去京師大學進修四年,包括兩年讀書,兩年部衙和省府衙門實習經曆,才能正式授官,一開始也隻能從八品官當起,得先到縣裏做佐貳官做起。

而一甲三名,不但能得到狀元等巨大聲名讚譽外,他們還能直接進入翰林院,狀元一進去就是正七品,榜眼和探花也是直接就是正八品,這比起其它的進士們,等於就節省了四年仕途時間,何況還是直接從最清貴的翰林院開始做起呢。

這夥士子,卻正是黃宗羲等人。

一甲三名都在這裏,黃宗羲、顧炎武還有陳名夏,此外還有同科進士夏允彝、徐孚遠、黃淳耀、楊廷樞四人,這四人也是如今複社的領袖,都是文采斐然的才子。正是在他們的領導下,原來由張溥張采二張聯合江南諸社成立的複社,最初時本隻是以砌磋八股,複古唐宋,現在卻在黃宗羲等人的帶領下,主張經世致用之學,關心和研究社會問題,關注民生,反對空談。

此次七人一同登第,複社三百多名參考舉人中,更有一百多名新科進士,可謂一大盛世。

京師百姓,士林學子們,甚至已經給七人送了一個稱號,複社七君子。

這也是繼當年東林七君子,複社四公子後,又深得士民稱讚的士林新興才子。

劉鈞身邊跟著一名東廠大掌班跟隨,他身為東廠大掌班,還能跟隨著皇帝微服出巡,自然也是辦事很得力的,眼力更是不凡。他隻打量了那邊幾眼,便已經將這些人認出來了。

“公子,那邊是複社七君子和江南五才子。”

複社七君子劉鈞倒是聽說過,最近黃宗羲等人可謂是火遍天下,這裏麵還有他的一份功勞呢,要不是他特意提拔,黃宗羲連會元都沒被選上,更別說欽點狀元連中三元了。

大掌班在旁邊輕說的解說了一遍。

“黃宗羲、顧炎武、陳名夏、夏允彝、徐孚遠、黃淳耀、楊廷樞七人都是新科進士,且俱是江南複社領袖,因此時人稱之為複社七君子。而吳偉業、陳子龍、吳應箕、周鍾、顧杲五人,也都是江南人,且一樣曾是複社領袖,不過他們都早科場先登,如今都在京中為六七品的主事、給事中等官,因五人才情極佳,故京中呼為江南五才子。”

劉鈞聽到吳偉業等名字時,也有些印象了。吳偉業曾是複社首領張溥的門生,與張溥還是同科中的進士,當年他會試第一,殿試第二。吳偉業詩做的極好,是當今詩壇才子。

他先是授翰林編修,後來又充東宮講讀等清貴官,現在任正五品左庶子。

陳子龍則是崇禎十年進士,任過紹興推官,如今任七品兵科給事中。

其它三人也多是三十出頭,在京中擔任著六七品的官職。

“陛下,要不要回避一下?”

這些人基本上都見過劉鈞,掌班怕他們認出皇帝來。劉鈞笑了笑,他今天換了身衣服,也稍稍改變了下兼容,現在隻是一個普通的編修,隻怕這些人就算見到也認不出來。

“無妨。”

那邊的七君子五才子們倒沒注意到劉鈞,更想不到這個普通士子居然就是他們曾見過的大漢天子。

“先一步入了翰林院,可也逃不過京師大學的讀書上課啊,還得一邊做事一邊讀書,這兩年肯定不會輕鬆。”陳名夏笑著道,嘴上這樣說著,心裏卻是高興。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