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大漢官話(2 / 3)

不過該準備的都已經準備好,如今京師到處都是舉人士子。既有來應考的,也有沒考上,但得到了同舉人身份的大批士子,他們是要來準備明年春的京師大學堂的入學。

還有許多士子既不來應考也不是來入學,他們隻是前來湊個熱鬧,看看這科舉盛況,順便與同道交流交流。如今中原太平,士子們也樂於出來遊學走動。

成千上萬的士子的湧入,讓京師這段時間越發的熱鬧起來,帶動著京師的經濟都越發的紅火。

到了乾清殿,劉鈞一時也沒心情理政,幹脆便傳旨,讓太監頭前帶路,他挨著前去那十一位懷孕的蒙古妃子那邊坐坐。

這些懷孕的蒙古女子,俱被劉鈞晉封為嬪,分別賜給昭儀昭容等封號,有了二品的品階。這也算是母以子貴,雖然現在還不知道她們生男生女,但在宮裏,和普通家庭裏也是一樣,生了子女的妾肯定比沒生養的地位高。

劉鈞的突然駕臨,讓這些蒙古嬪妃們十分驚喜。

不過劉鈞很快發現,十一個懷了他孩子的女人,他居然並不能認全。其中清貴妃娜木鍾和清公主馬喀塔是很熟悉的,但其它的女人,卻總覺得有些臉盲,若不是一邊有內務府的太監在旁邊小聲的介紹,他有好些個叫不出名字,或者跟別人搞混。

本以為和她們會難以交流,結果他意外的發現,這些蒙古諸侯之女,居然已經都會說漢話。雖然說的不太流利,但起碼他聽的懂。

這時他又發現了一件事情,她們說的並不是皇帝的家鄉話,也不是明朝皇帝的家鄉話,也不是洛陽讀書音,他們說的是北京話。

嗯,不是後世的北京話,但差不多。

這個時候的北京話,應當叫大都話。

大都話跟後世的北京話很接近,也是北京城幾百年來最通行的話語。

在遼、金、遠等北方草原部族不斷的入侵以及統治下,北方的語言千百年來逐漸的發生了變化。

到了元代時,官方規定以北方話為基礎的大都語音為標準的天下通語。

當年元人占領中國後,開始強行推廣大都話,漢語中大量的加入了蒙古語詞彙,漢語的結構都發了改變,漢語和蒙語同化。

劉鈞這時也發現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情,雲南、貴州、四川人的語言,跟淮河以北的語言,與大都語極為相近。

其根本原因,就是蒙古人率先把這些地方征服了,然後在這些地方推行的大都話力度最強。

明初曾修訂洪武正韻,是將江淮方言做為官話推行的。不過永樂遷都北京之後,大都話依然流通甚廣。

曆史上,後來滿清入主中原,也大力推行大都話,最終後世的普通話就是以大都話為標準普及開來的。

說起官話,中國地大特博,幅員遼闊,族群眾多,因此語係也眾多。粵語、閩語、客家、吳語等數個大的語係下,還有形形色色的各種方言。

在江西等地,甚至有十裏不同言的現象。一個縣裏,相隔不遠的兩個鄉鎮,說話可能都完全不同。

北方話和南方話差距更大,就跟外語一樣完全聽不明白。

劉鈞就曾經在接見幾位在地方表現出色的官員,結果他們彙報工作時,說了大半天,劉鈞卻一句沒聽懂。

秦代車同軌書同文,統一計量衡,統一文字,對中國的文明進程有突出貢獻。

曆史上,各朝各代的官話都不一樣,各朝也都有標準官話,推出韻書。但一般來說,語言還是難以統一。

讀書人有讀書音,古洛陽音為準。隋唐等朝立都關中,以關中語言為主,明代皇帝出身淮南,便以江淮話為官話推行。

但後來遷都北京,因為大都話在北方的流通最廣,因此其實大都話的影響範圍最大。

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區,以及雲貴川等地,語言都與大都話很近,雖各有些不同,但起碼能相互交流聽明白。

就連如今宮中的這些蒙古女子,學的都是大都話,她們學這些話更有基礎,學起來快。而若是學江淮話,那就很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