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京師大學堂(1 / 3)

“京師大學籌備的如何了,明年二月可否如期開學?”劉鈞詢問新任教務司教務卿。

教務司是新設機構,從原禮部中分出,主管全國的教育。教務司成立後第一個任務,就是籌辦京師大學。

京師大學,就是明時的國子監。但也不完全是國子監,明代的國子監也是沿用曆朝,是明代的最高學府。不但有北京國子監還有南京國子監,分稱南監北監,國子監一度規模龐大,監生眾多,最多時,人數過萬。

不過到了晚明之時,已不複曾經盛況。

大漢新朝立國,百官也奏請沿設國子監。但劉鈞卻沒同意,明代的國子監學習四書五經,兼習性理大全,並律令、書數等內容。但總體來說,劉鈞對於明國子監的教學方式並不滿意。

做為朝廷的最高學府,劉鈞希望這所學校教出來的都是國家需要的真正人才,而不是一群什麼經史磚家。那樣的人,大明太多了,並不需要國家再花費大力去培養一批出來。相反,朝廷現在卻急需要一些真正的基層官員和吏員。

明和以往的朝代一樣,都隻管官,不管吏。官是流官,吏卻是世家。所多官員科舉入仕,結果讀了幾十年四書五經,鑽研多年故紙堆,隻會做八股,對於庶務,一竅不通。因此,上任之前,便要雇傭多名師爺,到了任上,真正的政事其實也都是交給師爺們處理。

這樣的官員,朝廷要的何用?

劉鈞希望朝廷官員能有更多擔當,更積極辦事,而不隻是一群占著位置不拉屎,什麼都不懂的人。

因此他才改革了科舉考試,但光是那樣還不夠。

劉鈞絕不會把那些通過科舉的新科進士直接放官,那是對朝廷的不負責任,對地方百姓的不負責任。

劉鈞要讓這些進士們再回爐改造一下,他們會在京師大學進行上任前的專業培訓。還得經過在衙門裏的實習期後,才能給他們授官上任。

不過就算劉鈞提升科舉錄取率,但三年三千舉人六百進士,這點人對於如今寵大的帝國來說,也是遠遠不夠的。

而且劉鈞也有個計劃,打算以後吏員,起碼先把那些經製吏,也都由朝廷從科舉中考選出來再培訓出來的士子們出任。

把吏職,從那些地方吏員世家手裏奪回來。

不能打破吏員世代相襲的現狀,想改變地方官場,是很難的。

今年是第一次科舉,因此劉鈞也是非常大氣的一次錄五千名鄉試落榜的秀才,等會試過後,劉鈞還打算再錄取所有兩千餘名落榜舉人,到時再加上六百進士,都通通送入京師大學進修。

明年新開學的京師大學,第一批就將迎來八千名學生。這八千人,學習兩年之後,就將全都去京畿各部衙做一年吏員,再去地方做一年吏員。

兩年學習,兩年實習後,正式授官上任。

進士會從縣丞、主簿這樣的縣二尹三尹做起,不會直接就任一把手知縣。而那些舉人,則會從鄉長、鎮長、縣典吏做起。

原來明朝時,一個縣,正式官員也就這四個,甚至典吏都隻是沒入流。

不過現在劉鈞已經把縣典吏納入了品官範圍之內,並且每縣的六房書吏,也都納入官吏體係。此外還增加了縣法院、縣警察分局、縣教務分局、縣稅務分局等機構,各部門的頭也都算是低級官員。

把吏也都納入國家官員體係,打破過去官吏嚴格的界線,劉鈞認為極有必要。

大漢朝也在縣以下,正式將在全國設立鄉鎮,把國家的管理級別向下一級。打破過去皇權不下縣的傳統,以後朝廷會管到鄉一級。

因此這鄉一級的派出官吏,自然也得納入朝廷管轄,而不是什麼鄉村選舉自治什麼的。

現在選拔出來的這五千名鄉度落榜秀才們,經過同樣的進修和實習後,擁有實際工作能力的他們,就會成為全國幾千個鄉鎮的基層官員。而且他們還得從鄉鎮的副鎮幹起,一步步往上提升,到時全靠他們的考績升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