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賜同舉人出身(1 / 3)

九月初的京師,已經很是涼爽。大街小巷中的酒樓茶肆裏,卻熱鬧非凡。

京師的百姓總是喜歡談論時政的,當今天子也不禁百姓議論國事,隻要你不是惡意中傷、造謠,那麼你一個普通老百姓也能慷慨激昂指點江山。京師的東廠、錦衣衛、五城兵馬司的人很多,卻沒有幾個會來幹涉他們。

眼下京師百姓們談論的焦點,也剛剛從蒙古諸旗主送女進京,換成了大漢第一屆科舉的熱議。就連劉皇叔和秦老夫人在西南的改土歸流,都不及今年的科舉。

剛剛結束的全國鄉試,可謂是餘波未平。

今年的童試,倒是中規中矩的,隻是比往年增加了一倍的錄取數。全天下錄取了整整五萬名新秀才,著實讓天下讀書人大為驚歎和欣喜。

今年的鄉試,士子們的熱情也更高了。

秀才錄取翻了一倍,科試錄取也翻了倍餘,他們都認為今年的鄉試可能錄取人數會首次破兩千。

事實也確實如他們所料,往年天下鄉試一科錄取千餘,今年則錄取了三千。

七大考區考試,每考區錄取四百餘人,天下三十餘省,六萬通過科試的秀才們,參與了這三千舉人名額的爭奪。

不過當這六萬名秀才老爺們坐在一座座新建好的貢院裏,看著發到麵前的考卷時,都有些傻眼。

童試考的還是他們熟悉的八股,科試也是如此,但鄉試這樣重要的考試,試卷卻讓他們有些看不明白。

可不管看不看的明白,整個鄉試考了三場,每場都考了三天,一如前明。每場考試,秀才們都提前一天入場,考完退場。

連考了三場,貢院號房裏呆了九天,許多考生都不記得自己是怎麼答完那些試題的。

許多秀才不是第一次參加秋試了,上科他們八月初九第一場,試以《論語》一文、《中庸》一文或《大學》一文、《孟子》一文,五言八韻詩一首,經義四首,初場的3道四書題每道都要寫200字以上,4道經義題則需要寫300字以上。十二日為第二場,試以五經一道,並試詔、判、表、誥一道,議論文要求300字以上,以後又有變通。十五日為第三場,試以5道時務策即結合經學理論對當時的時事政務發表議論或者見解。

叵再往上一屆,考試內容也大致相同,都是以儒家經典為主,考的都是四書五經為主。

可現在這新朝第一次科舉,就讓他們傻了眼。

考完後有許多考生向官府提出意見,認為試題有問題。

可不管考生如何反應,朝廷還是很快的閱完了卷,七大考區,各錄取了四百餘名,總數三千人的新科舉人新鮮出爐。

落選的士子越加憤怒,可中榜的新科舉人們則興奮連連。其實對於他們來說,考什麼不重要,重要的還是朝廷以科舉取士,當然最最重要的是自己能中舉。

今年朝廷換了考題,儒家經典隻占到了三成類容,許多試題都要求考生閱曆更加豐富,而不隻是如前一般隻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以前那樣的書呆子,根本很難通過這次的考試。

黃宗羲參加過數次鄉試了,以往屢試不中,這次卻一舉高中,而且還成為了華東考區的第一名,解元。

更讓無數人驚歎的是,黃宗羲五兄弟同參加鄉試,五兄弟皆中榜。這個結果,讓黃氏兄弟一下子名揚天下。

黃宗羲五兄弟一同中舉,立即成為八月份的熱議焦點。

而與黃宗羲五兄弟一同中舉一樣勁爆的是,複社在這次科舉中也成績驚人。複社經過整頓之後,如今登記在冊的士子多達萬餘人。其中有半數都擁有秀才功名,不少還擁有舉人、進士功名。

在這次,複社在南方數個考區,有三千多名秀才參加了鄉試,每二十個通過科試的科舉生員中,複社就占了一個。

而他們的中舉率更是高的驚人,有六百多個複社科舉生員中舉。包括社長黃宗羲和顧炎武等人。

比起今科鄉試二十錄一的錄取率,複社五中一的中舉錄,無疑就高的多,且高的驚人了,三千名新科舉人,複社就占了五分之一。

許多人都以為這裏麵有貓膩。

“肯定是複社買通了考官,當年張溥等人領導複社時,就這樣做過,買通江南考官,然後鄉試中複社生員中舉極多,把持科考。沒想到,張溥死了,這複社改組後,結果更甚從前,三千新科舉人,有六百是複社成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