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錢(1 / 3)

在南京的那段日子,黃宗羲也見了許多朋友,有舊識,有新朋。既有官場大員,也有致仕鄉宦,還有商賈巨富,多日的聚會應酬,各種朋友結識了一大群。

這次大會開了有十多天,最後大家都滿意而歸。複社不再是群龍無首一盤散沙,他們推舉了新的社長。而新社長就是黃宗羲,這是他怎麼也沒有料到的,又推舉了數名副社長,分別由顧炎武、吳應箕、顧果、鄭元勳等四人為副社長。

李春江和陳貞慧等五人,被選為名譽社長和名譽副社長。

複社又與其它諸社聯盟,一時聲勢雄壯。

最後在李春江等的提議下,複社與聯盟的諸社,都添加了社綱,其中第一條就是永遠忠於大漢,永遠擁戴大漢皇帝。

所有成員都宣過誓言,忠於大漢忠於大漢皇帝。

複社甚至還得到了一個特權,他們有權把自己的建言遞交給朝廷,把自己的聲音傳達到朝廷,傳達給皇帝。當然,複社成員們的建言折子得先交到複社總部。

為此,複社又還成立了一個複社理事會。選舉了三十六名理事,以後重要的事務,都由五名社長和這三十多名理事一起商量,包括社員們的建言折子,交到理事會討論後,多數通過的,再由社長黃宗羲呈給朝廷。

李春江還宣布以後朝廷會每年給複社理事會拔一筆資金,社長和理會們,還能拿一份年薪。

不過相應的,以後複社如果要舉行集會,都得事先向當地官府遞交備報,會議的內容也得備份上報。

黃宗羲覺得拿朝廷的錢,總有種被朝廷收買的感覺,可李春江堅持,說這是為了讓士子們有個更好的環境,也讓他們能夠更好的把士子們的建言及時的整理並報告朝廷。

話說的這麼大,黃宗羲隻好同意了。其實這筆款子還不少,因為複社成員有一萬多人,各地分社眾多,因此朝廷每年給複社一萬塊經費,另外每社長一年一千塊,副社長五百塊,理事和各省分社社長副社長各三百塊。

李春江甚至在南京拔了一座宅子,然後掛上了複社總社的牌子,做為了他們的總部。

按新訂的社綱,複社的社長、副社長、理事和各省、府分社長、理事們,都是由社員選舉,然後報請朝廷,由朝廷通過任命的。而且每人的任期三年,並規定最多連任兩屆。

從這方麵來講,黃宗羲覺得自己似乎已經成為了朝廷的官吏。

而朝廷還在複社派駐官吏,設有一個監事會,派遣多名監事,還有一名監事長。這些人都不是複社自己選出來的,甚至不是複社成員。

而複社所有的重要會議等,都必須有他們出度。

對於這些附加條件,黃宗羲覺得有些鬱悶。但最後大家還是通過了,畢竟朝廷花了這麼多銀子,肯定不會完全放手的,軍中不也還要派監軍嗎。好在監事也是士子出身的官員,不會是太監,要不然大家肯定不會接受。

大會結束後,黃宗羲回了家鄉紹興。

雖然當了社長,可畢竟鄉試重要。

回鄉時,他聽說各地都在開展換契行動,當聽到換契還要征收百分之八的契稅時,黃宗羲心裏有些不滿。

一回到京,家裏就告訴他衙門來催了好幾次換契之事,說再不去更換,以後沒有新契可就要沒收田宅財產。

黃家在紹興餘姚縣通德鄉黃竹浦,一個安寧的鄉下。

黃家也算是鄉裏的大戶地主,平時也都是靠出租收佃放債收益,家裏人多不事生產,一心隻是讀書科舉,然後出仕做官,賺下的銀子又拿來置地放債,祖祖輩輩都是如此。

“夏收已過,租子也該收了。”

黃宗羲對管家道,這附近的人家大部份都是佃種他們家的地,且都拖欠的厲害。眼下已經夏收,如果不馬上下鄉催租,隻怕農民們到手的那點銀錢,轉眼又不知道哪去了。

“大爺,今年的租子佃戶們都已經送過來了,連著往年欠的,也多是補上了。還有拖欠的,也隻剩下最窮的那幾家。”

管家的話讓黃宗羲大吃一驚,什麼時候佃戶們不再拖欠佃租,甚至不抗租了?

江浙地區雖然富裕,可也是重賦地區。

《明史·食貨二·賦役》載:初,太祖定天下官、民田賦,凡官田畝稅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減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沒官田一鬥二升。惟蘇、鬆、嘉、湖,怒其為張士誠守,乃籍諸豪族及富民田以為官田,按私租簿為稅額。而司農卿楊憲又以浙西地膏腴,增其賦,畝加二倍。故浙西官、民田視他方倍蓰,畝稅有二三石者。大抵蘇最重,鬆、嘉、湖次之,常、杭又次之。

雖然說紹興屬浙江省,不如江南省的蘇鬆地區田賦高,但也比其它地方高多了。

蘇州的田租最高畝稅兩三石,鬆、嘉、湖等地也有畝稅一石左右,再其次常杭紹興等地又次之,可也畝稅七八鬥。

比起河南等地一畝三五升的稅,那是重了十倍不止。

雖然說江浙富裕,百姓多種桑養蠶,加上商品貿易繁榮,收入遠高於其它地方,但這個重稅也確實是個很沉重的負擔。

過去黃家的佃租,每年都很難收齊,佃戶們經常拖欠不說,還總發生抗租的事情。有些莊子直接整莊子一點租都不交,有時還請來青手對抗,把去收租的家丁打出去。

為了這事,黃宗羲過去沒少愁過,尤其是父親去世後,他身為長子,便承擔起家長的責任,要照顧母親弟弟們。

有時他會感歎,幸好家不是在蘇州,不如畝稅二三石,這怎麼生活的下去。

以往明朝時,浙江一省田稅二百七十五萬兩千餘石,而蘇州府一府就稅二百八十萬九千餘石,鬆江一省也達到一百二十萬九千餘石。浙江一省,田賦還不如黃州一府。而蘇州才一州七縣,鬆更是才兩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