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軍機處與樞密院(2 / 2)

上麵是一張圖表,用圖形清楚的把大明軍隊未來的指揮體係重新標明,一目了然。

在這張圖上,大明皇帝是整個大明軍隊的最高指揮決策者,在皇帝之下,是由四顧命大臣為主的軍機處。

然後往下,分別是兵部和樞密院。

以後兵部將是一個軍政係統,負責的是軍隊的行政、後勤、裝備、以級武官的選拔、晉升、賞罰等。兵部下麵,在原來的各司外,還將設立陸軍司、海軍司和總裝備司、總後勤司等。

而樞密院則是軍令係統,握有調令兵。樞密院設樞密使,下麵設有總參謀司、以及五軍司令部,他們領導天下各個軍區和軍鎮。

劉鈞的這套指揮體係裏麵,軍機處成為軍事最高決策中心,而兵部改為軍政係統,負責的是行政後勤這一體係。大明軍隊的指揮鏈條,將是皇帝-軍機處-樞密使-總參-五軍司令部-各軍區-軍鎮為基本鏈條,負責大明軍隊的作戰指揮、控製、協調和訓練等。

“軍機處直接向皇帝負責,其成員為四顧命大臣、兵部尚書、樞密使、總參謀長、前後左右中五軍司令、以及陸軍司令、海軍司令、總裝備司長、總後勤司長。”

整個軍機處核心成員達到十六人。

軍機處是樞密院和兵部的上級,溝通皇帝、總理處和下麵的兵部與樞密院。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結構,不過聰明如周延儒、吳甡等人還是一眼看出來了劉鈞的真正用意,繞了這麼一大圈,實際上就是衝著兵權來的。

如果劉鈞當初沒撤除五軍都督府,那麼就很難把指揮權從兵部中搶過去。現在繞上一大圈,先撤除五軍部,回頭又說兵部權利過大,軍政軍令不分,然後轉頭就設立了一個樞密院,還特別設了一個軍機處,頓時兵部的核心權力立即被剝奪了。

搞這麼複雜,隻為掩飾他奪權的野心。

偏偏他還這麼聰明,沒直接弄個樞密院,而是還另設了一個軍機處,把皇帝拉了進來,讓他做了軍機處的最高決策者。

如此一來,兵部就相當於變成了過去的五軍都督府,沒了調兵權,隻剩下行政後勤了,這跟北宋時的兵部有什麼區別?

兵部真正最重要的調兵權,反而轉到了樞密院,通過這個總參謀司和五軍司令部,握有調兵權。他們隸屬的軍鎮,則直接握有指揮權。

“我反對。”周延儒惱怒的道。

“我也反對。”吳甡也站起來道。

兵部尚書陳新甲也出聲反對,如果真這樣搞,那他這個兵部尚書還有什麼可當的。

這個時候,劉宗周說話了。

做為四顧命之一,他的態度極為關鍵。現在場麵上是周延儒、吳甡聯手二比一對劉鈞,占多數,持反對意見。

“陛下,老臣以為,郡王的這個提議是老成謀國之議。五軍都督府確實早就名存實亡,兵部獨掌統兵調兵權,這與祖宗製度不合。如今郡王提出建樞密院掌軍令,兵部掌軍政,軍政軍令分開,這是好事。相互製約,方能長久。陛下年幼,再設軍機處,負責協調兵部與樞密院,為陛下參謀顧問,這也是個好建議。老臣讚同郡王此議,認為當設立軍機處和樞密院。”

二比二。

四顧命大臣,二比二,持平。

關鍵時候,便看皇帝態度了。

“那就按郡王之議,設立軍機處和樞密院。”皇帝一語定音。“此事,就由郡王全權負責。”

第一任樞密使,最後由現任工部尚書範景文出任樞密使。範景文雖是現任工部尚書,但於崇禎七年拜過兵部尚書並參讚機務,有知兵之名。後來因為在黃道周一事上進諫崇禎,惹怒崇禎被貶。此後梅之煥入閣首輔,起用他入朝,再次官至工部尚書。

這也算是一個比較能幹實事的官員。

對於這個樞密使,劉鈞並沒有去爭,也沒想自己兼任或用自己人。以大明的慣例,是以文馭武,不可能用一個武將來當兵部尚書或者樞密使的。

劉鈞也不太在意樞密使誰來當,樞密院最關鍵的是總參謀長和五個司令,這六個人才是樞密院裏最重要的人,何況,樞密院之上還有個軍機處。

至於兵部,劉鈞幹脆任由周延儒他們舉薦官員,出任幾個軍種司令。與五軍司令這樣類似的戰區司令比起來,這幾個軍種司令其實不過是管著行政後勤而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