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識時務者(1 / 2)

比起早幾年,京軍每月折銀五塊的餉銀,已經漲了不少了,但比起如今物價的上漲幅度,卻又遠遠不如了。

一名普通京軍每月折銀五塊銀元餉銀,可京中糧價每石最低都是兩塊銀元。早年一月軍餉一兩,還另有米糧鹽菜布匹等,當時一石糧價五錢銀左右。銀元與銀兩二比一換算,算起來當時的士兵一月也有三塊銀元左右,卻能買三石米。而現在漲到五塊銀元,卻反而隻能買兩石半米,算起來,其實薪水不增反跌。

至於關外遼西,米價更高。洪承疇甚至曾經上奏,說關外之患不在無銀,而是銀無用處。京師糧價是一石兩塊銀元,而遼西則是一石四塊甚至五塊。遼西兵馬每月糧餉和京畿一樣,拿的是每月五塊最高餉,可實際上綜合物價因素,這五塊錢不如京畿兵一半,連其它三塊錢一月的地方兵都比不上。

但不管怎麼說,餉銀低歸低,可在這亂世時,總起碼還是份不錯的工作。隻要餉糧能發下來,還是能吃飽飯的,甚至還能勉強養活一家人。

相比起楚軍來說,他們的處境就有些悲慘了。楚軍的軍餉也不高,基本薪水也就在四五塊左右,但楚軍卻還有軍銜補貼、兵種補貼以及作戰補貼,軍功賞賜等等,加起來,已經十分可觀了。

從這方麵來說,楚軍的戰鬥力也確實是用錢堆起來了。而大明其它各鎮兵馬戰力低下,也與糧餉不足有關,使得他們不但戰力低下,還經常鬧餉兵變。崇禎初年,陝西流匪鬧的如此厲害,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陝西邊軍缺餉三十個月之久,加之又被調剿匪和勤王時又無糧餉行糧等,他們留在本鎮的時候,雖然缺餉,可還能去攬點活計賺點外快養活家人。

而一旦被調離本鎮,卻又無糧餉行糧等,家人無著落,使得許多邊兵最終不得不走上鬧餉兵變,甚至嘩變而歸後隻能投賊的處境。

第二次總理處擴大會議再次結束,這一次同樣沒能達成圓滿結束。因為兵部的請款報告被質疑,戶部做上來的其它報告也被暫時擱議。

最後的結果就是戶部再重審一遍報告,待點驗京軍過後再次審議。

陳新甲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離開總理處的,反正心裏後悔無比。

回到兵部,陳新甲立即派人給京營各鎮總兵們傳話,讓他們想辦法準備應對這次點驗。

......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可這遼東郡王這火也燒的太旺了一些,他就不怕引火燒身?”

武定侯郭培民陰惻惻的說道,他是明初大將郭英的後代,也算是大明勳貴中比較有名的一號了。眼下擔任的是京畿三大營中禁衛營第一鎮的總兵官,自己事自己知道,第一鎮究竟有多少兵他很清楚。

第一鎮名為三萬,實際上可用者不到萬人。

這五天後的德勝門外校場點兵,如何應付的過去?

第二鎮總兵官是泰寧侯陳延祚,他的祖上是靖難軍功封爵的陳珪。第二鎮的情況,還不如第一鎮,畢竟第一鎮是守衛宮禁,負責隨駕,是由侍衛親軍整編而成。而他的這第二鎮,主要是由原來的五軍營整編而成,情況比第一鎮差的多,空額更多。

“遼東王來勢洶洶啊,不如我們破點財出點血,送份厚禮?”

第三鎮總兵官鎮遠侯顧肇跡冷笑不已,他的祖上同樣是以靖難封爵,他也算是老字號勳臣了。“這天下還有比遼東王更富有的人嗎?送多少才能讓他滿意?而且我看,遼東王根本就不會在意些許錢財,他這把火,根本就是衝著兵權來的。”

“兵權?”禁衛營提督定國公徐允禎皺眉。

顧肇跡對著他道,“定國公可別忘了,在盧溝橋和西山可是還駐有劉鈞的三萬大軍。”

徐允禎心中一動,“你是說,郡王之意,是想把他的三萬兵安插入京營,長駐京畿?”

“定是如此,若不然,他何必冒著與京軍所有人等都結怨的風險,來捅這一棍子呢?別忘記了,遼東王任顧命大臣,可是讓周吳兩閣老很不滿。遼東王若能把北洋兵調入京,並安插京軍,從此長駐京畿,那他顧命地位可就穩固了,有三萬兵馬在京,誰敢輕易動他。”

“若是如此,那我們可怎麼是好?隻有五天時間了,一旦點驗,肯定是紙包不住火的。到時神仙打架,可遭殃的卻是我等啊。”

大明的爵位不比唐宋,最是難得,非軍功難以封爵。在早年,大明的勳貴們還是很勇武的,但當年土木堡一役,京營盡喪,連著許多勳貴也都死在那裏。自此以後,不但京營一撅不振,就連這些武勳之家也被抽了脊梁骨。

雖然京師兵馬,都照例是由勳貴們統領,可實際上京軍連看家守門都不行了,這些年全靠的是邊軍。平日裏京營疏於操練,勳貴們隻是沉迷於享受,忙著賺錢。打著朝廷名頭做些投機倒把的生意,甚至是連他們統領的京營,也成了他們賺錢的工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