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語言表達技巧決定成敗(3)(1 / 3)

⑨那不是“是”或“否”的問題,而是程度上“多”或“少”的問題。

(3)洽商用語

①根據你的假定,我可以知道你的結論。但是你有沒有考慮到……

②有一些資料,你可能還不曉得。

③我們彼此間的觀點相差並不大,可是……

④我想貴公司的生產人員可能讓你有了一個錯誤的印象。

⑤也許還有一些我不知道的原因。

⑥我們換個角度來說吧……

⑦這當然是可以公開談的,但是我相信……

推銷不妨從巧妙提問開始

作為一個推銷員,你應該了解推銷有時是從一個巧妙的提問開始的。以下是推銷大師的親身體會,你也許能從中學到什麼。

“您是怎麼開始您的事業的?”這個問題似乎還真有點魔力。通過提這樣的問題,經常可以使那些忙得不可開交的人停下來與大師談話。他舉了一個典型的例子,羅斯是個大忙人,他對推銷員的態度是:離他們遠點。

推銷大師第一次與他見麵時的談活是這樣交談的:

大師:先生您好,我是保險公司的推銷員貝特格,您認識吉米,沃克先生嗎?是他介紹我來的。(把吉米,沃克先生親筆簽名的名片遞給他)

羅斯:(看上去一臉的不高興,瞥了一眼那張名片扔在桌子上)又是一個推銷員。

大師:是的……

羅斯:(在我還沒來得及進一步說明情況時他就打斷了我)你已經是第10個推銷員了。我還有很多事要做,不可能花時間聽你們這些推銷員的話,別再煩我了,我沒有時間。

大師:我隻打擾您一會兒,請允許我做個自我介紹。我這次來隻是想和您約一下明天的時間,如果不行就晚些時候也行。您看是上午還是下午?我隻要20分鍾就夠了。

羅斯:我說過了我根本沒時間。

大師: (我用了整整一分鍾仔細看他正放在地板上的產品)您生產這些?

羅斯:是的。

大師:您做這一行多長時間了?

羅斯:哦,有22年了。

大師:您是怎麼開始做這一行的呢?

羅斯:(仰身靠在椅背,神態可親)說來話長了。我17歲就到一家工廠幹活,在那裏我沒日沒夜地幹了10年。後來,自己就開了現在這家公司。

大師:您是在此地出生的嗎?

羅斯:不是,我是在瑞士。

大師:那您肯定是年齡不大的時候就來了。

羅斯:我離開家時隻有14歲,曾在德國呆了一陣。後來到了美國。

大師:那您肯定是帶著大筆資金來這兒開拓事業。

羅斯:(微笑著)我以300美元起家,幹到現在,達到了30萬美元。

大師:看看您這些產品的生產過程,肯定是很有意思的事。

羅斯:(站起來走到我身邊)不錯!我們為自己的產品而感到驕傲,我相信這些產品在市場上是最好的。你願不願意到工廠裏走走,看看這些產品是怎麼造出來的?

大師:太想了!然後,羅斯先生將手搭在大師肩膀上陪著他一起去參觀工廠。

第一次和羅斯先生見麵,大師並沒有向他賣出任何保險。但在那以後的16年裏,大師向他賣了19份,還向他的兒子們賣出了6份。大師不但賺了不少錢,還和他成了好朋友。

用有效提問來提高推銷效率

推銷大師法蘭克認為,有效的提問確實可以提高銷售的效率。他以自己的經曆做了說明。

他說:“我的思路有時對人們的思考可以產生革命性的變化。例如在做成和博思先生的那筆生意之前,我曾給自己定下了年銷售25萬美元保險的目標。當時我想,隻要經過艱苦、細致的工作,我是可以完成的。現在,隻用了一天就完成了,真是太棒了!隻是一個星期之前25萬美元的目標在一年內完成還是那麼困難,可現在我的目標已是一年100萬美元了。”

“那些都是我在回費城的火車上的想法。當時的想法使我很激動,令我坐立不安。車廂裏擠滿了人,沒有空餘的座位。我的思想總是固定在銷售方麵的事上。我和博思先生的對話一遍遍地重現在腦海裏。後來我找到了一個座位,動筆把感想寫下來。”

“如果我沒有采取愛略特,霍爾先生以提問的方式來推銷的策略,這次簡直是毫無意義,就在幾天前我甚至都不知道紐約還有這麼一樁生意。”

“我意識到:如果我隻是直截了當地去推銷,而不是以提問的方式,恐怕三分鍾內我就被踢出門了。在整個談話過程中,我盡最大可能積聚起自己的力量,而不表現有任何抱怨,才獲得了成功。始終讓博思先生處於購買者的位置,把我的主意揉合在我替他著想的問題之中。每當他有任何不同的想法或疑問,我就立即直接以問題的形式回答他。當博思先生最後說出“走吧!我體會到他已把我的主意當成是他自己的了。”

“幾天後我通過朋友給一位年輕的建築師發了一封信。他正在搞幾個重要的項目,他的事務所是這個城市中最有希望的單位之一。”

“那位年輕的建築師看了我的信後優雅地說:如果你信中所提到的就是為你們公司的保險作介紹,那麼我就絲毫不感興趣。恰巧一個月前我已買了許多保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