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衡量標準:目標設定應為具體可衡量的、可達成的,且書麵化,如完成時間、完成件數、營業額目標、淨利額目標等。
(二)績效評核
1.評核時間:一般評核分為年中評核及年終評核二次,亦可視需要調整評核次數。
2.評核項目:一般分為績效評核及能力評核二部分:
績效評核:根據組織目標與職位功能來決定個人目標,並進而評量期間內之作業成果。
能力評核:根據人格特質、工作態度、管理風格及其他非直接與績效相關因素,來評量個人期間內的表現,作為績效評核之補助。
3.績效麵談:績效麵談的主要目的在於正確的評估考績,事前可讓部屬先進行自我評估,主管並應充分準備其與績效相關的資料,作為麵談的輔助工具,事後對於麵談的結果要雙方確認。
(三)考績分等
一般常見的考績分等可分為分數分等及排序等兩種方式:
分數分等:以分數級距作為分等標準,又稱為尺表分等,如優等:95分~100分;甲等:90分~94分;或者優:5;良:4;中:3等方式為傳統的考績分等方式,一般會限製各級等第的比例上限,以免主管過於鄉願的將分數集中某些等第,此方式經常由於調薪級距隨著考績等第做固定比例調整,雖然較易於管理,但易於淪為形式而喪失績效管理的意義。
排序分等:以單位內人員考績分數作排序,又稱為序比法,分數本身隻有相對意義,沒有絕對意義,再將排序分數進行常態分配比例分等,然後依照可用預算進行調薪。此方式的調薪級距可固定亦可不固定,較具彈性,且主管因沒有絕對分數的關係,而且在分數給予上較無困憂。
(四)人員生產力績效衡量指標各店的經營好壞,除了營業目標及利潤目標外,在人員生產力方麵尚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衡量,一般常用的衡量指標如下:
人事費用率:人事費用率=人事費用-營業額
用人成本是最常被用作生產力衡量的指標。不同的行業各有不同的人事費用,尤其連鎖店中考慮各單店的人事費用率時,尚需考量其各店應負擔總部後勤的費用率,故門市店與後勤總部的人事費用率,應予以分開計算並有不同的衡量標準。
聘雇成本亦是用人成本之一,招募費用包含廣告刊登費用、麵試甄選費用等,平均每人的聘雇成本過高時,應該考慮是否在穩定人力的要因上做修正,會比不斷的招募聘雇來得有效。
服務店數比:服務店數比=招募費用/招募人數
服務店數比經常被用作衡量後勤生產力的指標,不同期間的比較及同業間的比較是衡量的方法,服務店數比會隨著組織變化、流程簡化、資訊化程度而改變,當服務店數比不斷的下降時,表示後勤生產力在下降,亦是人員膨脹的前兆,不過在店數未達經濟規模前,後勤人力的增加大於店數增加,是不可避免的。
工時費用比:
工時費用比:工時費用比=人事費用/工時數
工時費用比用於衡量每一工時費用成本,一般用於各店之間的用人成本比較,經常與工時營業額比共同使用。
工時營業額比:工時營業額比=營業額/工時數
工時營業額比用於衡量每一工時所創造的營業額效益,一般用於衡量各店之間工時效益,經常與工時費用比共同使用。
加班工時比:加班工時比-加班時數/工時數
加班費用經常是單店管理中不易控管的部分,尤其是當正職人員人力不足而兼職人力亦未補齊時,經常會采用加班方式彌補欠缺工時:當加班比偏高時,須檢視其整體人事費用是否正常、正職與兼職人員結構比是否合理、是否有正職人員借故加班情形等,故部分職位采取責任製方式可避免加班浮濫,如店長等職位。
流動率:流動率=流動率包括離職率與新進率,合理的流動率有助於人員的新陳代謝,但是過高的流動率則是管理問題的警訊,尤其是各店的流動率超過內部的標準值時,必須對該店進行了解,當離職率一直大於新進率時,表示人力供需有失調的現象。
二、Part-time人力開發與運用
21世紀為快速學習的時代,也是高度競爭的人材爭奪戰,企業止於人,現今傑出成功的企業經營者或是專業經理人,有不少是當年學生時代從基層PT曆練的。所以PT之人力開發與運用,在企業經營及競爭上是極為重要的一環。
目前政府正值大力提倡縮短工時,周休二日之下,企業上的人力成本、費用負擔愈來愈重,尤其原物料會上漲,租金會上漲,各項管理費用也會上漲,最不可忽視的為人事薪資福利隻漲不跌,所以如何提升業績、創造利潤,同時搭配人事費率合理化措施,就成為企業經營的營運重點。